最新刊期

    2023 34 1

      药事管理

    • 徐敢,罗卫花,宋海波
      2023, 34(1): 1-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01
      摘要:目的借鉴加拿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为完善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分析加拿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内容和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思路。结果与结论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加拿大将药品分为第Ⅰ类药品、第Ⅱ类药品、第Ⅲ类药品和未分类药品,并对药品分类确立了具体评价因素和管理要求,建有一套比较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和技术标准,这对完善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笔者建议借鉴加拿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制度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加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精细化分类管理,完善分类注册和转换审查标准。  
      关键词:处方药;非处方药;药品分类管理;加拿大   
      13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67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蒋丰,田侃
      2023, 34(1): 7-1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02
      摘要:目的对我国《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的纳入品种及优化策略进行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用药需求。方法对我国《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的发布过程、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的品种特点与属性、《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优化完善《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与结论《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的发布过程大致可分为孕育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3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的治疗领域相对集中于内分泌和代谢病、肿瘤、皮肤疾病,纳入的73个品种中已经有50个品种获批上市,26个品种被纳入医保,4个品种被纳入《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当前我国临床急需境外新药还存在短缺监测制度有待建立健全、与医保的联动减弱、鼓励仿制力度不足等问题。应当加强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短缺监测的部门协同联动,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医保支付体系,完善鼓励仿制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的配套激励机制。  
      关键词: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品种;优化策略   
      8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0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学研究

    • 初双,吴延娆,吴丽敏,崔正浩,王潘,孙意冉,谢治深,张振强
      2023, 34(1): 12-1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03
      摘要:目的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研究白术乙醇提取物(EEAM)促进小胶质细胞摄取及降解β淀粉样蛋白(Aβ)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神经小胶质细胞BV2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EEAM(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3、0.4、0.5 mg/mL,下同)对细胞摄取和降解Aβ的影响;利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考察EEAM对PPAR-γ萤光素酶转录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法考察EEAM对PPAR-γ核移位的影响;以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BV2细胞模型,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考察EEAM对PPAR-γ下游靶基因(Lxra、Lxrb、Abca1、Abcg1、Cd36、Sra和Apoe)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Aβ摄取实验结果显示,经中、高剂量EEAM干预后,BV2细胞中Aβ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5);Aβ降解实验结果显示,经中、高剂量EEAM干预后,BV2细胞中Aβ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经各剂量EEAM干预后,HEK293细胞中PPAR-γ萤光素酶转录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BV2细胞中和细胞核中PPAR-γ蛋白的荧光强度(低剂量组除外)均显著升高(P<0.05),BV2细胞中Lxra、Lxrb、Abca1、Abcg1、Cd36、Sra、Apoe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EEAM可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通路,促进小胶质细胞对Aβ的摄取与降解作用,进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关键词:白术乙醇提取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小胶质细胞;β淀粉样蛋白;阿尔茨海默病   
      7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0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万安平,张婧,周雄,冯育林,刘骏,何瑶,李翔
      2023, 34(1): 18-2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04
      摘要:目的制备白头翁皂苷B4(AB4)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小干扰RNA(siP)共递送环精氨酰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cRGD)修饰靶向脂质体(AB4/siP-c-L),并考察其体外细胞摄取行为。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cRGD修饰的AB4靶向脂质体(AB4-c-L),将AB4-c-L与20 nmol/L的siP等体积混合,通过静电吸附得到AB4/siP-c-L。分别采用激光散射粒径测定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超滤离心法、透析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考察AB4/siP-c-L的粒径、Zeta 电位、形态、包封率、药物含量、体外释放行为、血清稳定性。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技术评价小鼠Lewis肺癌细胞LLC对AB4/siP-c-L的摄取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AB4/siP-c-L的平均粒径为(187.4±3.1) nm,Zeta电位为(33.5±1.4) mV,形态呈类球形,AB4的包封率和含量分别为(95.2±0.4)%、(1.0±0.2) mg/mL;AB4/siP-c-L可较好地包裹siP,并具有较好的血清稳定性、pH敏感性以及缓释特性。LLC细胞对AB4/siP-c-L的摄取率显著高于游离药物,并能实现细胞质内富集。结论AB4/siP-c-L可有效实现AB4与基因药物siP共载,且对LLC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靶向性。  
