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34 14

      药事管理

    • 李梦蝶,石荣丽,沈凯,吴桂萍
      2023, 34(14): 1665-167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01
      摘要:目的为“医+药”模式下电子处方流转的监管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医+药”模式下电子处方流转相关方(政府机关、互联网医院和第三方药品平台)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影响三方策略选择的因素,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与结论博弈各方的策略选择均受其余两方的影响。降低严格监管成本或增大对其余两方的惩罚力度,均可提升政府机关严格监管概率;提升名誉损失、加大惩罚力度、缩减选择不同策略时的成本差都将对互联网医院和第三方药品平台有规制和约束效果。建议政府机关可引入多元化监管模式,建立一体化“智慧监管+追溯”体系;重视声誉机制建设,促进各方协同联动;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并积极提供政策扶持,降低合规行为成本,从而促进“医+药”模式下电子处方流转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电子处方流转;演化博弈;处方监管;互联网医院;第三方药品平台   
      88
      |
      1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6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药学研究

    • 刘必旺,赵换
      2023, 34(14): 1671-167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02
      摘要: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BYHW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气管滴注博来霉素(5 mg/kg)方法造模。造模当天开始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按10 mL/kg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大鼠按5 mg/kg灌胃地塞米松溶液,BYHW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按2.5、5、10 g/kg(以生药量计)灌胃药液,每天1次,连续给药28 d。测量各组大鼠造模第0、7、14、21、28天的体重;动态可视化观察肺细静脉内黏附白细胞数量;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肺组织中TNF-α、IL-6、羟脯胺酸(HY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肺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ZO-1)蛋白表达;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造模第14、21、28天时体重均显著升高,肺细静脉内黏附白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血清和肺组织中TNF-α(BYHW中剂量组血清除外)、IL-6含量以及肺组织中HYP、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肺组织中ZO-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BYHW可能从改善肺微循环的白细胞黏附、抗炎、抗纤维化等方面发挥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肺纤维化;微循环;紧密连接蛋白1   
      78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8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余雪梅,武正华,范国荣
      2023, 34(14): 1676-168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03
      摘要:目的提取补骨脂的有效成分并评价其治疗白癜风的药效。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提取液中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定、补骨脂乙素和补骨脂酚的浓度。在层次分析法和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基础上,以上述7种成分浓度为评价指标,药材粉碎度、乙醇体积分数、浸渍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补骨脂的提取工艺并验证。将斑马鱼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8-甲氧基补骨脂素,10.8 μg/mL)和补骨脂提取液低、中、高浓度组(500、1 000、2 000 μg/mL),每组6条,通过密度测定研究补骨脂提取液对斑马鱼黑色素生成的影响。结果补骨脂提取的最优工艺为药物粉碎度60目,用80%乙醇浸渍72 h;3次验证实验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为98.27,RSD为1.36%,与拟合方程预测值(97.28)的相对误差为1.0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补骨脂提取液低、中、高浓度组斑马鱼的黑色素沉着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优化所得的补骨脂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所得补骨脂提取液能显著促进斑马鱼黑色素的生成。  
      关键词:补骨脂;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层次分析法;Plackett-Burman实验;Box-Behnken响应面法;黑色素;白癜风   
      37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4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王雅芝,王启益,冯文忠,陈双双,孙欣光,周丽娟,张艳,张建永,段灿灿
      2023, 34(14): 1681-168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04
      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皂苷类成分的肠吸收特性。方法基于大鼠外翻肠囊模型,以累积吸收量(Q)、吸收速率常数(Ka)为指标,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为手段,检测柴胡总皂苷提取液(8 g/mL,以生药量计)中柴胡皂苷A、B2、C、D、F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吸收情况。结果柴胡皂苷A、B2、C、F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吸收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柴胡皂苷D在上述肠段中的r均小于0.95;与同成分在十二指肠中的吸收比较,柴胡皂苷A、C在空肠、回肠中循环120 min时的Q、Ka以及柴胡皂苷F在回肠中循环120 min时的Q、Ka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柴胡皂苷A等5种柴胡皂苷类成分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均有吸收,其中柴胡皂苷A、B2、C、F均为线性吸收,符合零级吸收特征;柴胡皂苷D为非线性吸收。  
      关键词:柴胡;皂苷类成分;外翻肠囊法;累积吸收量;吸收速率常数;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   
