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舒尼替尼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收集舒尼替尼致肾病综合征的个案报道,对报告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2年10月30日。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涉及17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35±15.72)岁。17例患者中,肾细胞癌10例、胃肠道间质瘤7例,均为有指征用药;15例患者记载了舒尼替尼的用药剂量,且均在药品说明书推荐范围内;9例患者为联合用药;服用舒尼替尼后至发生肾病综合征时间为21 d~52个月,其中11例为≤2年。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水肿、少尿、泡沫尿、体重增加、疲劳、劳累性呼吸困难等。8例患者在发生肾病综合征前出现了舒尼替尼诱发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新发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恶化、手足综合征。肾活检主要表现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和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所有患者均停用或减量使用舒尼替尼,并给予糖皮质激素、降压药等对症治疗,其中16例患者症状缓解,1例患者肾功能恶化并需要透析。6例患者再次使用了舒尼替尼,其中5例患者再次出现肌酐升高、大量蛋白尿等症。结论临床在使用舒尼替尼时,应定期监测患者肾功能,如果出现肾功能恶化、蛋白尿、水肿等症,需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尽早干预,同时警惕再次使用舒尼替尼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
摘要:目的评价基因多态性对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收集基因多态性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有效性、安全性相关的临床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共计9 8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LC6A4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启动子(HTTLPR)LL基因型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有效率升高[LS/SS vs. LL:OR=0.47,95%CI(0.22,0.98),P=0.05]相关;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携带LL基因的白种人或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的有效率更高。SLC6A4基因HTTLPR基因型与治愈率[LS/SS vs. LL:OR=0.92,95%CI(0.77,1.10),P>0.05;SS vs. LL/LS:OR=0.73,95%CI(0.45,1.19),P>0.05]无显著相关性。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但rs25531 LA的高表达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显著相关(P<0.05)。CYP2C19*2/*3等位基因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体内代谢减慢、有效率升高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均显著相关。结论HTTLPR LL基因型与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有效率升高相关,与安全性无显著相关性;CYP2C19*2/*3等位基因与有效率更高、耐受性降低均显著相关。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酒制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为中药酒制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中药酒制研究的文献,运用VOSviewer 1.6.18及CiteSpace 6.1.R2软件对核心作者、研究机构及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中文文献962篇,英文文献57篇。2000-2022年间,有关中药酒制的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张学兰、Cai B C(蔡宝昌)分别是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研究机构主要为中医药类高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是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分析显示,中药酒制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酒制品种、化学成分、酒制工艺、质量标准等方面,响应面法、色度值、代谢组学及作用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结论中药酒制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发展时期,利用响应面法优选酒制工艺、利用代谢组学结合其他组学等相关技术揭示中药酒制药效作用机制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机构间的合作,同时应加强辅料用酒的相关研究,并建立相关酒制品种的工艺及质量标准,利用好现代化分析手段研究中药酒制增效机制,从而推进中药酒制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