      关键词:白头翁皂苷B4;程序性死亡配体1;小干扰RNA;脂质体;细胞摄取   
      7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9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廖太阳,张力,杨楠,魏义保,吕璟先,徐波,丁亮,王培民,张立
      2023, 34(1): 23-2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05
      摘要: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究膝痹宁方(XBN)对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XBN组(12.56 g/kg)、XBN+二甲双胍(AMPK激动剂)组[12.56 g/kg XBN+100 mg/kg二甲双胍],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离断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复制KOA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生理盐水,XBN和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二甲双胍隔天腹腔注射1次,连续4周。观察大鼠软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Mankin评分,检测大鼠软骨组织中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的表达水平,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ADAMTS-5、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AMPK、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结构分层紊乱,软骨层基质淡染,潮线出现扭曲或中断,Mankin评分显著升高(P<0.05);软骨组织中Aggrecan蛋白表达水平和AM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DAMTS-4、ADAMTS-5、MMP-3、MMP-1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软骨病理形态学变化明显改善,上述评分或指标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与XBN组比较,XBN+二甲双胍组大鼠软骨病变程度进一步减轻,上述评分或指标水平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XBN可改善KOA模型大鼠的软骨损伤,促进软骨合成,减少软骨降解,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膝痹宁方;膝骨关节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软骨   
      9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1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倩,陈香茗,常鑫鑫,崔文华,李阳,薛紫鲸,郑玉光,宋军娜
      2023, 34(1): 29-3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06
      摘要:目的为阐明知母改善脓毒症性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活性物质基础提供实验参考。方法采用热回流法制备知母水提物,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知母总双苯吡酮和总皂苷。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建立脓毒症性心肌损伤小鼠模型,考察知母3个提取部位及知母单体成分芒果苷、知母皂苷AⅢ、知母皂苷BⅡ对模型小鼠存活率的影响;HE染色法观察知母单体成分芒果苷、知母皂苷AⅢ、知母皂苷BⅡ对模型小鼠心肌组织形态的影响;检测芒果苷对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及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知母总双苯吡酮、总皂苷、水提物干预组小鼠存活率较模型组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以知母总双苯吡酮部位效果较佳;芒果苷、知母皂苷AⅢ和知母皂苷BⅡ均可改善模型小鼠心肌细胞肿胀、肌束排列紊乱程度,且以芒果苷的效果更为明显。芒果苷干预后小鼠心肌组织中IL-6、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及ROS水平较模型组不同程度降低。结论知母不同提取部位均可提高脓毒症性心肌损伤小鼠的存活率,其中以知母总双苯吡酮部位效果较佳。3个知母单体成分中以芒果苷改善脓毒症性心肌损伤的效果最好,其可能是通过抗炎、抗氧化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知母;总双苯吡酮;总皂苷;活性成分;芒果苷;脓毒症性心肌损伤   
      6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11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杨朝堃,徐仕娟,徐文芬,孙庆文,王波,郭江涛,张永萍
      2023, 34(1): 34-3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07
      摘要:目的为红花龙胆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2批红花龙胆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52批药材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并测定药材中芒果苷含量,再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建立了52批红花龙胆药材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分别为马钱苷酸(1号峰)、新芒果苷(3号峰)、獐牙菜苦苷(5号峰)、当药苷(6号峰)、芒果苷(7号峰)与异荭草苷(9号峰)。52批药材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1~S46、S48~S52聚为一类,S47单独为一类;PCA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928%;OPLS-DA结果显示,獐牙菜苦苷、芒果苷以及4、14、15、16号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是影响红花龙胆药材质量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52批药材样品中芒果苷的含量在18.2~101.0 mg/g之间,大多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所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芒果苷含量测定方法,能较为全面地评价红花龙胆药材的质量。  
      关键词:红花龙胆;指纹图谱;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芒果苷   
      13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1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宫佰会,岳栋芳,李彩霞,官敏,李永芳
      2023, 34(1): 40-4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08
