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领域热点、进展和前沿,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年1月1日-2022年3月14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3软件分别对纳入文献的国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分析,生成可视化网络图谱和数据。结果共纳入1 019篇英文文献,308篇中文文献。国际发文量保持增长,国内发文量平稳。机构和作者之间合作较丰富。美国的中心性大(0.38),发文量最多(442篇),主要研究机构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等,重要的研究者有Wen、Cloughesy、Reardon等。国内研究团队相对固定、封闭。国际上,肿瘤发生机制和耐药机制是基础研究的重点,我国研究较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联合治疗是国际上研究较多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光动力治疗是近几年新兴的疗法。我国对替莫唑胺和放疗研究较多。结论国际对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关注和投入在不断加大,美国在该领域具有极高影响力。目前放疗、传统化疗和贝伐珠单抗仍是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免疫治疗、光动力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有待更多尝试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在治疗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真实世界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87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联合组(24例,采用多黏菌素B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和常规组(63例,采用多黏菌素B单独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在有效性(死亡率、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血肌酐升高、支气管痉挛和皮肤色素沉着)方面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主要结局指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效性方面,两组患者在死亡率(37.50% vs. 41.27%,P=0.749)、临床有效率(54.17% vs. 55.56%,P=0.907)和细菌清除率(45.83% vs. 44.44%,P=0.907)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联合组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12.50% vs. 0,P=0.028),而两组间血肌酐升高和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OR=3.36,P=0.014)和联用喹诺酮类药物(OR=3.54,P=0.013)与死亡率独立相关(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多黏菌素B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较单独静脉滴注并未显示出更加优越的有效性,反而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与联用喹诺酮类药物是该类患者死亡率提高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