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34 19

      药事管理

    • 徐菲飞,边原,韩勇,闫峻峰,童荣生
      2023, 34(19): 2305-231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01
      摘要:目前,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为使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在各级医疗机构更加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和近年来国内外发布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对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实践,由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委会及四川省药学会药物流行病学专委会组织专家充分讨论,形成《国家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重点监控药品的合理使用基本原则及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办法,特别是怎样加强重点监控药品的药事管理和使用管理,旨在推动重点监控药品的规范使用,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管理规范;临床药师   
      658
      |
      5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1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曹嘉成,樊嘉训,王闻珠
      2023, 34(19): 2311-231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02
      摘要:目的为优化专利链接制度体系,鼓励仿制药申报上市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工作经验比较分析专利链接制度在我国实行后仿制药申报及专利挑战的情况,根据专利链接制度对我国仿制药专利挑战激励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专利链接制度于2021年落地,但由于制度施行仍在起步阶段,实践指导的相关文件尚不完善,配套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导致仿制药企业发起专利挑战的意愿不强。建议我国可以从丰富仿制药信息登记平台功能、培育专业的药品专利代理机构、建立首仿药共同挑战平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专利链接配套制度,进而激励我国仿制药企业提高创新动力,挑战原研药专利并申报上市,通过充分竞争达到平抑药价、造福百姓的效果。  
      关键词:专利链接制度;专利挑战;仿制药;药品注册   
      54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5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药学研究

    • 曹慧敏,孔亮,隋国媛,吴瑾,贾连群
      2023, 34(19): 2316-232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03
      摘要: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LGZG)通过调控自噬增强多柔比星(DOX)的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AFLD-HCC组、LGZG组、DOX组、DOX+LGZG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溶液(50 mg/kg)和喂养高脂饲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NAFLD-HCC小鼠模型;空白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建模后,各给药组分别灌胃LGZG水提液(20 g/kg)和/或腹腔注射DOX溶液(8 mg/kg),空白组、NAFLD-HCC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4周。在模型建立及药物干预期间,监测小鼠的一般情况。药物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体重、肝重及肝脏系数;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和纤维化程度;检测小鼠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含量,肝脏组织中增殖标志物Ki-67、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以及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苄氯素1(Beclin1)、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NAFLD-HCC组小鼠随着给药时间延长活动逐渐减少,精神萎靡,毛发蓬乱无光泽,体重显著降低(P<0.05),肝重有上升趋势,肝脏系数显著增加(P<0.05);小鼠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大量浸润,部分细胞出现气球样变及小细胞性增生的病变,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中TC、TG、LDL-C水平及AFP、CEA含量均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Ki-67、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肝脏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C3Ⅱ/LC3Ⅰ比值有所降低,P62蛋白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与NAFLD-HCC组比较,DOX组、LGZG组及DOX+LGZG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DOX联合LGZG的干预效果优于DOX。结论LGZG联合DOX能够协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强NAFLD-HCC化疗敏感性,有效减缓NAFLD-HCC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细胞自噬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苓桂术甘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细胞癌;自噬;多柔比星;化疗增敏   
      41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56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齐维金,刘瑞秀,潘淑娟,何贤芳,王鸿颖,王鲁
      2023, 34(19): 2323-232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04
      摘要:目的优化艾纳香中艾纳香素的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菌消炎活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纳香提取液中艾纳香素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艾纳香素得率为评价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艾纳香素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使用微量稀释法测定艾纳香素对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变异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藤黄微球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考察艾纳香素的消炎活性。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液料比15∶1,以80 ℃回流提取2 h;采用该提取工艺的艾纳香素得率为1.97 mg/g。艾纳香素对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变异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00、200.00、400.00、400.00、800.00、1 600.00 μg/mL,对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400.00、1 600.00 μg/mL;并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P<0.05或P<0.01)。结论优化所得的艾纳香素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的艾纳香素对化脓链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具有良好的消炎活性。  