      26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4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王芳,陆云阳,李韦韦,姚敏娜
      2023, 34(14): 1686-169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05
      摘要: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Ⅵ(PPⅥ)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以人脑胶质瘤LN229细胞为对象,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PⅥ[0(对照组)、1、2、4、8、16、32、64 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后的细胞存活率,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PPⅥ[0(对照组)、2、4、8 μmol/L]作用14 d后的细胞克隆数和克隆形成率,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PPⅥ[0(对照组)、4、8 μmol/L]作用24 h后的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切割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Fas/Fas配体(FasL)死亡受体通路相关蛋白、蛋白激酶B(又称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PⅥ各浓度组细胞的存活率、克隆数和克隆形成率、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和Akt、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和Fas、FasL、cleaved caspase-8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PPⅥ可抑制人胶质瘤LN22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激活Fas/FasL死亡受体通路和抑制Akt/GSK-3β通路有关。  
      关键词:重楼皂苷Ⅵ;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Fas/Fas配体死亡受体通路;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激酶3β通路   
      31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3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李楠,李旭,王梓,杨萍,孔令钰
      2023, 34(14): 1691-169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06
      摘要:目的探讨肺吸入花形乳糖(FL)装载姜黄素(Cur)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吸入微粉(Cur-SLN-FL)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小鼠肺部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对Cur-SLN-FL的肺部刺激性进行考察,明确吸入材料的局部安全性。然后随机选用10只小鼠经气管注入生理盐水,其余50只小鼠均滴注猪胰蛋白酶溶液(浓度为33.3 mg/mL、给药剂量为1.0 mL/kg)复制COPD模型,小鼠正常喂养28 d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布地奈德组(20 mg/kg)和Cur-SLN-FL高、低剂量(100、50 mg/kg)组,每组10只。按要求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并对其中的白细胞分类计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气管和肺组织病理形态;采用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阳性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Cur-SLN-FL无明显肺部刺激性。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显著增加,淋巴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气管见纤毛柱状上皮增生增厚、脱落,腔内可见黏液蓄积,肺组织可见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加,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IL-1β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强,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给予Cur-SLN-FL后,上述各指标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Cur-SLN-FL能够改善COPD模型小鼠的肺部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信号通路,抑制caspase-1、NF-κB、IL-1β的表达,进而缓解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的进程。  
      关键词:花形乳糖;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吸入微粉;肺部刺激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NLRP3炎症小体   
      19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7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麦叶,林道斌,刘海林,林瑶瑶,许青青,顾勇
      2023, 34(14): 1697-170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07
      摘要:目的探讨化瘀消肿汤(HXD)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K组)、模型组(Model组)、HXD低剂量组(HXD-L组,HXD 10.86 mg/kg)、HXD中剂量组(HXD-M组,HXD 21.71 mg/kg)、HXD高剂量组(HXD-H组,HXD 32.57 mg/kg)、阳性对照组(LMWHS组,低分子量肝素钠600 IU/kg)、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抑制剂组(AK-7组,AK-7 20 mg/kg)、HXD-M联合AK-7组(HXD-M+AK-7组,HXD 21.71 mg/kg+AK-7 20 mg/kg),每组12只。除CK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Reyers法构建DVT大鼠模型;建模后,各药物组分别灌胃/腹腔注射相应药液,每天1次,持续2周。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清、下腔静脉组织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其血栓形成情况并称定血栓湿重、干重,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组织因子(TF)、SIRT2蛋白的表达情况和核因子κB(NF-κB)p65的磷酸化、乙酰化水平。结果与CK组比较,Model组大鼠的APTT、TT、PT均显著缩短(P<0.05);FIB含量,IL-1β、IL-6、TNF-α水平,静脉血栓湿重、干重,TF蛋白染色评分,NF-κB p65蛋白的磷酸化、乙酰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下腔静脉血管内充满血栓,SIRT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HXD-L组、HXD-M组、HXD-H组和LMWHS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HXD-M组、HXD-H和LMWHS组的效果显著优于HXD-L组(P<0.05);AK-7组大鼠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且AK-7可减弱中剂量HXD对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HXD可能通过激活SIRT2/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DVT大鼠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化瘀消肿汤;深静脉血栓形成;炎症反应;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21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3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罗舒,宋怡,罗霞,江南,余梦瑶,许晓燕
