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34 15

      药事管理

    • 李大双,颜建周,邵蓉
      2023, 34(15): 1793-179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01
      摘要:目的为加强我国医保目录内药品的准入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介绍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PBS)上市后再审查(PMR)制度的基本情况、开展流程和实施成效,同时对我国医保目录类药品的准入后管理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PMR制度体现了澳大利亚对PBS目录内药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作为管理PBS药品的准入和调整的一种机制,可实现对PBS目录内药品的持续评估。其流程主要包括PBS药品审查启动前流程和PBS药品审查流程2种,涉及药品遴选、审查范围确定、实施管理等步骤。通过PMR,澳大利亚共完成了PBS目录内糖尿病、儿童哮喘、阿尔茨海默病等9个治疗领域的多个药品的审查。笔者建议我国可在制度层面完善药品准入后审查(明确审查对象的遴选标准和方法、主要程序和责任主体、保证审查过程公开透明);明确国家医疗保障局或委托第三方机构,直至成立专门的技术机构负责这一工作;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数据收集和监测系统的建设。  
      关键词:医保准入;上市后再审查;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   
      65
      |
      2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3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方宝霞,吴松潮,刘菁,王嗣岑,陈富超
      2023, 34(15): 1798-180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02
      摘要:目的构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临床静脉输液的规范化、精确化、合理化。方法依托医院PIVAS信息系统,制定PIVAS输液配制前、配制中及配制后全流程的管理制度、确定质量监控项目,以PDCA循环、品管圈、根因分析等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定期进行质控与质量改进。回顾性分析PDCA循环干预前(2019年)及干预后(2020、2021年)PIVAS主要质控指标情况。结果PIVAS输液配制全过程的质量监测指标如药品质量管理得分、药液残留量合格率与输液配制含量合格率分别由2019年的92分、79%、86.4%提高至2021年的99分、92%、99.8%;安全合理用药指标如静脉输液不合理医嘱占比、退药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分别由0.98%、6.1%、40.55%、39.70%降至0.23%、3.2%、37.18%与26.00%。结论构建的PIVAS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能提升输液配制过程中质量管理水平,提高输液配制质量,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改进;输液质量;输液安全   
      106
      |
      3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7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药学研究

    • 陈莉娜,文金兰,张善惠,鲁俊,赵福会,龙铁梅,董莉,董永喜
      2023, 34(15): 1804-180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03
      摘要:目的研究川芎嗪-灯盏乙素苷元孪药(TMSC4)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灯盏乙素苷元组(0.7 mmol/kg)、川芎嗪组(0.7 mmol/kg)和TMSC4低、中、高剂量组(0.35、0.7、1.4 mmol/kg),每组15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 14 d。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CIRI模型。大鼠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测定大鼠脑指数及脑含水量;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水平和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指数和脑含水量,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脑组织中MDA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脑组织中SOD、 GSH-Px、CAT水平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且TMSC4中、高剂量组的逆转作用显著优于灯盏乙素苷元组和川芎嗪组(P<0.05)。结论TMSC4对CIRI模型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川芎嗪;灯盏乙素苷元;孪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保护;大鼠   
      63
      |
      1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3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陈桂恩,邓雅方,邓婉柔,伍斌玺,彭东辉,曾元宁,王秋红
      2023, 34(15): 1809-181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04
      摘要:目的探讨胆南星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胆南星低剂量组[0.39 g/(kg·d)]、胆南星高剂量组[1.56 g/(kg·d)]和阳性对照药左旋多巴片组[80 mg/(kg·d)],每组12只。除正常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连续5 d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5 mg/(kg·d)]建立亚急性PD模型;造模完成后连续给药治疗7 d,于造模前1 d、造模第5天和末次给药后进行爬杆实验和线悬挂测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脑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脑黑质中IL-1β、TNF-α、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黑质中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α(PKA C-α)、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以及铁蛋白重链多肽1(FTH1)蛋白的表达。结果末次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爬杆时间显著延长(P<0.01),线悬挂评分显著降低(P<0.01),脑黑质中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1),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和脑黑质中IL-1β、TNF-α、COX-2、iNOS水平显著升高(P<0.01),脑黑质中GPX4、PKA C-α和FTH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胆南星高剂量组小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回调(P<0.05或P<0.01)。结论胆南星能够改善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运动能力障碍,减少脑黑质TH神经元死亡,对模型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激活PKA信号通路来抑制神经炎症和神经元细胞铁死亡有关。  