      摘要:目的研究八味沉香散含药血清对H9c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八味沉香散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剂量依次为2.5、8、12 g/kg)。体外培养H9c2细胞并建立氧糖剥夺损伤模型,含药血清干预后检测细胞存活率,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生化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呼吸链复合酶Ⅰ(Complex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凋亡情况,检测氧化应激相关蛋白[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NADH氧化还原酶辅酶10(Ndufa10)、硫氧还蛋白(Trx)]、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形态破损,LDH、CK和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CAT、ComplexⅠ、SOD、GSH-Px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ROS含量和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氧化应激相关蛋白(Keap1、Nrf2、HO-1、Ndufa10和Trx)和促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Cytc)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给予八味沉香散含药血清后,细胞形态改善,以上指标大部分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结论八味沉香散含药血清对H9c2细胞氧糖剥夺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细胞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关键词:八味沉香散;心肌缺血;氧糖剥夺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5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8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韦学耐,杨坤,刘琴,赵鹏,晏英,李艳梅
      2023, 34(1): 47-5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09
      摘要:目的探讨徐长卿中天然产物XCQ-9抑制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Jurkat细胞作为白血病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测定0(空白对照)、2.5、5、10、20、40 μmol/L XCQ-9作用24、48、72 h后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0(空白对照)、2.5、5、10 μmol/L XCQ-9作用于Jurkat细胞24、48 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XCQ-9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述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中胱天蛋白酶9(Caspase-9)、活化的Caspase-9(Cleaved Caspase-9)、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活化的PARP(Cleaved PARP)、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不同浓度XCQ-9均可显著降低Jurkat细胞的存活率(P<0.01),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趋势。5、10 μmol/L XCQ-9作用48 h后均可显著诱导Jurkat细胞凋亡(P<0.05或P<0.01),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P<0.01)。10 μmol/L XCQ-9作用24 h后,可显著下调细胞中CDK1、Caspase-9蛋白的表达(P<0.01),上调细胞中Cyclin B1、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XCQ-9通过诱导G2期阻滞抑制Jurkat细胞增殖,并激活Caspase通路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关键词:XCQ-9;徐长卿;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胱天蛋白酶途径   
      7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2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段雨晴,朱田密,陈树和,段雪云,王思萌
      2023, 34(1): 52-5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10
      摘要:目的建立桦褐孔菌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评价桦褐孔菌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桦褐孔菌药材中的栓菌酸、桦褐孔菌醇进行定性鉴别;建立桦褐孔菌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根据《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SPSS 23.0软件和SIMCA14.1软件对22批桦褐孔菌药材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和对照品色谱在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22批桦褐孔菌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10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42~0.995;指认出3号峰为栓菌酸,4号峰为桦褐孔菌醇,9号峰为麦角甾醇,10号峰为羊毛甾醇。聚类分析结果显示,S1~S15、S19、S21、S22聚为第1类,S16~S18、S20聚为第2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4位的样品分别为S17、S18、S16、S20。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出4号峰(桦褐孔菌醇,VIP值=1.86)、3号峰(栓菌酸,VIP值=1.62)、7号峰(VIP值=1.27)3个影响桦褐孔菌药材质量的标志性成分。结论成功建立了桦褐孔菌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及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可为桦褐孔菌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桦褐孔菌;薄层色谱法;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7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7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王单单,宁萌,吴作敏,王瑞,金少举,于晓涛
      2023, 34(1): 57-6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11
      摘要:目的优选黄芪-葛根药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液中葛根素、大豆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的含量及出膏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计算综合评分。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综合评分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水平。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以上述7个指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设计正交实验优选黄芪-葛根药对的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葛根素、大豆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的含量及出膏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04 7、0.065 2、0.185 8、0.185 8、0.107 8、0.107 8、0.042 7。最终优选出的黄芪-葛根药对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g/mL),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验证实验中各评价指标的RSD均小于3.00%(n=3)。结论本研究优选的黄芪-葛根药对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黄芪-葛根药对;提取工艺;多指标综合评分法;正交实验;葛根素;大豆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   
      13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7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庞茜茜,岳威冶,刘克勤,汤建华
      2023, 34(1): 62-6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12
