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34 11

      医药热点

    • 司海娇,肇丽梅,蔡爽,王可可,王家鑫,高飞,刘慧霞,孙鸣,汪宇,刘彤
      2023, 34(11): 1281-129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01
      摘要: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健康问题。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作为一类新型降糖药物,因降糖疗效显著、低血糖发生风险低等优势,现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随着其改善心血管、保护肾脏以及减轻体质量等作用的证据等级的不断完善,该类药物在T2DM治疗指南中的地位逐渐提高。目前我国已批准9种GLP-1RA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T2DM,这类药物虽然均基于激活体内GLP-1受体而发挥降糖作用,但由于药物自身结构和天然GLP-1氨基酸同源性的差异,导致不同药物间的药动学参数和临床疗效等差异较大。为使临床医生和药师全面了解该类药物的特点和临床证据,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辽宁省药学会组织临床医学和药学专家,整理汇总了9种GLP-1RA类药物的药学特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以及用药管理,制定了GLP-1RA类药物用药指导,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合理用药;用药指导   
      336
      |
      3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2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药事管理

    • 董途,马鑫,马姝丽,刘伟
      2023, 34(11): 1293-129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02
      摘要:目的为丰富我国儿童抗感染药物用药选择、促进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的建立提供建议和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法,从药物类别、品种、剂型、规格和符号标记等方面对比研究《WHO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EMLc)、《WHO基本药物目录》(EML)与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NEML)中抗感染药物的异同。结果EMLc中的抗感染药物均被EML覆盖(占EML的85.3%)。NEML中抗感染药物的药物信息相对欠缺,新品种较少,如未收录EMLc中第三代及以上头孢菌素,剂型也相对局限(主要为片剂、胶囊和注射剂),但规格较为丰富。结论参考EMLc,从年龄、体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增加我国基本药物的儿童用药指导,增加NEML中口服液体制剂、刻痕片等儿童适用剂型;在更新NEML时纳入头孢克肟、达卡他韦等儿童适宜的较新品种;参照EML与EMLc的承接性,基于NEML建立我国儿童基本药物目录,以满足儿童用药需求,促进儿童药物安全使用。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基本药物目录;儿童用药;世界卫生组织   
      42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0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董名扬,陈朋军,王舒,菅凌燕
      2023, 34(11): 1298-130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03
      摘要:目的构建我国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分级,为科学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模型建立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专家咨询和模型运算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各指标的量化分级。结果应用层次分析模型对专家咨询结果进行整合,得到了包括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和创新性6个一级指标及指南推荐地位、特殊人群用药、药品疗程费用等23个二级指标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判断矩阵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结论本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模型构建了我国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分级,可为综合分析决策提供方法参考,从而使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更完整、科学。  
      关键词:层次分析模型;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分级   
      35
      |
      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3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金秋晨,李梦颖,陈永法
      2023, 34(11): 1302-13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04
      摘要:目的深入剖析英国国家卫生与服务优化研究院(NICE)卫生技术评估公众参与机制,以期为我国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及官方网站,对英国NICE卫生技术评估公众参与类型、参与机制(管理机构、遴选方式、参与模式、评估反馈)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对我国医保目录调整公众参与的建议。结果与结论当前NICE卫生技术评估公众参与类型主要涉及患者及照护者组织、评估委员会非专业成员、患者专家、公众观察员4类。在管理层面,NICE设立了公众参与团队并制定了有关公众参与事项的指南;针对不同类型公众,NICE确定了兴趣表达、NICE邀请、公开招聘、提名、NICE决定等不同的遴选程序;公众参与的类型多样,且从卫生技术评估最初的主题范围确定到最终的上诉,全程均有公众的参与;建立了灵活动态的评估反馈体系以优化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卫生技术评估流程;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促进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公众参与。建议我国结合国情,明确公众参与卫生技术评估的渠道,成立公众参与事务工作小组,加强患者参与评估与反馈,提高决策透明度,从渠道开设、管理机制、评估反馈、信息公开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国卫生技术评估公众参与机制。  
      关键词:卫生技术评估;公众参与;英国国家卫生与服务优化研究院;启示   
      14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1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郭一娇,刘德阳,唐晓蓉,胡明
      2023, 34(11): 1307-131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05
