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34 2

      药事管理

    • 孙旭丽,马韶青
      2023, 34(2): 129-13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01
      摘要:目的为更好地落实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内仿制药的优先审评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2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内仿制药实施优先审评的现状,对照该制度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与结论我国共发布2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纳入目录的仿制药有49个品种。我国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内仿制药的优先审评在立法、首仿药激励、上市后再评价、跨部门协调联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建议我国可以从加强立法、完善“首仿药市场独占期”制度、健全仿制药上市后的再评价制度、建立常态化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保障我国仿制药的安全、有效和可及。  
      关键词:仿制药;鼓励仿制药品目录;优先审评制度;完善对策   
      7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2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茅颜祺,谢士钰,田侃
      2023, 34(2): 133-13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02
      摘要:目的辨析社会药房药学服务需求层级与具体内涵,为我国社会药房优化药学服务提供建议。方法以Kano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文献梳理识别消费者对社会药房药学服务不同层级的需求,并根据不同层级需求内容与特点,提出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优化的思路与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社会药房药学服务需求分为3个层级,基本型需求包括确保药品的可及、安全及有效;期望型需求包括个性化的用药指导与用药管理、便捷高效的远程购药与服务;魅力型需求包括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优质的服务体验。社会药房应以药品保障为核心,实现优质优价,充分满足基本型需求;以患者用药管理为抓手,专业服务与模式创新双驱动,全面响应期望型需求;以公众健康为目标,拓宽服务内容与体验价值,适时满足消费者的魅力型需求。  
      关键词:社会药房;药学服务;服务优化;Kano理论   
      15
      |
      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33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学研究

    • 李从欣,刘国强,刘洋,张之晗,阎伟,梁春慧
      2023, 34(2): 139-14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03
      摘要: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舒尼替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以人源诱导型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hiPSC-CMs)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0(对照)、0.5、1、3、5、10 μmol/L]舒尼替尼干预hiPSC-CMs 24 h后,采用CardioExcyte 96系统检测细胞收缩力,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检测舒尼替尼(3.14 μmol/L)对细胞收缩频率、钙瞬变幅度、钙瞬变恢复时程以及心房钠尿肽(ANP)、脑钠肽(BNP)、β-肌凝蛋白重链(β-MHC)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PI3K的激活剂3,4,5-三磷酸磷脂酰肌醇(PIP3,1 μmol/L)和舒尼替尼共同干预hiPSC-CMs,考察PI3K在舒尼替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中的作用。结果舒尼替尼对hiPSC-CMs收缩力的抑制作用有浓度依赖趋势,IC50值为3.14 μmol/L。以3.14 μmol/L舒尼替尼干预后,hiPSC-CMs的收缩频率和钙瞬变幅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钙瞬变恢复时程显著延长(P<0.05),ANP、BNP、β-MHC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PIP3激活PI3K后,hiPSC-CMs收缩力显著升高(P<0.01)。结论激活PI3K活性是改善舒尼替尼致心肌毒性的潜在分子机制。  
      关键词:舒尼替尼;收缩功能障碍;心脏毒性;磷脂酰肌醇-3-激酶;人源诱导型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   
      6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794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王耀东,李灿,杨勇,孙启慧,容蓉
      2023, 34(2): 144-14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04
      摘要: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MXF)对正常小鼠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BABL/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MXF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MXF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照11.262、33.786、45.050 g/kg的剂量灌胃给药,空白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7 d,记录体质量、肛温、生存率,并检测脏器指数、血清生化因子等指标。末次给药后收集小鼠粪便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HPLC-QE/MS)技术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MXF中剂量组小鼠在给药第3~5天、MXF高剂量组小鼠给药第2~7天体质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各给药组小鼠肛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XF中、高剂量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58.33%、50.00%。与空白组相比,MXF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肺、胸腺、肾上腺指数和肌酸激酶,MXF低、高剂量组小鼠的睾丸指数,MXF低剂量组小鼠的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酸激酶比值,MXF中剂量组α-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MXF中、高剂量组小鼠的尿素和胱抑素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粪便代谢组学分析发现,MXF低、中、高剂量组中苯丙酮酸、L-酪氨酸、磷脂酰胆碱、3-磷酸甘油等19个生物标志物与空白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XF达到一定剂量会对小鼠体质量、多脏器和血清生化指标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扰乱机体的肠道菌群代谢、引起炎症反应和造成免疫失调有关。  
      关键词:麻黄细辛附子汤;毒性作用;粪便代谢组学   
      6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2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李楠,李旭,程鹏,孔令钰,杨萍