      关键词:胆南星;帕金森病;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神经炎症;铁死亡   
      30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5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张子建,张婉婉,张洁茹,王伟然,张炜曼,王春英
      2023, 34(15): 1815-182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05
      摘要:目的研究齿痛消炎灵颗粒中芍药苷、橙皮苷、柚皮素、芒柄花素和甘草次酸5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取6只雄性SD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后一次性灌胃齿痛消炎灵颗粒(5.0 g/kg),分别于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经眼内眦取血。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预处理后(磺胺甲噁唑为内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血浆中5种成分的浓度;采用DAS 3.0软件,计算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齿痛消炎灵颗粒后,5种成分中芒柄花素的tmax、t1/2均最短(分别为0.25、0.39 h);柚皮素和甘草次酸的tmax较短,但t1/2较长,且柚皮素的药-时曲线出现了双峰现象;与其他3个成分相比,芍药苷和橙皮苷的cmax、AUC与体外成分含量高低不成正比。结论齿痛消炎灵颗粒中芒柄花素、柚皮素、甘草次酸均在大鼠体内迅速吸收,芍药苷、橙皮苷均吸收较慢。  
      关键词:齿痛消炎灵颗粒;大鼠;药动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29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3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黄玉龙,陈学武,王芳婷,张晶,陈蔼莹
      2023, 34(15): 1821-182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06
      摘要:目的探究连翘醇提物对肺癌NCI-H22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以肺癌NCI-H226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连翘醇提物低、中、高浓度组(5、10、20 mg/mL),激活剂组[10 mg/mL连翘醇提物+0.5 μmol/L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PMA],抑制剂组(10 mg/mL连翘醇提物+10 μmol/L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阳性对照组(20 μg/mL顺铂),除对照组细胞不作干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相应药物培养24 h。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情况,并计算增殖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检测细胞中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连翘醇提物各浓度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以及细胞中p-IκBα、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连翘醇提物中浓度组比较,抑制剂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率、侵袭细胞数及细胞中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激活剂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连翘醇提物可抑制肺癌NCI-H22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连翘醇提物;肺癌;核因子κB;增殖;迁移;侵袭   
      39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4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倪素丽,董岳峰
      2023, 34(15): 1826-182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07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连翘花中芦丁、连翘酯苷A、(+)-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连翘苷、连翘脂素5种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进行检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HSS T3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 0.3 mL/min ;检测波长为275 nm(0~8 min)、330 nm(8~10.5 min)、275 nm(10.5~32 min);柱温为25 ℃;进样量为1 μL。以芦丁为参照物,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计算各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结果QAMS法所得连翘花中连翘酯苷A、(+)-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连翘苷、连翘脂素的含量分别为7.472~7.671、2.919~2.986、1.439~1.486、1.523~1.566 mg/g,外标法测定结果为7.454~7.664、2.913~2.996、1.444~1.484、1.519~1.562 mg/g,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相对偏差<1.0%。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UPLC-QAMS法同时测定连翘花中5种成分的含量,且该方法与外标法所得结果无明显差异,可用于连翘花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一测多评法;连翘花;芦丁;连翘酯苷A;连翘苷;连翘脂素;(+)-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   
      24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4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李尚颖,岳青阳,张耀文,徐万魁