      摘要:目的探究“互联网+”处方流转的影响因素以及处方流转平台构建规范,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处方流转平台规范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四川省医疗机构处方流转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关键知情人访谈,并使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处方流转的影响因素可归结为参与者因素、行政决策因素、信息技术因素三大方面。处方流转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药店准入退出机制、医保报销服务、配套政策情况和药学服务能力方面。在药店准入退出机制方面,应考虑药店资质、药学服务人员、药品配备和配送情况等,统一药店准入标准;在医保报销服务方面,应积极对接社会药店,实现定点药店流转处方医保报销;在配套政策方面,应注重构建处方流转顶层设计;在药学服务能力方面,应定期培训和考核药店执业药师用药咨询、处方审核等药学服务能力。结论参与者影响处方流转较多,药店准入退出机制和药学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处方流转平台建设类型多样,但各具优劣性。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提高药店准入门槛、跟进医保报销服务和配套政策、探索提升药学服务能力,主导并出台相关政策及措施,促进处方流转,使“互联网+”处方流转有序发展。  
      关键词:处方流转;药店准入退出;医保报销;药学服务   
      35
      |
      1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2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林思思,陈丽萍,江绮云,宣建伟,张群
      2023, 34(11): 1313-131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06
      摘要:目的构建抗肺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药品遴选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遵循《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相关规定,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及指标预选池,基于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修改,运用专家直接打分法及相关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制定抗肺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制定抗肺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评分细则。使用所建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对抗肺癌药品帕博利珠单抗开展实证评价。结果所构建的抗肺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安全性18、有效性38、经济性15、创新性9、适宜性10、可及性10。初步构建了抗肺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评分细则。实证评价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综合评分(61分)高于单纯化疗方案(56分),前者的有效性、创新性、适宜性均优于后者,而后者的安全性、经济性均优于前者。结论所构建的抗肺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推广落地性,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药品临床综合评价;肺癌;抗肿瘤药物;指标体系;指标评分细则   
      26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5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药学研究

    • 刘娇,梁潇,胡涛,邓万娟,阮婧华,钱海兵
      2023, 34(11): 1320-132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07
      摘要:目的研究栀续烫伤膏对深Ⅱ度烧伤模型大鼠皮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控温烫伤仪构建深Ⅱ度烧伤模型大鼠,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京万红软膏组和栀续烫伤膏高、中、低剂量组(规格分别为20 g药芯+20 mL润湿剂、10 g药芯+20 mL润湿剂、5 g药芯+20 mL润湿剂),另设空白对照组(只进行脱毛处理,不造模),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1 d。观察各组大鼠烧伤创面愈合情况和烧伤皮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烧伤皮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烧伤皮肤组织中VEGF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京万红软膏组和栀续烫伤膏各剂量组大鼠创面面积逐渐缩小,且在第21天时已极大幅度愈合,创面愈合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皮肤组织可见较厚的新生表皮层,真皮层中结缔组织和新生血管均明显增多;烧伤皮肤组织中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VEGF、CD3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栀续烫伤膏可修复深Ⅱ度烧伤模型大鼠皮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烧伤创面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关键词:栀续烫伤膏;深Ⅱ度烧伤;愈合;血管新生;炎症因子   
      26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1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王响,王诗洋,吴元,丁文婧,谢名宗,何静文,邢天野,尚晓玲
      2023, 34(11): 1326-133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08
      摘要:目的研究益肾达络饮抑制β-制动蛋白1(β-arrestin1)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炎症因子、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益肾达络饮治疗EAE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益肾达络饮20 g/kg)、阳性对照组(醋酸泼尼松3.9 mg/kg)、β-arrestin1 siRNA腺相关病毒(AAV-β)组、AAV-β+中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制备EAE模型。AAV-β组、AAV-β+中药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AAV-β干扰β-arrestin1蛋白的表达。造模第8天开始每天灌胃相应药液/生理盐水1次,连续14 d。检测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小鼠脑和脊髓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23、γ干扰素(IFN-γ)]水平,检测小鼠脑和脊髓组织中β-arrestin1、cAMP、PKA、CRE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以及脑、脊髓组织中β-arresti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脑和脊髓组织中PKA、CREB、cAMP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脑和脊髓组织中大部分神经元可见胞体皱缩深染及炎症细胞聚集现象,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和脊髓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及大部分指标(除AAV-β组脑组织中的CREB、cAMP蛋白外)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与AAV-β组比较,AAV-β+中药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中IFN-γ水平、脊髓中β-arrestin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脑与脊髓组织中PKA、cAM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益肾达络饮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β-arrestin1的表达,进而激活cAMP/PKA/CREB信号通路,减轻神经系统炎症,最终缓解EAE的症状。  