      摘要:目的测定雪梨止咳糖浆中11个成分的含量,并建立其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12批雪梨止咳糖浆中苦杏仁苷、去芹糖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E、桔梗皂苷D3、蔷薇酸、委陵菜酸、马斯里酸、科罗索酸、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素E的含量。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12批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11个待测成分分别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2.0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90%~100.01%之间(RSD均小于2.0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批样品可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2个主成分可代表雪梨止咳糖浆中11个成分88.53%的信息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蔷薇酸、苦杏仁苷和白花前胡甲素是影响雪梨止咳糖浆质量的主要差异标志物。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雪梨止咳糖浆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雪梨止咳糖浆;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计量学;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蔷薇酸;苦杏仁苷;白花前胡甲素   
      12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20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吴磊,刘玉平,陆超,束雅春
      2023, 34(1): 67-7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13
      摘要:目的比较六味地黄方粉末饮片与传统饮片(后文称为“粉末饮片”和“传统饮片”)提取过程中多成分的变化规律,为六味地黄方的现代工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粉末饮片和传统饮片为样品,分别在浸泡60 min时,头煎0、5、10 、15 、20 、25、30、40 、50、60 min时和二煎5、10、20、30、40 min时取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煎煮时间下2种饮片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色谱峰的指认,并测定其中5-羟基糠醛、儿茶素、莫诺苷、马钱苷、獐芽菜苷、二氢槲皮素、丹皮酚和苯甲酰芍药苷8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煎煮时间下,2种饮片与各自对照指纹图谱R的相似度均大于0.98。在传统饮片指纹图谱中,共指认出5个色谱峰,分别为5-羟基糠醛、莫诺苷、獐芽菜苷、二氢槲皮素、丹皮酚;在粉末饮片指纹图谱中,共指认出6个色谱峰,分别为5-羟基糠醛、莫诺苷、獐芽菜苷、二氢槲皮素、丹皮酚、苯甲酰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在头煎过程中,前5 min内粉末饮片中几乎所有成分的煎出速率均较传统饮片快; 40 min后,除5-羟基糠醛和丹皮酚外,其余活性成分的含量均低于传统饮片。在二煎过程中,除丹皮酚和马钱苷外,其余成分的含量均是粉末饮片高于传统饮片;传统饮片中儿茶素在头煎中被完全煎出,而粉末饮片中儿茶素在二煎中依然可被检测到。2种饮片中8种成分的总煎出量差异不大。结论六味地黄方粉末饮片化学成分与传统饮片相比无明显优势,无法节省煎煮时间和药材用量。  
      关键词:六味地黄方;粉末饮片;传统饮片;提取过程;指纹图谱;含量测定   
      7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9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高伟城,王小平,肖晓琳,施义炜,林少芬
      2023, 34(1): 72-7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14
      摘要:目的对不同产地枇杷叶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不同产地的30份枇杷叶为样品,采用热浸法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和总三萜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5个三萜酸类成分(野鸦椿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及熊果酸)的含量。采用熵权逼近理想排序法(TOPSIS)综合评价不同产地枇杷叶的质量;运用SPSS 22.0软件对枇杷叶片重、综合评价值、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总黄酮含量、总三萜酸含量及5个三萜酸类成分含量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30份不同产地枇杷叶中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4.56±0.08)%~(34.85±0.13)%,总黄酮含量为(4.69±0.11)~(14.23±0.27) mg/g,总三萜酸含量为(27.58±0.59)~(63.95±1.27) mg/g,野鸦椿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含量分别为(0.728±0.011)~(6.064±0.063)、(0.526±0.013)~(3.245±0.022)、(1.222±0.025)~(8.807±0.094)、(0.856±0.021)~(2.931±0.075)、(4.704±0.087)~(11.806±0.283) mg/g;熵权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评价值排名前3位的样品依次为S14(福建漳州云霄县火田镇产)、S19(广西钦州钦南区产)及S29(安徽亳州涡阳县产)。枇杷叶的综合评价值与野鸦椿酸、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这5个三萜酸类成分的含量均呈正相关(P<0.01),且枇杷叶片重与综合评价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产地枇杷叶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福建漳州云霄县火田镇产、广西钦州钦南区产和安徽亳州涡阳县产枇杷叶的质量相对较优;枇杷叶片重与其品质呈正相关。  
      关键词:枇杷叶;三萜酸类成分;总黄酮;熵权逼近理想排序法;相关性分析;产地   
      5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9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物经济学

    • 饶文晨,宋晓兵
      2023, 34(1): 78-8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15
      摘要:目的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价轻度哮喘患者按需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与布地奈德维持治疗联合按需吸入特布他林(以下简称“布地奈德维持治疗”)的经济性。方法基于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SYGMA 2研究)建立轻度哮喘Markov模型,模拟时限为60年,循环周期为1周。成本仅纳入直接医疗成本,效用值来自SYGMA 2研究中五水平欧洲五维健康量表数据和文献数据。测算轻度哮喘患者上述2种吸入治疗方案的总成本和总产出,贴现率为5%,并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基础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按需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方案与布地奈德维持治疗方案的总成本分别为25 884、45 822元,效用值分别为30.51、30.50 质量调整生命年,前者为绝对优势方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药品(特布他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价格和平均每天吸入次数是主要影响参数,但对基础分析结果影响不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按需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100%。结论与布地奈德维持治疗方案相比,轻度哮喘患者使用按需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方案更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轻度哮喘;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特布他林;药物经济学评价;按需用药;维持治疗   