      关键词:艾纳香;艾纳香素;提取工艺;响应面法;消炎;抗菌   
      19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6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何承辉,李红红,吕佳敏,邹国安,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2023, 34(19): 2328-233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05
      摘要:目的为香青兰有效部位(EPDM)的全面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制备10批EPDM,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MS)联用技术采集EPDM化学信息,结合文献检索、数据库比对、人工解析等手段进行成分鉴定。根据《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10批EPDM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并采用HPLC法测定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从EPDM中共鉴定出11个化合物。10批EPDM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6以上。从11个共有峰中指认出了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PG)、迷迭香酸(RA)、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DG)、田蓟苷(TL)5个色谱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上述5个成分在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均线性良好(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12%~98.37%;各成分含量分别为21.268 3~29.243 9 mg/g(LG)、6.365 4~7.771 7 mg/g(APG)、37.327 4~45.671 2 mg/g(RA)、17.169 9~21.985 9 mg/g(DG)、66.940 4~91.206 3 mg/g(TL)。结论所建立的成分鉴定、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结果可靠,适用于EPDM的综合质量评价和控制。  
      关键词:香青兰;有效部位;成分鉴定;指纹图谱;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19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4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王一鸣,张宏伟,张红伟,张振凌,赵永琪
      2023, 34(19): 2333-233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06
      摘要:目的优选绿豆煮马钱子的加压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炮制时间、炮制压力、绿豆用量和加水量4个因素对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的一元模型函数,通过对一元模型函数进行分析提出多元模型假设;基于正交实验,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中的未定系数进行求解,构建基于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的双目标优化模型,求解模型函数得到最佳工艺,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马钱子与绿豆在2.393 MPa饱和蒸汽压力下煮5.5 h,捞出;冲洗除去绿豆,并刮去马钱子皮毛,切顶刀片0.6 mm厚;每500 g马钱子用绿豆180 g、水15 L。结论优化后的加压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绿豆煮马钱子炮制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豆煮马钱子饮片;炮制工艺;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   
      10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2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尹硕鑫,敖先伟,李博,张涛,陈远能
      2023, 34(19): 2339-234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07
      摘要:目的研究清热化湿方干预miRNA-155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0.004 g/kg顺铂+0.02 g/kg氟尿嘧啶)、过表达组和清热化湿方低、中、高剂量组(2.71、5.43、10.86 g/kg),每组5只。过表达组接种过表达miRNA-155 AGS细胞,其余各组均接种AGS细胞,以复制胃癌荷瘤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其余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3周。测定各组裸鼠的肿瘤组织质量,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检测肿瘤组织中miRNA-155以及Wnt7、β-catenin、T细胞因子4(TCF-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过表达组及清热化湿方高剂量组裸鼠肿瘤组织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Wnt7、β-catenin、TCF-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miRNA-155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肿瘤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列疏松,核染色较浅,出现坏死灶。结论清热化湿方可通过上调miRNA-155,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Wnt7、β-catenin、TCF-4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胃癌荷瘤模型裸鼠的瘤体生长。  
      关键词:清热化湿方;miRNA-155;胃癌;Wnt7;β-catenin;T细胞因子4   
      12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40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孙哲,刘莲,张泰魏,王琪,周意园,张昌容,华诏召
      2023, 34(19): 2344-234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08
      摘要:目的研究当归多糖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先兆流产模型大鼠的保胎作用及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妊娠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当归多糖组(200 mg/kg)、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5 mg/kg)和当归多糖+LY294002组(200 mg/kg当归多糖+5 mg/kg LY294002),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灌胃米非司酮(8.3 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 μg/kg)建立先兆流产模型,并灌胃或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检测大鼠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测定大鼠子宫卵巢指数及胚胎死亡率;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h1/Th2平衡以及子宫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血清中雌激素、孕激素、IL-4水平,子宫卵巢指数、外周血中Th2细胞比例,子宫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胚胎死亡率、Th1细胞比例、Th1/Th2比值和血清中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多糖组大鼠子宫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LY294002可减弱当归多糖对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当归多糖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先兆流产模型大鼠Th1/Th2失衡,进而抑制免疫炎症,促使胚胎存活。  