      2023, 34(2): 150-15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05
      摘要:目的制备纳米多孔花形乳糖(FL)装载姜黄素(Cur)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吸入微粉(Cur-SLN-FL),探讨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EAS-2B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不同种类(乳糖、蔗糖、甘露醇、海藻糖)和不同用量(2%、3%、5%)的冻干保护剂为考察对象,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将Cur-SLN混悬液微粉化制成冻干粉,再将冻干粉与FL混匀后过200目筛,即得Cur-SLN-FL。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等对Cur-SLN-FL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以BEAS-2B细胞为对象,采用Annexin Ⅴ/PI双染法和JC-1试剂盒检测LPS诱导的BEAS-2B细胞经Cur-SLN-FL处理后的凋亡情况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以3%海藻糖为Cur-SLN冻干保护剂,所得冻干粉外形致密、饱满、不回缩塌陷,为色泽均匀的淡黄色粉末,30 s可完全溶解。当FL与Cur-SLN冻干粉以质量比1∶2混匀时具有更高的二级分布沉积率[(40.92±0.02)%]。制得的Cur-SLN-FL呈花形外貌,平均粒径为(4.95±0.57)μm,空气动力学粒径为(4.03±0.40)μm,临界相对湿度约为54%,排空率为(90.34±1.21)%,在2~7级收集盘中的可吸入细颗粒量为(47.5±0.7)%,实测空气动力学粒径为(4.33±0.08)μm。Cur-SLN-FL对BEAS-2B细胞半致死剂量(LD50)为5.809 mg/mL。Cur-SLN-FL处理后的模型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结论Cur-SLN-FL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Cur-SLN-FL可改善LPS诱导的BEAS-2B细胞凋亡,且该作用与调节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关键词:姜黄素;花形乳糖;固体脂质纳米粒;干粉吸入剂;凋亡   
      8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1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张秋实,黄丰,童晓云,杨竹雅,李宝晶,林玉萍,瞿璐,聂坚,虎春艳
      2023, 34(2): 156-16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06
      摘要:目的研究五宝胶囊通过调节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上下游细胞因子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1 mg/kg)和五宝胶囊低、高剂量组(0.5、1 g/kg),每组8只,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雾化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模型,并连续灌胃7 d生理盐水或药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OVA-IgE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5(IL-5)、IL-9、IL-13、IL-25、IL-33、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黏蛋白5AC(MUC5AC)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增生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ILC2s的数量(除五宝胶囊低剂量组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宝胶囊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gE、OVA-IgE含量和BALF中IL-5、IL-9、IL-13、IL-25、IL-33、TSLP、MUC5A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基底膜增厚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杯状细胞增生被抑制;五宝胶囊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中ILC2s数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五宝胶囊能有效减少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中ILC2s数量,降低小鼠BALF中ILC2s上下游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抑制气道炎症,改善哮喘。  
      关键词:五宝胶囊;Ⅱ型固有淋巴细胞;哮喘;气道炎症   
      4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15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袁中杰,郝轩轩,李彬,谢世阳,王新陆,王幼平,常鑫迪,包宇,朱明军
      2023, 34(2): 161-16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07
      摘要:目的探讨经方葶苈大枣泻肺汤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构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分8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779组(1 mg/kg)、A779(1 mg/kg)+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效剂量组(0.8 g/kg)、A779(1 mg/kg)+葶苈大枣泻肺汤高剂量组(1.6 g/kg)、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效剂量组(0.8 g/kg)、葶苈大枣泻肺汤高剂量组(1.6 g/kg)和氯沙坦钾组(10 mg/kg),各组分别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或者相应的药物,灌胃4周。采用Masson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分布;采用碱水解法测定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可溶性致瘤性抑制因子2(sST-2)等心肌纤维化相关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血管紧张素-(1-7)-Mas[ACE2-Ang-(1-7)-Mas]轴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779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多,心肌纤维化明显,Hyp含量和MMP-2、MMP-9、sST-2水平显著升高,COLⅠ、COLⅢ阳性表达显著增强,TIMP-1水平和ACE2、Ang-(1-7)、M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效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A779组比较,A779+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效剂量组及A779+高剂量组心肌排列及胶原分布可一定程度地改善,Hyp含量和MMP-2、MMP-9水平降低,COLⅠ、COLⅢ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但Ang-(1-7)和Mas蛋白表达水平未显著升高。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可通过提高ACE2-Ang-(1-7)-Mas轴蛋白的表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心室重构。  
      关键词:葶苈大枣泻肺汤;心力衰竭;心室重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血管紧张素-(1-7)-Mas轴   
      7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1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曾惠娜,卿晨,薛楠楠,杨自忠,巫秀美,李和伟,赵昱,李启艳