      2023, 34(15): 1830-183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08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氯沙坦钾原料药及其制剂中6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氯沙坦钾原料药、氯沙坦钾片、氯沙坦钾胶囊、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中N-亚硝基二甲胺(NDMA)、N-亚硝基二乙胺(NDEA)、N-亚硝基-N-乙基异丙胺(NEiPA)、N-亚硝基二异丙胺(NDiPA)、N-亚硝基二苯胺(NDPA)、N-亚硝基二丁胺(NDBA)6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含量。色谱柱为SHIMADZU SH-L-17Sil MS毛细管柱;采用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50 ℃;进样量为1 μL;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 mL/min。离子源为电子轰击源,离子源温度为250 ℃;溶剂延迟时间为3.1 min;采集模式为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NDMA、NDEA、NEiPA、NDiPA、NDPA、NDBA与其相邻色谱峰之间的分离效果均良好,分离度均大于3.8;其线性范围分别为4.9~486.0、4.9~488.5、4.5~451.5、6.8~683.5、5.2~525.0、5.2~520.0 ng/mL(r≥0.999 8),定量限分别为4.86、4.88、4.52、6.84、5.25、5.20 ng/mL,检测限分别为0.97、0.98、0.90、1.37、1.05、1.04 ng/mL,重复性试验的RSD为2.2%~5.6%(n=6),精密度试验的RSD为0.5%~1.4%(n=6),稳定性试验的RSD为1.5%~3.4%(n=5),低、中、高质量浓度回收率溶液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3.4%~103.0%(RSD为1.2%~6.3%,n=3)。在氯沙坦钾原料药及其制剂中均未检出6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结论该法分离效果好、准确性高、灵敏、简便,可用于氯沙坦钾原料药及其制剂中6种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检测。  
      关键词: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氯沙坦钾;原料药;制剂;N-亚硝胺类;基因毒性杂质   
      19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2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王丽娟,李睿,车坷科,余瑜
      2023, 34(15): 1835-183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09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肺靶向多西他赛脂质体(DTX-LP)在原位肺癌模型兔中的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级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DTX在兔血浆中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胸腔微创穿刺术制备原位肺癌模型兔,然后随机分为多西他赛注射液(DTX-IN)组和DTX-LP组,耳缘静脉注射给予相应药物,给药剂量均为1.0 mg/kg(以DTX计),然后于5、15、30、60、90、120、240、480 min时取血,测定血浆中DTX浓度。采用DAS 3.3软件进行拟合与分析,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本研究所用UPLC-MS/MS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良好,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与DTX-IN组比较,DTX-LP组的药-时曲线趋势较平缓,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更低,cmax、t1/2、AUC0→480 min、AUC0→∞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DTX-LP在血浆中的暴露量较DTX-IN降低,提示其能快速地从体循环中分布到肺靶器官。  
      关键词:多西他赛;脂质体;原位肺癌模型;药动学   
      11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2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宋辉,姚为华,余晨曦,舒百全,刘易,韦康
      2023, 34(15): 1840-184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10
      摘要: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F)对角膜内皮功能障碍及角膜内皮细胞(CEC)损伤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雄性新西兰兔分为对照组、苯扎氯铵(BAK)组和BAK+SF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以前房注射BAK建立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BAK+SF组于术后次日腹腔注射SF溶液200 mg/kg,每天2次,连续14 d。观察各组兔角膜透明度和基质水肿情况(术前及术后第1、7、14天),检测其角膜厚度(术后第14天)和眼内压(术后第1~14天);于术后第14天,评估其角膜内皮结构并检测功能相关蛋白[鬼笔环肽、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1)、钠钾ATP酶、Ki67]的表达情况。于术后14 d采集BAK组角膜组织,分离、培养原代兔CEC,将其分为空白组和不同质量浓度SF组,检测不同培养时间下各组细胞的活力和Ras同源基因家族A(RhoA)、骨形成蛋白受体1A(BMPR1A)、BMR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BAK组比较,BAK+SF组兔角膜透明度和基质水肿情况逐渐好转,且角膜厚度显著减小(P<0.05);其CEC仅缺损至B区,且表现为正常的六边形内皮细胞结构;其角膜内皮组织中鬼笔环肽、ZO-1、钠钾ATP酶、Ki67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当SF质量浓度≤200 mg/L时,其对兔CEC的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和时间依赖趋势,且50、100、200 mg/L的SF可浓度依赖性地上调细胞中RhoA、BMPR1A、BMPR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SF可改善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兔受损角膜内皮的透明度,减轻基质水肿,减小角膜厚度,维持角膜内皮结构完整性并促进角膜内皮功能恢复;该成分还可促进兔CEC的增殖,此作用可能与激活RhoA-Rho激酶-骨形成蛋白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阿魏酸钠;角膜内皮细胞;大泡性角膜病变;Ras同源基因家族A-Rho激酶-骨形成蛋白信号通路   