      关键词:当归多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先兆流产;保胎作用;Th1/Th2平衡   
      13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6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李永格,周舒,刘庆春,未小明,张冬,马凤巧
      2023, 34(19): 2350-235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09
      摘要:目的研究特异性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对颞叶癫痫(TLE)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NU-282987组(3 mg/kg)和甲基牛扁亭(MLA)+PNU-282987组(6 mg/kg MLA+3 mg/kg PNU-282987),每组15只。除对照组之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制备TLE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观察大鼠癫痫发作行为并进行评分,记录发作持续时间;检测大鼠认知功能;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病理学形态;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水平;检测海马组织中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阳性表达和α7nAChR、核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NU-282987组大鼠癫痫评分和发作持续时间,海马组织中IBA-1阳性细胞数量和TNF-α、IL-6、IL-1β水平以及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时间显著缩短(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海马组织中α7nACh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PNU-282987组比较,MLA+PNU-282987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PNU-282987可改善TLE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α7nAChR/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而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  
      关键词:PNU-282987;癫痫;α7nAChR/NF-κB信号通路;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11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1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徐雅楠,季楠,赵志刚
      2023, 34(19): 2356-236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10
      摘要:目的分析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领域热点、进展和前沿,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年1月1日-2022年3月14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3软件分别对纳入文献的国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分析,生成可视化网络图谱和数据。结果共纳入1 019篇英文文献,308篇中文文献。国际发文量保持增长,国内发文量平稳。机构和作者之间合作较丰富。美国的中心性大(0.38),发文量最多(442篇),主要研究机构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等,重要的研究者有Wen、Cloughesy、Reardon等。国内研究团队相对固定、封闭。国际上,肿瘤发生机制和耐药机制是基础研究的重点,我国研究较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联合治疗是国际上研究较多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光动力治疗是近几年新兴的疗法。我国对替莫唑胺和放疗研究较多。结论国际对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关注和投入在不断加大,美国在该领域具有极高影响力。目前放疗、传统化疗和贝伐珠单抗仍是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免疫治疗、光动力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有待更多尝试和研究。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复发;治疗;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18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1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吴永铁,申雄成
      2023, 34(19): 2365-237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11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高良姜素(Gal)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P)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构建OP大鼠模型。实验设置假手术(Sham)组(生理盐水)、模型(Model)组(生理盐水)和Gal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以及抑制剂组(10 mg/kg Gal+100 mg/kg 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PX-478),每组12只。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90 d。观察大鼠股骨显微结构,评估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状况,观察大鼠骨组织病理损伤及新生血管情况,检测大鼠股骨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表达,检测大鼠血清中骨钙素(OCN)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含量以及骨痂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LP)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Tb.N)、骨小梁厚度(Tb.Th)、最大负载、新生血管数量和血管面积、PECAM-1平均荧光强度、OCN和BMP-2含量及ALP、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减少(P<0.05),CTX-Ⅰ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Gal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逆转(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Gal高剂量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Gal可调节骨代谢,改善OP模型大鼠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α/VEGF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关键词:高良姜素;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质疏松;骨折愈合   