      关键词:益肾达络饮;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β-制动蛋白1;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炎症因子   
      19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3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吕依婷,王溢晨,冯贻东,石忠峰,韩亮,张晓琦
      2023, 34(11): 1332-133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09
      摘要:目的研究艾纳香总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AMI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0.8%羧甲基纤维素溶液)、阳性对照组(复方丹参片,300 mg/kg)和艾纳香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3、10、30 m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0.8%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手术1 d后开始灌胃给药,给药体积均为3 mL/kg,每天给药1次,连续4周。记录术前、术后及每周灌胃给药后大鼠心电图S-T段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检测大鼠血清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检测大鼠心肌梗死率和心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均显著降低(P<0.05);艾纳香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大鼠SBP、DBP、MAP、LVSP、+LVdp/dtmax、-LVdp/dtmax及p-PI3KTyr607/PI3K、p-AktThr308/Akt、p-Aktser473/Akt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LVEDP、血清心肌酶和炎症因子水平、心肌梗死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纳香总黄酮能改善AMI模型大鼠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艾纳香总黄酮;急性心肌梗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心肌保护   
      21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0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赵丽,徐加兵,陈晓兰,顾庆云,仇雅静,刘明,丁奕竹
      2023, 34(11): 1337-134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10
      摘要:目的研究半夏地上部分(非药用的茎和叶部分)的活性成分和镇咳作用,并与半夏地下部分(药用的地下块茎部分)进行对比,为半夏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气相色谱(GC)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对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氨基酸类、挥发油类、总黄酮类、有机酸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浓氨水引咳实验,对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镇咳作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TLC结果显示,在与半夏对照药材以及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芦丁对照品色谱图相应的位置上,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GC分析结果显示,半夏地上和地下部分挥发油特征图谱的相似度为0.767;HPLC和UPLC-MS/MS分析结果显示,与半夏地下部分相比,地上部分中琥珀酸、槲皮素、山柰酚和异鼠李素的含量分别高了0.15%、0.15%、0.09%、0.03%,天门冬氨酸含量低了2.5 mg/g。药效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咳嗽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3 min内咳嗽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各给药组大鼠3 min内咳嗽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地上部分的氨基酸类、挥发油类、总黄酮类化合物组成与半夏地下部分相似,琥珀酸、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高于半夏地下部分,天门冬氨酸含量低于地下部分;半夏地上部分可延长大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具有一定的镇咳效果,但作用比地下部分稍弱。  
      关键词:半夏;地下部分;地上部分;活性成分;镇咳作用   
      22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4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李自辉,刘静姝,李东霞,董毅,张宝文,高明
      2023, 34(11): 1343-134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11
      摘要:目的从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究仙方活命饮加减方防治脓毒症致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质量均衡分配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药组(地塞米松片,5.0 mg/kg)和仙方活命饮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以生药计分别为6.0、3.0、1.5 g/kg),每组10只。灌胃相应药物/生理盐水,灌胃体积均为10 mL/kg;每天给药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脂多糖 10 mg/kg建立脓毒症模型。造模12 h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肝功能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采用16S rRNA技术联合肝脏代谢组学分析大鼠肠道菌群及肝脏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仙方活命饮加减方可显著改善脓毒症致肝损伤大鼠血清中炎症指标与肝功能指标(P<0.05或P<0.01),对5种优势菌门中11种菌属(如阿克曼氏菌属、乳杆菌属、沃氏嗜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回调作用(P<0.05或P<0.01)。共鉴定出甘氨胆酸、磷脂酰胆碱、牛磺酸等12个与该方改善脓毒症致肝损伤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P<0.05或P<0.01),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和初级胆汁酸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方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肝脏代谢,改善脓毒症致肝损伤。  