      2023, 34(14): 1703-17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08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灵芝中10种灵芝酸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灵芝酸A为内参物,分别计算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D、灵芝酸F、灵芝酸H、灵芝烯酸A、灵芝烯酸B、灵芝烯酸C、灵芝烯酸D 9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上述灵芝酸类成分的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灵芝酸A、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D、灵芝酸F、灵芝酸H、灵芝烯酸A、灵芝烯酸B、灵芝烯酸C、灵芝烯酸D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2~3.996、0.040~4.971、0.037~4.568、0.028~3.558、0.033~4.177、0.044~5.440、0.032~3.944、0.040~4.994、0.045~5.593、0.035~4.342 mg/mL(R 2均不小于0.999 2);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3%、100.25%、98.50%、99.88%、100.59%、99.64%、98.50%、99.40%、99.64%、99.76%(RSD<2%,n=6)。灵芝酸B、灵芝酸C2、灵芝酸D、灵芝酸F、灵芝酸H、灵芝烯酸A、灵芝烯酸B、灵芝烯酸C、灵芝烯酸D的相对校正因子平均值分别是1.788 5、1.288 2、1.126 4、1.698 5、0.885 4、5.468 1、4.210 9、5.780 8、4.290 3;不同产地灵芝样品一测多评法所得含量与外标法的相对误差均在±12%之内。结论以灵芝酸A为内参物同时测定灵芝中10种灵芝酸类成分含量的一测多评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准确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灵芝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灵芝酸;灵芝;一测多评法;相对校正因子   
      19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6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韩滨,郝晨伟,董敏,李正翔
      2023, 34(14): 1707-171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09
      摘要:目的探索桃红四物汤(THD)改善紫杉醇(PTX)导致的大鼠外周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考察THD(1 g/mL含药血清)、PTX(0.1 μmol/L)单用和联用下对施万细胞系RSC96细胞增殖率以及自噬溶酶体关联膜蛋白2(LAMP2)、自噬标记蛋白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的影响,并与自噬促进剂雷帕霉素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进行比较。考察THD高、低剂量对PTX导致的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坐骨神经中髓鞘碱性蛋白质(MBP)、鞘磷脂蛋白(MPZ)、S100钙结合蛋白(S100)、LAMP2、Beclin1、PI3K、Akt、mTOR表达的影响。结果THD+PTX作用下RSC96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PTX单用;THD+PTX、THD+3-MA作用下RSC96细胞中LAMP2、Beclin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PTX、3-MA单用,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PTX、3-MA单用(P<0.05)。与模型组相比,THD高、低剂量组大鼠坐骨神经中MBP、MPZ、S100、LAMP2、Beclin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I3K、Akt、mTOR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THD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激活施万细胞自噬,从而改善PTX导致的外周神经损伤。  
      关键词:桃红四物汤;紫杉醇;外周神经损伤;自噬;大鼠;施万细胞   
      15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89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齐越,贾冬,张艳军,谢奇,陈桂娟,谭东明,陈二华,丁旭,殷紫
      2023, 34(14): 1712-171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10
      摘要:目的研究癫痫清颗粒介导线粒体自噬对P301S小鼠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只P301S小鼠按体重分为模型组、癫痫清颗粒组(12.48 g/kg)和盐酸多奈哌齐组(阳性对照,1.3 mg/kg),每组12只;另取C57BL6小鼠10只,作为对照组。各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水;灌胃体积均为20 mL/kg,每天1次,连续5个月。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况;末次给药后,借助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脑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尼氏染色法观察其脑组织神经细胞结构和尼氏体数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脑组织中丝氨酸202/苏氨酸205位点磷酸化tau(简称“AT8”)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TEN诱导激酶1(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p62]、突触相关蛋白[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突触生长蛋白(SYP)、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水平和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丝氨酸199(Ser199)、Ser202的磷酸化水平表示]。