      2023, 34(2): 168-17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08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载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蛛丝蛋白膜,并对其进行表征及体外释药性和细胞毒性考察。方法以天然敬钊缨毛蛛蛛丝为原料,美洲大蠊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载药蛛丝蛋白膜(后文称“载药膜”),同法制备不含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载药材料基质蛛丝蛋白膜(后文称“空白膜”)。经静态水接触角、傅里叶红外色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膜剂进行表征,从不同角度分析膜剂结构;通过体外模拟药物在人工唾液中的释放特性评价药物的缓释性能;以MTT法验证载药膜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制备得到的载药膜的静态水接触角均小于90°,且小于空白膜;载药膜在1 500~1 700 cm-1存在美洲大蠊提取物多肽的特征吸收峰;同时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也证实美洲大蠊提取物已成功负载到膜剂中。该膜剂可在人工唾液中释药时长逾200 min。MTT实验结果显示,空白膜和载药膜作用后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4.6%、79.4%(均大于70%),无显著的潜在细胞毒性。结论以天然蛛丝所制备的载药膜在人工唾液中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有望作为一种具优异生物相容性的药物缓释载体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美洲大蠊;口腔膜剂;天然蛛丝;敬钊缨毛蛛;蛛丝蛋白膜;药物缓释;含量测定;细胞毒性   
      5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79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物经济学

    • 杜桂平,李玉坤,李敏,薛鹏,刘岩,刘国强
      2023, 34(2): 173-17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09
      摘要:目的评价地舒单抗和特立帕肽治疗中国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经济性,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医疗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利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马尔科夫模型,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评价地舒单抗和特立帕肽分别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中国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经济性。药物治疗效果来自网状荟萃结果,成本和健康效用值数据来自已发表的文献。模型的循环周期为1年,模拟时限为患者终身。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评价模型参数变化对结果稳健性的影响;并通过情境分析探讨特立帕肽组采用国产药的药品成本的经济性,特立帕肽组药物后遗效应对结果的影响以及特立帕肽停药后序贯使用地舒单抗治疗的经济性。结果地舒单抗方案的效果优于特立帕肽方案[13.24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vs.12.96 QALYs],同时其成本也更低(51 224.64元vs.167 102.67元),地舒单抗方案为绝对优势方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特立帕肽注射液的成本和贴现率对结果的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使用3倍我国202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意愿支付阈值时,地舒单抗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93.5%。情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特立帕肽方案换用国产药的药品成本,还是考虑特立帕肽的药物后遗效应,又或是特立帕肽用药2年后序贯使用地舒单抗治疗,地舒单抗方案都是绝对优势方案。结论地舒单抗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中国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较特立帕肽联合碳酸钙D3片更具经济性。  
      关键词:地舒单抗;特立帕肽;中国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成本-效用分析   
      9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4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王樱澄,吴尧,杨岚,芮明军,李洪超
      2023, 34(2): 179-18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10
      摘要:目的探讨多适应证药品的医保准入与定价方法。方法梳理我国多适应证药品在历年医保谈判中的准入情况,参考基于价值定价的经济学理论和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总结3类共5种在我国可能适用的多适应证药品定价方法。以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为例,针对该药的不同适应证开展成本-效用分析,并探讨该药合适的定价方法。结果与结论目前我国多适应证药品均为单一定价。可探索的定价方法包括基于产品的单一定价方法(如基于低价值适应证的单一定价和混合/加权的单一定价)、基于适应证的定价方法(如按适应证协议不同折扣的单一定价和根据不同适应证以不同商品名上市并分别定价),以及补偿准入限制的定价方法。每种定价方式各有优势和局限性。通过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案例分析可知,多适应证药品首先要对各个适应证分别开展价值评估,再基于价值综合考量合适的准入情况与定价方法。单一的定价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难以完全反映价值;而基于适应证的定价方法和补偿准入限制依赖于完善的信息系统和多部门的配合。我国应逐步应用基于价值的多适应证药品的定价方法,不断探索合理的准入方式,提高整体社会福利。  
      关键词:多适应证药品;价值定价;定价方法;医保准入   
      7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78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物与临床

    • 徐婷,陈辉清
      2023, 34(2): 185-18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11
      摘要:目的分析乌司奴单抗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美国FDA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数据库收录的乌司奴单抗上市后(2009年9月25日至2021年12月30日)的不良事件(AE)报告进行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对报告例数居前100位的AE进行风险信号挖掘。结果共检索到乌司奴单抗相关AE报告62 356份,男性患者(51.79%)多于女性(39.51%);ROR法和PRR法检测结果显示,共有31个可疑信号生成,主要有感染及侵染类疾病(9个)、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5个)、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4个)、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4个)等;其中说明书未收录的可疑信号14个,如肝酶升高、基底细胞癌、心包炎、天疱疮、脱发、滑膜炎、舌痛等。结论临床应用乌司奴单抗时,除说明书已提及的不良反应外,还需密切关注和评估使用过程中患者的肝功能、皮肤状态、脱发情况以及心血管相关风险,及早识别AE,以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关键词:乌司奴单抗;OpenFDA;不良事件;数据挖掘   
      19
      |