      17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1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物与临床

    • 刘坤山,李孟迪,赵建军,程新琦
      2023, 34(1): 82-8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16
      摘要:目的考察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的术后镇痛效果,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去阿片化镇痛模式的可行性。方法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和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镇痛)各40例。比较两组产妇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评分(VAS)中的运动评分和静息评分、镇痛泵使用情况(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和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阻滞时效(腰麻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腰麻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预后时间(胃肠通气恢复时间、开始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有64例产妇(观察组 32例、对照组32例)进入比较研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感觉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显著延长,胃肠通气恢复时间显著缩短,恶心呕吐和腹胀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提供与联合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相当的镇痛效果,并可缩短产妇胃肠通气恢复时间,降低恶心呕吐和腹胀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低血压和尿潴留风险。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去阿片化镇痛;剖宫产术   
      11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28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殷锦锦,杜培丽,谭湘萍,梅峥嵘,施胜英,刘少志
      2023, 34(1): 86-9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17
      摘要:目的建立阿托西班的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使用阿托西班提供参考。方法以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说明书、相关指南为依据,由合理用药评价小组制定合理用药评价标准,包括5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HP)法计算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逼近理想值排序(TOPSIS)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本院”)190例妊娠期妇女使用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根据相对接近度将评价结果分为用药合理、用药基本合理、用药不合理3个层次。结果190例妊娠期妇女中,49例(25.8%)为阿托西班用药合理,39例(20.5%)为用药基本合理,102例(53.7%)为用药不合理;AHP-TOPSIS法所得评价结果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用药不合理的主要问题为超适应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超疗程用药及未进行适宜的经济性考量。结论通过AHP-TOPSIS法建立了阿托西班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标准,该法所得评价结果可量化、科学可信。该药在本院的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管理。  
      关键词:阿托西班;合理用药;评价标准;层次分析法;逼近理想值排序法   
      14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7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循证药学

    • 李会全,李小江,张雪娟
      2023, 34(1): 91-9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18
      摘要: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以期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中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17日。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使用AMSTAR 2量表、PRISMA声明、GRADE系统分别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与证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有效性比较结果表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疗效不劣于舍曲林,与度洛西汀、氟西汀等效果相当;在提高痊愈率方面,与帕罗西汀、度洛西汀及氟西汀等效果相当;安全性比较结果表明,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高于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等。AMSTAR 2量表方法学质量评价整体偏低,均评价为极低级,多条关键条目的缺失是主要原因;PRISMA得分在12~23分之间,其中得分>21分的有5篇文献,报告相对完整,得分在15~21分的有10篇文献,报告具有一定的缺陷,得分≤15分的有1篇文献,信息缺失严重;GRADE证据分级结果显示,纳入的160个结局指标中,69个为中级证据,64个为低级证据,27个为极低级证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提高抑郁症患者总有效率不劣于舍曲林;相较于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安全性更高。但上述结论证据等级较低。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系统评价再评价;循证医学   
      13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8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张碧华,邵晖,叶爱军,杨莉萍
      2023, 34(1): 97-10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19
      摘要:目的利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rHTA)方法评估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中风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以及国际卫生技术评估网络、国际卫生技术评估协会等网站,对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中风的HTA报告、Meta分析/系统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其中14篇为Meta分析/系统评价、15篇为药物经济学研究,未检索到HTA报告。Meta分析/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中风在提高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量表评分等方面与空白对照组及部分药物对照组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安全性研究显示,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以过敏样反应为主。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结果差异较大,可能与各项研究之间时间跨度较长、部分药物价格有所调整相关。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中风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评价指标,但存在部分严重不良反应,且与部分化学药相比经济性并不占优势。  