      16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2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谷慧敏,孟庆良,左瑞庭,展俊平,马俊福,刘亚伟
      2023, 34(15): 1847-185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11
      摘要:目的研究β-谷甾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网络药理学筛选β-谷甾醇的作用靶点及治疗RA的靶点,两者取交集后进行拓扑分析寻找治疗RA的最关键靶点。用不同浓度(0、5、10、20、40 μmol/L)的β-谷甾醇处理MH7A细胞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β-谷甾醇的最适给药浓度。采用10 ng/mL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体外诱导MH7A细胞后,加入β-谷甾醇(最适给药浓度)处理。CCK-8法和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法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水平;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H7A细胞转染PPARα小干扰RNA,并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检测PPARα敲低后β-谷甾醇对MH7A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炎症因子分泌及PPAR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PARα是β-谷甾醇治疗RA的最关键靶点,β-谷甾醇的最适给药浓度为20 μmol/L。与模型组相比,β-谷甾醇组MH7A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数显著减少(P<0.05),细胞迁移率显著降低、细胞侵袭数显著减少(P<0.05),IL-1β水平、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PAR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小干扰RNA组相比,敲低PPARα后细胞活力上升35.6%(P<0.05),细胞增殖数、细胞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均显著增加(P<0.05),IL-1β水平及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β-谷甾醇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MH7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炎症因子分泌,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PARα通路有关。  
      关键词:β-谷甾醇;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增殖;迁移;侵袭;炎症因子   
      20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5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刘炜,邹恺平,王琼,王荣洲,刘顺,王娜,严然
      2023, 34(15): 1853-185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12
      摘要:目的研究伤科消炎水凝胶贴膏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扶他林组(200 mg/只)、伤科消炎膏组(500 mg/只,含伤科消炎流浸膏50 mg)和伤科消炎水凝胶贴膏组(200 mg/只,含伤科消炎流浸膏50 mg),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通过在大鼠右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和L-半胱氨酸构建骨关节炎模型,然后涂抹相应药物,每天换药1次,连续14 d。检测大鼠膝关节肿胀程度,观察大鼠膝关节磁共振成像特征;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软骨Mankin评分;检测大鼠膝关节组织中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严重肿胀,可见明显关节腔积液,外侧半月板前角呈团片状磨损;血清中IL-1β、IL-6、IL-18、TNF-α水平以及组织病理学评分和Mankin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膝关节组织中IL-1β、IL-6、TNF-α阳性蛋白表达均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伤科消炎水凝胶贴膏组大鼠膝关节肿胀程度降低,可见少量关节腔积液,半月板形态完全正常;组织病理学评分和Mankin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P<0.05),膝关节中上述炎症因子蛋白的阳性表达均减少。结论伤科消炎水凝胶贴膏可改善大鼠骨关节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组织和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关键词:伤科消炎水凝胶贴膏;骨关节炎;炎症因子;大鼠   
      11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5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夏提古丽·塔西买买提,赵媛,刘艺,邓德强,阿吉艾克拜尔·艾萨,吴涛
      2023, 34(15): 1858-186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13
      摘要:目的优选雪莲益肾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雪莲益肾方中总黄酮、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含量及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以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上述各指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雪莲益肾方的提取工艺。结果雪莲益肾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12、提取次数3次。3次验证实验的平均综合评分为96.40分(RSD为0.28%),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为0.98%。结论本研究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雪莲益肾方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关键词:雪莲益肾方;熵权法;层次分析法;Box-Behnken响应面法;提取工艺   
      15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4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杨天宇,帅立雄,许竞泽,程馨阳,许志明,张永胜
      2023, 34(15): 1863-186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14