      关键词:仙方活命饮加减方;脓毒症;肠道菌群;代谢组学;16S rRNA技术;肝损伤   
      19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2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郑国尧,彭磊,徐元翠,吴飞,吴波
      2023, 34(11): 1349-135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12
      摘要:目的筛选接骨膏促进新西兰兔骨折愈合的活性部位。方法制备接骨膏醇提物以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并与炼蜜调制成黏稠度适宜的膏药。以新西兰兔建立左前肢桡骨骨折模型,然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醇提物组、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每组6只。除模型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外敷接骨膏相应极性部位膏药,干预4周。通过X线检测兔骨折愈合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钙素(O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bFGF2)、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兔骨折部位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兔骨折部位bFGF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丁醇部位组兔骨折部位的愈合速度最快,醇提物组次之,乙酸乙酯部位组最慢;正丁醇部位组兔血清中TNF-α、IL-6水平下降最快,ALP、bFGF2、OC、VEGFA水平上升最快[且较醇提物组显著升高(P<0.01)],骨折部位的软骨细胞完全消失,形成大量骨髓腔,且骨髓腔内骨小梁正式形成,bFGF2表达水平也较醇提物组升高。结论接骨膏正丁醇部位促进兔骨折部位愈合的作用强于醇提物以及乙酸乙酯部位,是接骨膏促进骨折愈合的活性部位。  
      关键词:接骨膏;骨折;愈合;醇提物;正丁醇部位;活性部位   
      15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1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李应才,黄合琤,杨野
      2023, 34(11): 1354-135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13
      摘要:目的建立离子淌度质谱法同时测定金芪降糖片中表小檗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3,5-二-O-咖啡酰奎宁酸、4,5-二-O-咖啡酰奎宁酸、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离子淌度质谱法进行检测。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 ℃,进样量为5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检测,并根据各成分峰响应设置离子淌度参数,对金芪降糖片中8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8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未超过4.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4.6%~101.2%,RSD为2.6%~3.9%(n=9)。3批金芪降糖片中上述8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3.060~3.545、24.50~26.74、2.795~4.149、1.437~2.501、0.204~0.242、0.950~1.281、2.272~2.828、7.314~7.960 mg/g。结论所建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离子淌度质谱法;金芪降糖片;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28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1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杨震旻,李冰,毛福英,郑玉光,赵云生
      2023, 34(11): 1358-136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14
      摘要:目的探究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解析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为基础,通过单因素与正交实验优化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提取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并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北沙参茎叶和根中挥发油对茄病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寄生曲霉和黄曲霉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北沙参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5,蒸馏时间5 h,KCl浓度15%。从北沙参茎叶挥发油中鉴定出11种成分,根挥发油中共鉴定出8种成分。人参炔醇为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发油的共有成分,其在茎叶中的含量为38.21%,根中的含量为74.02%。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发油对茄病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茎叶挥发油较强。结论北沙参茎叶挥发油和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但二者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关键词:北沙参;茎;叶;根;挥发油;真菌;抗真菌活性;化学成分   
      13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3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张小慧,仝立国,王亦冰,李志强,席啸虎,王爽,王世伟
      2023, 34(11): 1363-136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15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党参药材的质量,为该药材的市场流通、科研及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目前党参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标准,收集不同产地、基原、商品规格等级的党参药材共17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党参苷Ⅰ、党参炔苷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采用《中国药典》(四部)中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热浸法”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的含量(以D-无水葡萄糖计)。结果对于党参的栽培品种,4种规格3个商品等级的党参药材均含有党参苷Ⅰ和党参炔苷,潞党参、纹党参还含有白术内酯Ⅲ。党参苷Ⅰ、党参炔苷、白术内酯Ⅲ含量方面,栽培药材二等品与一等品含量相当,甚至优于一等品,三等品含量低于一等品、二等品;两种野生党参中党参苷Ⅰ含量最高。醇溶性浸出物和多糖含量方面,栽培药材一等品含量高于二等品,二等品含量高于三等品,野生党参含量较低。结论不同商品规格等级的党参药材栽培品种的内在质量和目前依据性状和基原的规格等级划分标准基本一致,一等药材与二等药材均有较高的指标成分含量,属优质药材。  