      关键词:血塞通注射液;中风;药物经济学;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7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8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杰,陈晓菲,徐子寒,刘晓燕,张月婵,韩怡,张卫,蒋志涛
      2023, 34(1): 102-1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2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3月。纳入葡萄糖激酶激活剂与安慰剂(或其他口服降糖药)对照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项研究,2 150名患者。降糖效果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激酶激活剂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40,95%CI(-0.53,-0.26),P<0.000 01]、空腹血糖[MD=-0.53,95%CI(-0.85,-0.20),P=0.001]和餐后2 h血糖[MD=-2.28,95%CI(-2.68,-1.88),P<0.000 01]。安全性方面,总体上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的低血糖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RR=1.55,95%CI(1.20,2.01),P=0.000 8];根据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激活的脏器进行亚组分析,胰腺肝脏双激活剂组[RR=1.44,95%CI(1.11,1.89),P=0.007]和肝脏选择性激活剂组[RR=2.26,95%CI(1.02,5.03),P=0.05]的低血糖发生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萄糖激酶激活剂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但其低血糖风险仍有待解决。  
      关键词:葡萄糖激酶激活剂;2型糖尿病;Meta分析;有效性;安全性   
      11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9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师与药学服务

    • 董淑杰,郑思骞,徐晓涵,石伟龙,李慧博,赵荣生,杨丽
      2023, 34(1): 107-11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21
      摘要:目的构建住院药师规范化模拟教学体系并评价其效果,为提高住院药师的胜任力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首先构建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模拟教学体系,包括修订模拟教学大纲,设置模拟教学课程,通过“六个模拟”实施模拟教学方法,应用客观结构性标准化考试(OSCE)进行模拟考核,打造模拟教学团队,加强模拟教学管理。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使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收集分析数据和信息。结果与结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模拟教学模式下住院药师的技能考试通过率(71.4% vs. 100%)和出科考试成绩[(76.2±7.8)分 vs. (90.4 ±4.9)分]更高;通过问卷调研和质性访谈发现,接受模拟教学的住院药师对于模拟教学的作用和影响给予了正向反馈。模拟教学可用于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具有很好的可推广性,可为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住院药师;胜任力;模拟教学;混合研究方法   
      16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8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综述

    • 刘光宇,王琦,苏玲
      2023, 34(1): 111-11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22
      摘要:多糖是公认的免疫调节剂,已被证实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抗癌药物的潜力。胰腺癌作为病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长期采用化疗药物治疗,易产生免疫缺陷、疲劳、神经系统病变等多种副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多糖类成分抗胰腺癌的研究现状,梳理出多糖类成分可以通过多靶点的作用方式,调控核因子κB、Hippo-转录共激活因子相关蛋白、整合素等相关信号通路,诱导癌细胞凋亡、自噬,抑制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调控癌细胞周期,从而发挥抗胰腺癌的作用。  
      关键词:多糖;胰腺癌;作用机制   
      12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2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詹世鹏,马攀,刘芳
      2023, 34(1): 117-12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23
      摘要:机器学习由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应用于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物、抗癫痫药物等的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用药中。相较于传统的群体药动学建模方法,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模型能更精准地预测血药浓度和给药剂量,提高临床精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就机器学习在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用药中的应用予以综述,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机器学习;治疗药物监测;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物;个体化用药   
      17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19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国庆,焦萍,王瑞芳,张杜娟
      2023, 34(1): 122-12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24
      摘要:乳腺癌是当下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治疗虽然最直接有效,但是受诸多因素限制,需辅助以其他的治疗方式。这些辅助治疗方式除常规放疗外,还有化疗、基因治疗、光疗等,但是化疗、基因治疗、光疗等使用的治疗剂往往存在水溶性、稳定性、靶向性差等缺点。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构建并研究了治疗乳腺癌的纳米递送系统,如基于肿瘤微环境设计的响应系统、温敏响应性系统、基于肿瘤细胞膜表面特有蛋白的纳米递送系统等。笔者对此进行总结发现,这些纳米递送系统不仅提高了治疗剂的水溶性、稳定性,还能采用靶向手段等方式将其精准地递送到乳腺肿瘤部位,在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可为乳腺癌的治疗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纳米递送体系;乳腺癌;化疗;基因治疗;光疗   
      14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0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2023, 34(1): 129-13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1.25
        
      53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1622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