      摘要:目的探讨小檗碱(BER)对人肾癌细胞侵袭、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人肾癌OSRC-2细胞为对象进行实验。采用alamarBlue法测定0(对照组)、25、50、75、100、125、150、175、200 μmol/L BER作用24、48 h后对OSRC-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0(对照组)、50、100 μmol/L BER作用于细胞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BER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24、36 h时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Transwell实验观察作用24 h时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药物作用48 h后细胞中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的蛋白表达,通过RNA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内RNA的N6-甲基腺嘌呤(m6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BER均可显著升高OSRC-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P<0.01),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趋势;50、100 μmol/L BER作用48 h后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1);50、100 μmol/L BER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METTL3蛋白的表达水平和RNA的m6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BER可通过下调METTL3的表达,进而抑制m6A水平,从而抑制人肾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关键词:小檗碱;人肾癌OSRC-2细胞;迁移;侵袭;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N6-甲基腺嘌呤   
      17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5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药物经济学

    • 黎风,何梅,母立峰,杨明
      2023, 34(15): 1869-187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15
      摘要:目的评估维立西呱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的经济性。方法基于VICTORIA临床试验和相关文献数据构建三状态(包括心力衰竭稳定、心力衰竭住院和死亡状态)Markov模型。模型循环周期为1个月,模拟时限为20年,贴现率为5%。采用1倍我国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意愿支付(WTP)阈值,对维立西呱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治疗HFrEF的经济性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作为健康产出指标。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来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维立西呱联合标准治疗方案相较于标准治疗方案的ICER为444 341.95元/QALY,高于本研究的WTP阈值(80 976元/QALY)。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转移概率对模型的稳健性影响较大,但对基础分析结果影响不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本研究的WTP阈值下,维立西呱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更具经济性的概率仅有2.6%。结论与标准治疗方案相比,HFrEF患者使用维立西呱联合标准治疗方案不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维立西呱;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成本-效用分析;Markov模型;药物经济学   
      25
      |
      1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7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药物与临床

    • 施颖琦,沈美琴,仇建伟
      2023, 34(15): 1874-187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16
      摘要:目的比较胆宁片、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153例行ERCP胆总管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接受药物治疗的不同分为3组,即胆宁片组(A组,49例)、牛磺熊去氧胆酸组(B组,44例)和熊去氧胆酸组(C组,60例)。以上各组药物均为单用,分别于术后2周开始使用,疗程均为180 d。比较3组患者ERCP术后6个月的胆汁成分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脂代谢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恶心、纳差)发生情况及术后6、12、18、24个月胆总管结石复发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血清Tbil、Dbil、ALP、GGT、TC、TG、LD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发生腹痛、腹胀、恶心、纳差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降低(P<0.05)。A、B组患者的Tbil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的Dbil、ALP水平均显著低于B、C组(P<0.05),但3组患者的G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A、C组,B组患者的4个脂代谢指标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A组发生腹痛、腹胀、纳差的患者占比明显低于B、C组(P<0.05),但3组发生恶心症状的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18个月时,3组患者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时,A组患者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2.04%)显著低于B组(15.91%)和C组(15.00%)(P<0.05)。结论ERCP术后应用胆宁片相较于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更有利于减少胆汁酸分泌、预防胆结石复发、改善临床症状,但牛磺熊去氧胆酸较其他2种药物更能明显加速患者脂代谢。  
      关键词:胆宁片;牛磺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结石;复发   