      关键词:党参;商品规格等级;党参苷Ⅰ;党参炔苷;白术内酯Ⅲ;多糖;质量评价   
      19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0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药物经济学

    • 齐冉,聂旭阳,刘旭婷,高胜男,刘国强
      2023, 34(11): 1368-137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16
      摘要:目的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价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经济性。方法基于ASTRUM-005研究和相关文献数据构建分区生存模型,模型模拟时限为10年,循环周期为3周,成本和效用值均采用5%的贴现率进行贴现。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作为模型产出指标并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评价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斯鲁利单抗组)对比单纯化疗方案(单纯化疗组)一线治疗ES-SCLC的经济性。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并针对斯鲁利单抗援助计划进行情境分析。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斯鲁利单抗组相对于单纯化疗组的ICER为758 690.27元/QALY,高于以3倍202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的意愿支付(WTP)阈值。情境分析结果显示,斯鲁利单抗组相对于单纯化疗组的ICER为172 275.74元/QALY,低于上述WTP阈值。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进展生存状态效用值、斯鲁利单抗价格等对模型结果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考虑斯鲁利单抗援助计划时,斯鲁利单抗组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0;但考虑援助计划时,斯鲁利单抗组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100%。结论在以3倍2022年我国人均GDP为WTP阈值时,斯鲁利单抗组相对于单纯化疗组不具有经济性;但若将援助计划考虑在内,该结果将发生翻转。  
      关键词:斯鲁利单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分区生存模型;成本-效用分析;药物经济学   
      30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4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药物与临床

    • 陈耀鑫,伍绍星,李浩轩,许银姬
      2023, 34(11): 1374-137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17
      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美泊利单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对2016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3季度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有关美泊利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信号挖掘与分析。结果共提取到以美泊利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57 501份,涉及16 358例患者,其中男性所占比例(23.51%)低于女性(50.48%);报告国家以美国(51.91%)和加拿大(29.94%)为主;消费者(71.18%)是主要上报人群。挖掘出172个ADE阳性信号,主要涉及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41.63%),感染及侵染类疾病(14.16%)等13个系统器官分类。共有60个高风险信号,其中15个为美泊利单抗药品说明书明确提及或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45个(如哮喘危象、痰变色、脓痰、一般性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等)为新的高风险信号;各有11个高风险信号有性别差异或年龄差异。结论临床应用美泊利单抗时,除药品说明书中提及的不良反应外,还应重点关注痰液性质的改变、痛性呼吸、睡眠障碍等。  
      关键词:美泊利单抗;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   
      26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4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李晋,方壬德,宋娟,张永州,张帆,赵群,蔡素华,张怡,胡海棠,邓剑雄
      2023, 34(11): 1379-138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18
      摘要:目的了解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收集5家三级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使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的住院患者共3 926例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多中心单队列研究对注射用艾普拉唑钠进行上市后安全性分析;同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试验组与对照组按1∶4比例匹配)来证实本研究队列基线的稳定性,以及不良反应与注射用艾普拉唑钠的相关性。结果3 926例患者中,3例患者使用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后共发生了5次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76%,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均为用药2 d后;不良事件以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升高为主,均为轻度且未处理,所有不良事件转归均为好转。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属于同一背景基线,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注射用艾普拉唑钠相关性更大。结论注射用艾普拉唑钠整体安全性较高,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其相关性更大。  
      关键词: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回顾性研究;巢式病例对照;安全性研究;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   
      18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3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循证药学

    • 詹和道,姚江凌,崔红旺