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毛发变白、体重下降、下肢瘫痪等症状;其脑组织海马结构欠完整,神经细胞膜及细胞结构亦不完整;其自发交替反应率、穿越平台次数、细胞质内尼氏体数量和PINK1、Parkin、LC3B、SYP、GAP-43、PSD-95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游泳潜伏期(第4、5天)、AT8和p62蛋白的表达水平、Ser199和Ser20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或延长(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上述症状和指标均得以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癫痫清颗粒可有效改善P301S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作用可能与介导线粒体自噬,减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上调脑组织中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修复受损神经细胞有关。  
      关键词:癫痫清颗粒;阿尔茨海默病;线粒体自噬;tau蛋白;突触;神经细胞;学习记忆障碍   
      8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5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唐丰曼,庞晓军,谢颜,刘春芳
      2023, 34(14): 1719-172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11
      摘要:目的探讨鬼针草总黄酮(TFB)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神经炎症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和TFB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TFB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按60、120、240 mg/kg灌胃TFB溶液,正常对照组和LPS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从给药第15天起,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LPS(400 μg/kg)建立神经炎症模型。末次给药4 h后麻醉小鼠取脑组织。观察小鼠神经元形态变化,检测小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的含量,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炎症通路相关蛋白[诱导型NO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及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脑组织的海马区神经元排列稀疏紊乱,大量神经元固缩,核缩小;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NO含量均显著增加,IL-10含量显著降低,iNOS、COX-2、Myd88、PKC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TFB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脑组织中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TFB具有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通路相关蛋白iNOS、COX-2、Myd88和PKC表达,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关键词:鬼针草总黄酮;脂多糖;神经炎症;炎症因子   
      23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7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药物经济学

    • 严小雨,路云,常峰
      2023, 34(14): 1724-172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12
      摘要:目的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评估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经济性。方法构建三状态分区生存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临床数据来源于ASTRUM-007临床试验,成本和效用等参数信息来自相关网站或已发表的文献,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为产出指标计算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与3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意愿支付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方案的经济性;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评估模型的稳健性;并探讨该方案应用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联合阳性分数(PD-L1 CPS)≥10分的亚组患者和方案在慈善赠药情境下的经济性。结果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PD-L1 CPS≥10分的亚组患者中,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患者健康结果,但成本有所增加,ICER分别为599 623.64元/QALY和629 121.57元/QALY,因此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不具有经济性。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明,斯鲁利单抗的成本对ICER的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表明,基础分析结果较为稳健。情境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患者均满足慈善赠药计划的条件下,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具有经济性,与基础分析结果相比,该方案的经济性结果发生了翻转。结论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来看,以3倍我国人均GDP为阈值,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是一种不具有经济性的选择;若对所有患者实施慈善赠药计划或斯鲁利单抗大幅降价,则该方案可能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斯鲁利单抗;亚组分析;成本-效果分析   
      34
      |
      1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6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药物与临床

    • 肖准,代静慧,姚伟丽,马素平
      2023, 34(14): 1730-173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13