      12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7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薄明明,石亚飞,孙继雄,王天宇,李国辉,戴媛媛
      2023, 34(15): 1879-188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17
      摘要:目的挖掘并分析培唑帕尼上市后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OpenVigil 2.1数据平台对美国FDA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进行信号挖掘,收集培唑帕尼2009年10月-2022年6月的ADE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和报告比值比(ROR)法检测该药的ADE信号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以培唑帕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16 655份,经ROR法、PRR法挖掘出ADE信号220个,涉及19个系统器官分类。信号频度排前10位的ADE信号在该药的药品说明书中均有记载;发现了88个新的ADE信号,主要分布在胃肠系统、各种检查、肾脏和泌尿系统。嗜碱细胞数减少、甲床出血、肿瘤破裂、阴道瘘既是新的ADE信号,也是信号强度排前10位的ADE信号。结论培唑帕尼在上市后应用中常见ADE(腹泻、毛发颜色改变、高血压等)的发生情况与其药品说明书基本一致;新的可疑风险信号(嗜碱细胞数减少、甲床出血、肿瘤破裂、阴道瘘等)报道例数较少,还需持续关注。  
      关键词:培唑帕尼;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药物不良反应;比例失衡法   
      32
      |
      1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6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高茂威,杨小娟,纵尚尚
      2023, 34(15): 1884-189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18
      摘要:目的为阿巴西普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为基础,以药品通用名“abatacept”与商品名“Orencia”作为检索关键词,检索首要怀疑药物为阿巴西普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并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法以及Excel 2020软件对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出阿巴西普ADE报告93 189份,以女性病例(75.98%)为主,年龄主要集中于18~64岁(35.17%);数据上报的主要国家为美国(47.41%)与加拿大(30.59%),上报的数量总体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共筛选出ADE信号3 092个,其中与阿巴西普的药品说明书描述相似的是与原发疾病相关的ADE信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关节肿胀等;其次是与输液反应相关的ADE信号,包括疼痛、乏力、皮疹等。所有筛选出的ADE信号共涉及27个系统器官分类,主要为全身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伤害、中毒和手术并发症,感染和侵袭类疾病,胃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胸腔和纵隔疾病,心脏疾病,良性、恶性和未特指的肿瘤,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等。报告例数排前50位的ADE信号中未被阿巴西普药品说明书收录的共有22个,包括乏力、药物不耐受、腹部不适、肿胀、红斑狼疮、周围肿胀、天疱疮、腹泻、肝酶升高与下呼吸道感染等。结论临床在使用阿巴西普的过程中应格外注意感染及其致癌性,同时评估患者的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当患者合并这2类基础疾病时,应权衡利弊后谨慎选用;此外,该药在神经、胃肠及生殖系统的ADE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阿巴西普;药物不良事件;数据挖掘;药物不良反应;比例失衡法   
      23
      |
      1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63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循证药学

    • 李碧云,韩亚辉,殷楚云,杜伟闯,李远方,王叨
      2023, 34(15): 1891-189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1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艾曲泊帕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SAA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收集艾曲泊帕联合IST(试验组)对比单纯IST(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Cochrane手册 5.1.0)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共计1 344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3个月时的客观缓解率(ORR)(RR=1.34,95%CI为1.06~1.69,P=0.01)及完全缓解率(CRR)(RR=1.88,95%CI为1.31~2.71,P=0.000 6)、6个月时的ORR(RR=1.33,95%CI为1.23~1.43,P<0.000 01)及CRR(RR=1.88,95%CI为1.57~2.25,P<0.000 01)均显著升高;而2组患者12个月时的ORR(RR=0.99,95%CI为0.82~1.18,P=0.88)、12个月时的CRR(RR=1.02,95%CI为0.78~1.34,P=0.87)、2年总生存率(HR=0.61,95%CI为0.31~1.22,P=0.17)、2年无事件生存率(HR=0.81,95%CI为0.61~1.07,P=0.14)、克隆进化率(RR=1.01,95%CI为0.51~2.00,P=0.98)和肝/肾功能不全、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CT和队列研究亚组中,试验组患者6个月时的ORR、6个月时的CR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2年无事件生存率、克隆进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得结果基本稳定且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在SAA的IST方案中添加艾曲泊帕可以提高患者早期血液学缓解率,对短期生存无明显影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和克隆进化的发生。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艾曲泊帕;免疫抑制治疗;不良反应   
      27
      |
      1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3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药师与药学服务

    • 邓体瑛,胡志敏,徐清,张韶辉,李璐璐,郭珩,胡磊,陈凡