      2023, 34(11): 1384-138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1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地诺单抗对比双膦酸盐类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地诺单抗(试验组)对比双膦酸盐类(对照组)治疗骨质疏松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版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共计3 1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腰椎骨密度改善程度 [MD=1.78,95%CI(1.13,2.43),P<0.000 01]、股骨颈骨密度改善程度[MD=1.26,95%CI(1.08,1.45),P<0.000 01]、全髋骨密度改善程度[MD=1.16,95%CI(0.93,1.39),P<0.000 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Ⅰ型胶原C末端肽水平[MD=-0.09,95%CI(-0.16,-0.02),P=0.01]、12个月后Ⅰ型前胶原N末端肽水平[MD=-9.07,95%CI(-11.22,-6.92),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骨折发生率[OR=1.02,95%CI(0.67,1.54),P=0.92]、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9,95%CI(0.67,1.46),P=0.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诺单抗对比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在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方面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骨质疏松;地诺单抗;双膦酸盐;骨密度;骨代谢;Meta分析   
      20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06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药师与药学服务

    • 李卫平,游宏勇,许汝福,王强
      2023, 34(11): 1389-139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20
      摘要:目的探索相似药品分区调剂模式,为提高相似药品调剂准确率、降低调剂差错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整传统的药品单一横向或纵向排序方式为“Z”字形货位排序,实施相似药品分人、分区调剂模式,再配合摆药单据格式的调整以及完善盘点方式等措施,探索相似药品分区调剂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从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2个方面综合评价相似药品分区调剂模式在药品调剂管理中的作用。结果实施相似药品分区调剂模式后,月调剂差错总数[(18.42±8.79)个 vs. (28.50±6.87)个,P=0.005]、月相似药品调剂差错占比[(4.17±5.71)% vs. (10.96±7.05)%,P=0.017]显著低于实施前,月账物相符率 [(98.46±0.73)% vs. (97.61±0.57)%,P=0.004]显著高于实施前;且每日各批次调剂完成时间未受到明显影响,可保障日常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结论实行相似药品分区调剂模式可提高相似药品的调剂准确率、降低调剂差错风险,且不会影响调剂工作效率。  
      关键词:相似药品;分区调剂模式;药品调剂管理   
      32
      |
      1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0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综述

    • 字磊,李艳娟,李艳芹,王涛,郝俊杰,俞捷,杨兴鑫
      2023, 34(11): 1393-139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21
      摘要:中药复方即方剂,是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的需要,有选择地将药物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组合而成的用药形式。目前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的研究方法/策略主要围绕药效物质分析(包括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入血药源成分分析、药动学分析)和药理信号通路分析(包括网络药理学分析、信号通路指标检测、代谢组学分析)两方面进行。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以“七情和合”“升降浮沉”“君臣佐使”“四气五味”为基础探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关系,并体现中药复方配伍与药物化学成分、药动学、药理通路机制的变化规律及各中药不同配伍比例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在保证中药复方整体疗效的基础上,挖掘中药复方配伍机制内涵,为优化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也为创造新的中药复方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机制;药效物质;研究方法;研究策略   
      43
      |
      1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5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鲁文静,任慧,崔小敏,胡静,曲彤,李宁,陈志永
      2023, 34(11): 1399-140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22
      摘要:猪苓是我国传统常用的利水渗湿中药,主要含有甾体类、多糖类等活性成分,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本文对猪苓利水渗湿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归纳出麦角甾酮、过氧麦角甾酮、麦角甾-7,22-二烯-3-酮等甾体类化合物和猪苓多糖PPS1、PPS2、PPS3、GUMP-1-1、GUMP-1-2等可通过利尿、肾脏保护、抗炎、抗菌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发挥利水渗湿作用,猪苓散、猪苓汤、五苓散等中药复方制剂在治疗尿路感染或结石、肾性水肿、肾脏病变等方面效果显著,可为猪苓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苓;利水渗湿;药效物质;甾体类化合物;猪苓多糖   
      27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09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 刘芮诚,孔玲,孙野,王喜军
      2023, 34(11): 1404-140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1.23
      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人类视力健康产生了很大威胁。近几年研究表明,黄芪中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成分通过作用于核因子κB、缺氧诱导因子1α、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谷氨酰胺合成酶、醛糖还原酶和多种微小核糖核酸等相关靶点,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B细胞淋巴瘤2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抗微血管病变、抗神经退行性病变、抗细胞凋亡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目的。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芪;有效成分;作用机制   
      26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5914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0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