      摘要:阿比特龙是治疗前列腺癌的常用靶向药物,其常见药品不良反应(ADR)包括肝功能异常、疲乏、恶心、水肿等。本文报道了1例入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8岁既往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的前列腺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于入院1个月前开始应用阿比特龙,用药3周后出现消化道症状,4周时症状加重并伴皮肤、眼珠、小便发黄,5周(入院1周)后不幸死亡。结合检验检查结果,该患者被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本文详细分析了该患者的病例情况及相关诊疗经过,并结合诺氏ADR评估量表评估出ACLF与阿比特龙的使用“很可能”相关,提示阿比特龙可能诱导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肝衰竭的严重ADR;临床应动态检测该类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必要时予以保肝药物预防性治疗。  
      关键词:阿比特龙;慢加急性肝衰竭;药物不良反应;肝衰竭   
      38
      |
      1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84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赵琴虹,屈昱晨,杨叶舟,沈珠,陶宏,朱珠
      2023, 34(14): 1734-173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14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非瓣膜性房颤老年患者达比加群暴露的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75例患者资料,每位患者采集1~2个稳态血药浓度样本。采用NONMEM 7.2.0软件建立患者的达比加群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不同协变量对达比加群表观清除率的影响,并通过拟合优度及Bootstrap法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采用NONMEM 7.2.0软件分析不同疾病状态下普通老年患者及高龄老年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的药物暴露。结果共采集到122个达比加群的血药浓度样本。高龄、肌酐清除率及慢性心力衰竭史是影响老年患者达比加群清除率的显著协变量。高龄老年患者暴露相比于普通老年患者增加约50%,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相比于未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暴露增加近30%,中、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相比于轻度肾功能损伤患者暴露分别增加约30%、80%。结论高龄、肾功能损伤、慢性心力衰竭史是引起达比加群体内暴露增加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达比加群;非瓣膜性房颤;群体药动学;老年患者   
      27
      |
      1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8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张旭升,刘鹏,梁霄,沈承武,卢翠翠
      2023, 34(14): 1739-174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15
      摘要:目的分析舒尼替尼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收集舒尼替尼致肾病综合征的个案报道,对报告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2年10月30日。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涉及17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35±15.72)岁。17例患者中,肾细胞癌10例、胃肠道间质瘤7例,均为有指征用药;15例患者记载了舒尼替尼的用药剂量,且均在药品说明书推荐范围内;9例患者为联合用药;服用舒尼替尼后至发生肾病综合征时间为21 d~52个月,其中11例为≤2年。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水肿、少尿、泡沫尿、体重增加、疲劳、劳累性呼吸困难等。8例患者在发生肾病综合征前出现了舒尼替尼诱发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新发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恶化、手足综合征。肾活检主要表现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和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所有患者均停用或减量使用舒尼替尼,并给予糖皮质激素、降压药等对症治疗,其中16例患者症状缓解,1例患者肾功能恶化并需要透析。6例患者再次使用了舒尼替尼,其中5例患者再次出现肌酐升高、大量蛋白尿等症。结论临床在使用舒尼替尼时,应定期监测患者肾功能,如果出现肾功能恶化、蛋白尿、水肿等症,需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尽早干预,同时警惕再次使用舒尼替尼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  
      关键词:舒尼替尼;药品不良反应;肾病综合征;文献分析   
      24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4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付子仪,谢婷婷,郭代红
      2023, 34(14): 1744-174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16
      摘要:目的分析度普利尤单抗致眼部相关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收集度普利尤单抗致眼部相关ADR的案例报道,对报告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0篇,涉及患者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以60岁以下为主。关联性评价结果为“很可能”13例、“可能”33例。所有患者均为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AD),无超适应证用药情况。ADR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周~2年,以用药后6个月内为主;除3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同时使用了其他药物外,其余患者均为单用度普利尤单抗。有28例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史,11例有眼部疾病史;眼部相关ADR以结膜炎、葡萄膜炎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膜充血、肿胀、眼部分泌物等;10例患者发生严重的ADR,包括葡萄膜炎、严重程度的结膜炎及泪点狭窄。4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AD、AD初始症状较重、有过敏性疾病史及眼部基础疾病史可能是度普利尤单抗致眼部相关ADR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使用度普利尤单抗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性疾病史和眼部基础疾病史,使用时应注意监测患者是否有发生眼内炎症的风险,同时警惕新的、严重的ADR发生,一旦发生ADR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度普利尤单抗;视网膜炎;葡萄膜炎;眼部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44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8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循证药学

    • 陈诗狄,赵金,刘芳,易湛苗