      2023, 34(15): 1899-190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2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构建肺诺卡菌病会诊思维导图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促进临床正确遴选诺卡菌病治疗用药并保障药物安全性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4月我院肺诺卡菌感染患者7例,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针对诺卡菌菌种不同药敏性差异大和一线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不良反应多的难点,构建会诊思维导图(主要包括了解病史、确定感染菌、明确危险因素、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评估等),制定7例肺诺卡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全程药学监护。结果结合思维导图,根据诺卡菌菌种的不同、有无药敏结果、患者的过敏史等予以不同的抗菌药物联合方案,其中4例均联合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长期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利奈唑胺的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并及时处理了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将肺诺卡菌病会诊思维导图运用到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利用药学专业优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在临床治疗团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患者合理用药。  
      关键词:肺诺卡菌病;临床药师;思维导图;药学实践;会诊   
      50
      |
      1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2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齐晓涟,唐静,冯明宇,陈娜
      2023, 34(15): 1904-190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21
      摘要:目的为做好临床药师继续教育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举办的神经科临床药师实用技能培训班的大纲制定、培训方法完善等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其中的优势与特点。结果制定让不同层次的临床药师受益的培训大纲,根据培训大纲和学员需求调整培训内容,选择对临床药师有授课经验的师资参与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案例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法,使资深临床药师学员和刚步入临床药师工作的学员同时受益,并通过线上教学扩大培训班影响,使医生和药师在培训班的平台上共同交流学习。例如在设计培训大纲时,每2年更换1个神经内科常见病病种,对其治疗新进展、新思路进行滚动学习;在临床药学技能课方面则压缩了临床药师技能课,增加了药历撰写、信息检索与检验指标解读等。结论搭建临床药师继续教育平台,将本专业临床药师需要熟悉的新知识、新理念编入教学大纲,选择了解临床药师培训的专家为学员讲解,可让学员追随平台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的能力。  
      关键词:神经内科;临床药师;继续教育培训   
      37
      |
      1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2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综述

    • 杨小瑜,姜一平,冯浩维,舒余琪,廖树怡,廖燕,邵萌
      2023, 34(15): 1909-191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22
      摘要:紫草是中医外治法的常用中药,对皮肤疾患、创面感染和局部炎症效果显著,用于治疗水火烫伤、皮肤溃疡、湿疹、银屑病、白癜风和特应性皮炎等疾病。临床和市售紫草外用制剂以软膏剂、搽剂和栓剂等传统剂型为主。现代研究证明,微囊、纳米胶束、纳米纤维膜、纳米凝胶等新型外用纳米制剂可显著改善紫草药效物质的稳定性,提高局部药物的浓度和靶向性,并使其具有良好的体外释药性能。本文对紫草外用传统制剂的品种及应用情况和紫草新型外用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紫草外用制剂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紫草;外用制剂;传统制剂;纳米制剂   
      27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6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 陶兴隆,张宇,武玺坤,马晓松,张甜甜,吴瑕,董维冲,宋宁,张志清
      2023, 34(15): 1915-192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5.23
      摘要:比阿培南是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败血症、肺炎、肺脓肿、慢性呼吸道病变继发感染、复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疾病。本文对比阿培南药动学、药效学和治疗药物监测(TDM)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该药的药动学参数在健康受试者中无明显差异,多次给药无蓄积,但在重症患者以及肾功能异常患者中的药动学参数与健康受试者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常规治疗方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药效学方面,可通过增加给药频次、延长滴注时间来提高该药靶目标值的达标率;对于终末期肾病无尿患者的给药,可以延长间隔时间以避免药物蓄积;但对于重症感染患者,每日1.2 g的剂量仍不能很好地控制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这限制了其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建议在重症或肾功能异常患者中对该药实施TDM并结合药动学模型探索最佳的给药方案,以保证该药游离血药浓度保持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时间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fT>MIC)在有效范围内,使该药在重症或肾功能异常患者中发挥更大疗效;对于无法进行TDM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增加给药频次和延长滴注时间来使该药疗效最大化;针对耐药率较高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黏质沙雷菌引起的感染,可联合或者更换其他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比阿培南;药动学;药效学;治疗药物监测   
      21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06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