      12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5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杨武杰,郝季,鞠成国,张强,安悦言,王巍
      2023, 34(19): 2371-237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12
      摘要:目的基于指纹图谱、抗氧化谱效相关性及多成分含量比较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异同,为寻找与经典古法相近的诃子现代炮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以10批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单炒品、麸煨品、砂烫品、煻灰火煨品、炒炭品、酒蒸品)为检测样品,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不同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色谱峰进行指认,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采用HPLC法测定8种指认成分的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能力,并进行谱效关系分析。结果从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中共识别出20个共有峰,各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共指认出9个共有峰,分别为色谱峰2(诃子次酸)、3(没食子酸)、6(安石榴苷A)、8(安石榴苷B)、12(柯里拉京)、15(诃黎勒酸)、18(鞣花酸)、19(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20(诃子酸)。与生品比较,诃子不同炮制品中上述8种成分的含量(安石榴苷A、B均记为安石榴苷)均发生了变化,其中诃子炒炭品、酒蒸品较其他炮制品含量变化更明显。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诃子炒炭品和酒蒸品与其他炮制品指纹图谱区分明显,而诃子生品及其他炮制品指纹图谱信息存在部分重叠;挖掘出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间存在4个主要差异成分(诃子酸、诃黎勒酸、没食子酸、鞣花酸),分析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后得到4个主要药效成分(诃子酸、诃黎勒酸、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子单炒品的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单炒法是与诃子炮制经典古法煻灰火煨法相近且更为优良的现代炮制方法。  
      关键词:诃子;炮制方法;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谱效关系;抗氧化活性   
      18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2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药物经济学

    • 李文爽,戴泽琦,孙庆冉,万楚川,廖星,席晓宇
      2023, 34(19): 2378-238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13
      摘要:目的评估2018-2022年我国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的质量,了解国内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和问题,为今后中药药物经济学的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获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11月21日我国公开发表的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对文献的基本情况、研究概况、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与内容进行总结;使用CHEERS 2022清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统计每篇文献具体条目的得分计算文献总得分,并将文献质量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结果共纳入71篇研究,包括60篇中文文献和11篇英文文献。53.52%的文献有基金支持;研究最多的中药剂型为注射剂(31.03%);仅有不到半数(46.48%)的文献报告了研究角度;以短期经济性评价为主(69.01%);中文研究以成本-效果分析为主(70.00%),英文研究以成本-效用分析为主(54.55%)。文献质量评价的平均得分为11.02分,其中2篇文献(2.82%)质量为良好,9篇文献(12.68%)质量为合格,大多数文献(84.51%)质量不合格。中文文献平均得分9.98分,英文文献平均得分16.73分,后者质量明显优于前者。结论目前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主要存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选择缺乏科学性、成本测算不规范、研究时限选取不合理、健康产出指标的证据质量有待提高、评价方法的选择有待完善、阈值的选择缺乏科学依据等问题。为支持高水平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实施与开展,政策制定者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以促进评价结果的应用转化。  
      关键词:中药;药物经济学;文献研究;质量评价   
      21
      |
      1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6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药物与临床

    • 杨依磊,张虎,曹佳,衣巧艳,黄欣,李妍,杨蕊
      2023, 34(19): 2385-239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14
      摘要:目的探讨多黏菌素B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在治疗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真实世界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87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联合组(24例,采用多黏菌素B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和常规组(63例,采用多黏菌素B单独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在有效性(死亡率、临床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血肌酐升高、支气管痉挛和皮肤色素沉着)方面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主要结局指标死亡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效性方面,两组患者在死亡率(37.50% vs. 41.27%,P=0.749)、临床有效率(54.17% vs. 55.56%,P=0.907)和细菌清除率(45.83% vs. 44.44%,P=0.907)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联合组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12.50% vs. 0,P=0.028),而两组间血肌酐升高和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率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鲍曼不动杆菌(OR=3.36,P=0.014)和联用喹诺酮类药物(OR=3.54,P=0.013)与死亡率独立相关(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多黏菌素B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较单独静脉滴注并未显示出更加优越的有效性,反而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与联用喹诺酮类药物是该类患者死亡率提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多黏菌素B;雾化吸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有效性;安全性   
