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评价肾上腺素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救治中使用的合理性,为进一步规范过敏性休克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依据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提供的2015-2022年药物过敏性休克严重ADR报告的相关数据,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救治药物选择及肾上腺素使用情况,探讨不同肾上腺素救治方案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1 415份药物过敏性休克严重ADR报告,所涉患者男女比例为1.04∶1;引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为抗感染药(47.92%)、中药注射剂(9.12%);43.96%患者的ADR发生于用药后10 min内;97.24%的患者治愈或好转,2.76%的患者死亡或未好转。1 415例患者中,使用肾上腺素救治的占63.39%,首选肾上腺素救治的占53.14%;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分别占33.78%、30.32%、25.75%和1.23%;肾上腺素的初始剂量范围为0.01~10 mg,单次剂量以1 mg居多(44.70%);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单次剂量过量的分别有148例(51.03%)、136例(53.13%)和193例(91.47%),静脉注射给药更有可能出现单次剂量过量(P<0.05)。初始救治使用肾上腺素者的好转/痊愈率显著高于非肾上腺素使用者(98.14% vs. 96.23%,P=0.029),首选肾上腺素者的好转/痊愈率显著高于非首选肾上腺素者(98.14% vs. 95.17%,P=0.031),肌内注射者的好转/痊愈率显著高于非肌内注射者(99.01% vs. 96.69%,P=0.038)。结论在药物过敏性休克的救治中,存在救治药物选择不适宜和肾上腺素使用不足、给药延迟、给药途径不适宜及单次剂量过高等不合理现象。
摘要: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治疗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建库起至2022年12月31日治疗NAFLD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1.R6构建可视化图谱,对作者、国家及机构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同时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分析其研究现状和热点。结果共纳入文献3 882篇,发文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和日本。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美国的Sanyal(37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75篇)。国外联系紧密的研究团队以大型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主,对包括药物、生活方式等多种干预措施治疗NAFL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而国内研究以有效药用成分治疗NAFLD的基础研究为主,且以中医药为特色,相关的高质量大型RCT较少。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各国研究以调控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改善全身糖脂代谢平衡为主,除降糖药物外,作用于多种综合调控体内代谢稳态靶点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结论NAFLD治疗研究热度持续增长,并以调控全身代谢稳态靶点和相关药物为研究导向。作为研究主力,我国应加强与国际的交流,把握基础研究的趋势,重视临床研究的开展,不断挖掘传统中药的治疗潜力。
摘要:目的对利那洛肽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以及卫生技术评估相关网站,收集利那洛肽治疗IBS-C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HTA报告及药物经济学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描述性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7篇为系统评价/Meta分析、4篇为药物经济学研究。有效性方面,与安慰剂比较,利那洛肽可使IBS-C患者更快达到美国FDA推荐的联合终点和欧洲药品管理局建议的终点,显著改善患者完全自发排便应答、腹痛和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整体症状;与鲁比前列酮、普卡那肽和替纳帕诺进行的间接证据比较结果显示,利那洛肽在FDA推荐的联合终点、完全自发排便应答、腹痛缓解率以及整体症状缓解率等方面的疗效更优。安全性方面,利那洛肽的总体不良反应、腹泻和胀气发生率均高于安慰剂,但患者均可耐受。经济性方面,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利那洛肽具有经济学优势。结论利那洛肽治疗IBS-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均有一定优势,是治疗IBS-C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