      2023, 34(14): 1748-175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17
      摘要:目的评价基因多态性对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集基因多态性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有效性、安全性相关的临床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共计9 8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LC6A4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HTTLPR)LL基因型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有效率升高[LS/SS vs. LL:OR=0.47,95%CI(0.22,0.98),P=0.05]相关;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携带LL基因的白种人或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的有效率更高。SLC6A4基因HTTLPR基因型与治愈率[LS/SS vs. LL:OR=0.92,95%CI(0.77,1.10),P>0.05;SS vs. LL/LS:OR=0.73,95%CI(0.45,1.19),P>0.05]无显著相关性。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但rs25531 LA的高表达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显著相关(P<0.05)。CYP2C19*2/*3等位基因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体内代谢减慢、有效率升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均显著相关。结论HTTLPR LL基因型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有效率升高相关,与安全性无显著相关性;CYP2C19*2/*3等位基因与有效率更高、耐受性降低均显著相关。  
      关键词: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有效性;安全性;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18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80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齐会红,褚智君,付连浩,缴万里
      2023, 34(14): 1755-176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18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肿瘤患者术前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XA)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检索氨甲环酸(试验组)对比0.9%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复方电解质溶液或安慰剂(对照组)用于肿瘤患者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2年6月9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RCT,合计2 0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输血率[RR=0.59,95%CI(0.50,0.69),P<0.000 01],红细胞悬液输注量[MD=-0.53,95%CI(-0.92, -0.14),P=0.0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栓事件发生率[RR=0.44,95%CI(0.16,1.17),P=0.10]、术后病死率[RR=1.27,95%CI(0.32,5.08),P=0.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存在争议。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得结果稳健。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TXA可显著降低肿瘤手术患者输血率,减少红细胞悬液输注量,且未增加血栓事件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  
      关键词:氨甲环酸;肿瘤患者;有效性;安全性;血栓事件   
      13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3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高石曼,刘畅,闫美兴
      2023, 34(14): 1761-176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19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的相关临床研究,为提升临床试验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纳入2000-2022年发表的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治疗药物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英文文献。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推荐的偏倚评价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其研究目的、试验设计、受试者的选择与退出、干预措施、疗程、随访、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7项RCT,共计1 345例儿童受试者。研究目的包括缓解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发作,促进粪便中轮状病毒脱落,改善脱水、发热、呕吐等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等;所有研究均采用随机方法,均为单中心研究,多采用双盲设计(13项)和安慰剂对照(16项),且64.71%的研究有样本量估算;受试者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涉及腹泻发作情况、病毒检测情况、临床症状、病种、试验用药物等;干预措施包括益生菌(8项)、生物制剂(3项)、抗感染药(3项)等,疗程以1~5 d为主(13项);58.82%的研究设计了随访;有效性评价主要针对腹泻发作情况,微生物学试验和粪便培养结果,脱水、发热及呕吐等临床症状,住院时间或症状持续时间等,指标评价标准包括Vesikari量表、WHO推荐标准及研究者相关记录等;有10项研究对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仅有1项研究列出了伦理批件号。纳入研究的文献信息涵盖了儿童轮状病毒感染治疗药物RCT设计的基本要素,但均为单中心研究,部分研究缺乏样本量估算依据及基础治疗之外的合并用药情况,质量有待提升。今后应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客观测量指标为主要有效性结果,并重视伦理审查和药物安全性评价。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儿童;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要素   
      13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3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药师与药学服务

    • 黄文娟,崔梦茹,阿卜杜如苏力·吾舒尔,赵生俊
      2023, 34(14): 1768-177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20