      26
      |
      1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6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邵鑫,蒋先虹,尤俊,刘易陇
      2023, 34(19): 2391-239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15
      摘要: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罗米司亭和艾曲泊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罗米司亭和艾曲泊帕从在美国上市至2022年9月30日的药物不良事件(ADE)报告,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与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对2种药物的ADE信号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罗米司亭和艾曲泊帕的ADE报告分别为14 021、4 431份,性别构成均为女性多于男性。经信号筛选,得到罗米司亭563个ADE信号,累及2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艾曲泊帕433个ADE信号,累及26个SOC。2种药物发生频次最多的ADE信号均为血小板计数降低(分别为2 060、 1 585例),在其药品说明书中均有记载;按信号强度排序,罗米司亭的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异常(ROR值为2 268.85)和艾曲泊帕的登革病毒检测阳性(ROR值为954.50)位列第一,且均未被其药品说明书记载。结论罗米司亭和艾曲泊帕的ADE主要累及血液及淋巴系统,且新的可疑高风险信号较多。  
      关键词:罗米司亭;艾曲泊帕;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报告比值比法;综合标准法   
      21
      |
      1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3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循证药学

    • 张俊珂,郝洁,张毅,张瑞,卢晓静,刘克锋
      2023, 34(19): 2396-240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16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IVIG联合环磷酰胺与单用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包括8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环磷酰胺比较,IVIG联合环磷酰胺可提高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总体有效率[RR=1.23,95%CI(1.15,1.32),P<0.000 01],降低狼疮活动指数[MD=-2.05,95%CI(-2.51,-1.60),P<0.000 01],降低24 h蛋白尿含量[MD=-1.29,95%CI(-1.57,-1.01),P<0.000 01],降低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水平[MD=-28.04,95%CI (-32.72,-23.37),P<0.000 01]、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MD=-1.66,95%CI(-1.96,-1.36),P<0.000 01],提高免疫因子补体C3水平[SMD=0.74,95%CI(0.34,1.14),P=0.000 3]、补体C4水平[SMD=0.99,95%CI(0.31,1.67),P=0.00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RR=0.81,95%CI(0.57,1.17),P=0.26]。结论与单用环磷酰胺比较,IVIG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提高总体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此结果需谨慎解读。  
      关键词: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评价;Meta分析   
      19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3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吴越,陈启庭,陈芳昭,卓超林,刘微,李学娟,陈泽彬
      2023, 34(19): 2402-240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17
      摘要:目的评价玛巴洛沙韦治疗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以期为医院新药引进和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循证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pistemoniko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及卫生技术评估(HTA)相关学术机构官方网站及数据库,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6篇系统评价(SR)/Meta分析、5篇经济学研究。与安慰剂相比,玛巴洛沙韦在缩短流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TTAS)和退热时间(TTRF)、降低治疗后24 h和48 h病毒滴度相对于基线的变化水平、降低支气管炎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s)相比,玛巴洛沙韦在缩短流感患者TTRF,降低流感并发症、肺炎、支气管炎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研究认为玛巴洛沙韦在缩短TTA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有极低质量文献认为玛巴洛沙韦可显著降低患者治疗后24 h和48 h病毒滴度相对于基线的变化水平。安全性方面,玛巴洛沙韦与帕拉米韦、扎那米韦相比,不良事件(AEs)发生率和药物相关不良事件(DRA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研究认为玛巴洛沙韦AEs和DRAEs发生率较安慰剂、奥司他韦、拉尼米韦更低。现有经济学研究显示,在中国与奥司他韦相比、在日本与拉尼米韦相比,玛巴洛沙韦均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与安慰剂相比,玛巴洛沙韦治疗流感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与NAIs(奥司他韦)相比,玛巴洛沙韦在中国有良好的经济学优势,但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  
      关键词:玛巴洛沙韦;流行性感冒;快速卫生技术评估;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   
      117
      |
      1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4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药师与药学服务

    • 艾超,冀召帅,张雅鑫,刘岸,周学思,陈忠昊,吴及
      2023, 34(19): 2409-241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18
      摘要:目的建立药物性肝损伤(DILI)自动监测与评估系统(DILI-SAS),提升临床DILI的诊断效率。方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全部住院病历数据进行挖掘和利用,并结合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RUCAM)构建DILI-SAS。对2022年8月-2023年1月期间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的19 445例患者病历进行检测,验证系统性能并人工分析DILI患者基本资料及第一怀疑药物分布情况。结果DILI-SAS整体准确率为91.95%,召回率为93.20%;共监测出75例DILI病例,DILI发生率为385.70/10万人;通过人机耦合的方式开展DILI监测效率比人工独立监测约提高了60倍;75例DILI中主要以男性(61.33%)、60岁以上(56.00%)患者为主,肝损伤临床分型主要是肝细胞损伤型(69.33%),潜伏期主要集中在用药后5~90 d(62.67%),RUCAM评分在3~5分之间最多(66.67%);第一怀疑药物的药理分布主要为二氢吡啶类、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具体药物有阿托伐他汀、奥美拉唑、头孢曲松、甲硝唑等。结论建立的DILI-SAS在保障系统准确度的基础上,能提升DILI评价时效性,可为临床DILI的早期识别、诊断、评价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监测与评估系统;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24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55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石再欢,王芳婷,郭芷君,黄硕涵,朱林蕙,王喆元,杜琼,翟青
      2023, 34(19): 2414-241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19
      摘要:目的探索直销患者(DTP)药房开展利司扑兰相关药学服务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上药云健康益药药房(上海)有限公司购买并使用利司扑兰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随访数据,对患者用药情况、药物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TP药房药师共审核处方42份,发现不合理处方7份(16.7%,7/42),经药师及时干预后纠正。随访过程中,药师对4例(9.5%,4/42)患者关于利司扑兰服药要求、用药后不良事件等用药咨询进行专业解答。2例1型SMA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1例表现为发热,1例表现为皮肤干燥、局部颜色变暗;两者为Ⅰ级毒性反应,一般无需临床治疗,但考虑发热患者长时间持续低热,药师建议就医对症处理。结论DTP药房药师开展罕见病SMA患者使用利司扑兰的随访管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合理规范用药。  
      关键词:DTP药房;药学服务;脊髓性肌萎缩症;利司扑兰;罕见病   
      17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4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高优恒,李梦岚,苏雅拉图,包永青,于蕾
      2023, 34(19): 2419-242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20
      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居民非处方(OTC)药使用情况,为该地区居民合理用药科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近似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小程序向内蒙古自治区7个盟市19岁及以上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对该地区OTC用药现状进行调研。结果本次调查问卷填写人数共611人,有效填写人数为571人,有效填写率为93.45%。调查结果显示,在OTC药品认知度方面,18.7%的居民表示对OTC药品的概念完全不了解,36.1%的居民表示不知道OTC药品标志,65.3%的居民不知道甲、乙类OTC药品的区别。在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居住地的居民中,OTC药品认知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OTC药品时,仍有23.5%的居民选择听从广告或朋友推荐购买使用药品;14.5%的居民使用药品时不会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在OTC药品使用风险点方面,5.1%的居民存在长期使用OTC药品情况;8.6%的居民表示服用过3种及以上OTC药品;各有2.1%的居民表示经常自行添加相同功效的其他药品或加大药品剂量;在服用OTC药品的同时,内蒙古居民还同时服用中药制剂、蒙药制剂以及其他制剂,占比分别为19.6%、22.6%、13.0%。结论内蒙古居民对OTC药品的认知度不高,用药习惯有待改善,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现象较多,需加强对OTC药品合理用药科普宣传工作。  
      关键词:内蒙古;非处方药;使用现状;问卷调查;科普宣传   
      21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3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 陈爱宏,李华丹,刘晓岑,卢佛浓,罗艳
      2023, 34(19): 2423-242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21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坪山区部分老年人群流感疫苗接种、认知现状和接种效果,为提高老年人群接种意愿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坪山区部分老年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影响因素分析,并对老年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前后血清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老年人群有效调查问卷140份,参加调查的老年人对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认知较好,回答正确率为87.1%。年龄、知晓流感疫苗应每年接种1次和知晓深圳免费接种政策是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行为的促进因素。接种后4种流感抗体(甲型H1、H3,乙型Victoria、Yamagata)检测阳性率均高于接种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后的抗体滴度水平普遍高于接种前。结论老年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检测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均高于接种前,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应持续提高老年人群对流感疫苗和免费接种政策的认知。  
      关键词:老年人;流感疫苗;认知;影响因素;抗体滴度   
      13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5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综述

    • 徐明瑶,黄静,沈智文,张晓宁,刘鑫,尹嘉琪,刘柱,黎丽群,谢胜
      2023, 34(19): 2427-243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19.22
      摘要:胰腺癌是最具破坏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易感性、慢性胰腺炎、信号通路基因突变等因素密切相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经典的癌症信号通路,在胰腺癌细胞中被异常激活。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在胰腺癌治疗中表现出特殊活性,是治疗胰腺癌的潜在药物。本文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总结中药单体干预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发现,生物碱类(如青藤碱、白鲜碱、蝙蝠葛碱等)、萜类(如柴胡皂苷A、乌药内酯、异土木香内酯等)、酚类(如6-姜酮酚、姜黄素、紫檀芪等)、黄酮类(如非瑟酮、山柰酚、槲皮素等)、醌酮类(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大黄酸、赤芝酮等)中药单体,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调节自噬和凋亡,进而抑制胰腺癌的病理进程。  
      关键词:中药单体;胰腺癌;PI3K/Akt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19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242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