      摘要:目的对我国上市的4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进行综合评估,为医院优化药品目录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ni卫生技术评估法,参照《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建立评价细则,从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其他属性5个维度对4种GLP-1RA周制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种GLP-1RA周制剂的Mini卫生技术评分从高至低依次为度拉糖肽78.60分、司美格鲁肽77.35分、聚乙二醇洛塞那肽67.40分、艾塞那肽微球65.50分。其中,度拉糖肽在降糖获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获益、肾病获益、经济性方面有优势;司美格鲁肽在降糖减重方面有优势,但经济性低于度拉糖肽;艾塞那肽微球在儿童人群中使用有优势,但日均治疗费用最高;聚乙二醇洛塞那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证据。结论4种GLP-1RA周制剂总体均具有较高的综合分值,其中度拉糖肽和司美格鲁肽可能具有更全面的药学价值,而艾塞那肽微球针对儿童人群具有唯一性。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Mini卫生技术评估;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艾塞那肽微球;聚乙二醇洛塞那肽   
      20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3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综述

    • 商杰,易海燕,刘明贵,张普照,张金莲
      2023, 34(14): 1774-178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21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酒制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为中药酒制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中药酒制研究的文献,运用VOSviewer 1.6.18及CiteSpace 6.1.R2软件对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中文文献962篇,英文文献57篇。2000-2022年间,有关中药酒制的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张学兰、Cai B C(蔡宝昌)分别是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研究机构主要为中医药类高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是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中药酒制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酒制品种、化学成分、酒制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响应面法、色度值、代谢组学及作用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结论中药酒制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发展时期,利用响应面法优选酒制工艺、利用代谢组学结合其他组学等相关技术揭示中药酒制药效作用机制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机构间的合作,同时应加强辅料用酒的相关研究,并建立相关酒制品种的工艺及质量标准,利用好现代化分析手段研究中药酒制增效机制,从而推进中药酒制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酒制;酒炙;酒蒸;文献计量学;VOSviewer;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36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7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章瑾,王尚志,杨明睿,闫滨
      2023, 34(14): 1781-178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22
      摘要:光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替代疗法,因非侵入性的诊疗特点广泛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后期治疗。但现有光疗剂因疏水性及组织靶向性差、光稳定性低、体内毒副作用明显,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新型复合纳米光疗剂应运而生。该文总结了近5年新型纳米光疗剂在乳腺癌光疗法中的最新进展,发现随着多功能纳米材料在乳腺癌成像诊疗一体化领域中的发展,经修饰改进后的光疗剂分别在改善光响应以提高光热转换或增加活性氧的生成、靶向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癌细胞表面受体以实现药物的可控响应式释放、利用仿生材料及内源物质改善生物相容性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虽然新型光疗剂在转移性乳腺癌模型的治疗中表现出高细胞杀伤率,并能有效抑制其复发转移,但在安全性和协同治疗兼容性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未来研究不仅可以在光疗剂现有作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还可以结合免疫疗法,开发给药途径更便捷的口服药物,以放大免疫反应,多途径协同抵御乳腺癌侵袭。  
      关键词:光疗剂;纳米材料;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乳腺癌   
      21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6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 顾航烨,吕晴,陈永
      2023, 34(14): 1788-179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4.23
      摘要:肺癌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主,而NSCLC常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是一线治疗EGFR基因突变NSCLC的优选方案。伏美替尼是国内第2个上市的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EGFR-TKI。本文综述结果显示,伏美替尼具有双重活性、强抑瘤性、高选择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对EGFR敏感突变、EGFR 20号外显子T790M耐药突变、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转移NSCLC患者疗效确切,且其相关临床试验均仅入组我国患者,对我国NSCLC患者的治疗更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伏美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非小细胞肺癌;突变;有效性;安全性   
      26
      |
      1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1496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7-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