      1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1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叶红波,宋洋洋,芮建中
      2023, 34(2): 190-19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12
      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在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中合适的给药方案。方法采用美罗培南在老年患者中的二房室群体药动学参数进行蒙特卡罗模拟,模型纳入肾功能对参数的影响,设计给药剂量为0.5、1、2 g,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持续6 min)和静脉滴注(0.5、3 h),给药频率为q12 h、q8 h,共计18种给药方案组合,分别计算%fT>4MIC≥40%和Cmin≤27.5 mg/L的达标概率,以优选给药方案。结果对于肌酐清除率(CLcr)≤40 mL/min的老年患者,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 mg/L时,推荐的给药方案是“0.5 g,静脉滴注0.5 h,q12 h”“1 g,静脉注射,q12 h”;MIC为2 mg/L时,推荐的给药方案是“0.5 g,静脉注射,q8 h”“1 g,静脉滴注0.5 h,q12 h”;MIC为4、8 mg/L时,推荐的给药方案是“1 g(或2 g),静脉注射,q8 h”。对于CLcr为50 mL/min的老年患者,MIC为1 mg/L时,推荐的给药方案是“0.5 g,静脉注射,q8 h”“1 g,静脉注射,q12 h”;MIC为2、4、8 mg/L时,推荐的给药方案是“0.5 g(或1 g,或2 g),静脉滴注0.5 h,q8 h”。上述所有方案的达标概率都在96.6%及以上。“2 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0.5 h,q8 h”的给药方案在1 000次模拟中,约有40次模拟出现Cmin>27.5 mg/L的情况,可能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美罗培南给药方案应以CLcr=40 mL/min为界进行相应调整,同时警惕神经系统毒性。  
      关键词:美罗培南;蒙特卡罗模拟;二房室;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   
      15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2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苗仁华,李萌,汪亚南,庄星星
      2023, 34(2): 195-19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13
      摘要:目的探索ANKK1基因rs1800497位点多态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诱导的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微量荧光免疫法检测其ANKK1基因rs1800497位点分型,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信息、临床特征等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患者性别与发生MS的相关性,基因多态性与MS发生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94例患者包括GG型24例(25.53%)、GA型51例(54.26%)、AA型19例(20.21%);其中发生MS的有45例(47.87%),且男性患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ANKK1基因rs1800497位点多态性与发生MS无相关性(P=0.452);但A等位基因与高血糖显著相关(χ2=4.379,P=0.036),与腹型肥胖、高血压、高TG、低HDL-C均无相关性(P>0.05),提示A等位基因是诱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的相对危险因素[OR=2.008,95%CI(1.039,3.881)]。结论ANKK1基因rs1800497位点多态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诱发MS无相关性,而携带A等位基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血糖的可能性更高,且男性患者MS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  
      关键词:锚蛋白重复和激酶域1;代谢综合征;基因多态性;精神分裂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6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0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庞婕,吴晓雯,李春华,金泰宇,游维丽
      2023, 34(2): 200-20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14
      摘要:目的比较中标和原研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门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并纳入2021年1-12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治疗的CAP患者,根据其所用药品来源分为原研药组(1 058例)和中标药组(1 121例)。2组患者分别口服原研盐酸莫西沙星片和中标盐酸莫西沙星片,每次0.4 g,每天1次。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性指标(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时间、用药疗程、再次就诊率)和安全性指标(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临床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比较2种药物的经济性指标[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价格比、中标药替代率]。结果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用药疗程、再次就诊率和神经系统反应、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研药组患者的缓解时间显著短于中标药组,其总药品不良反应、变态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和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标药组(P<0.05)。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中标药不会增加门诊CAP患者临床治疗失败风险[风险比=1.132,95%置信区间(0.883,1.542),P=0.327],但有抗菌药物暴露史、临床表现异常项目或辅助检查异常项目≥2项均会增加临床治疗失败风险(P<0.05)。与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前比较,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后,盐酸莫西沙星片的使用数量和DDDs明显增加,销售金额明显下降;中标药的DDDc明显下降,与原研药的价格比降至0.117,替代率升至69.44%。结论与原研药物相比,中标盐酸莫西沙星片治疗门诊CAP的临床疗效可靠,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门诊;盐酸莫西沙星片;仿制药;原研药;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9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4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循证药学

    • 李蕊,刘畅,徐鲁杰,刘璐,闫美兴
      2023, 34(2): 205-21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15
      摘要:目的比较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左乙拉西坦(试验组)对比丙戊酸(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1年10月1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33项RCT,共计3 11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1.06,95%CI(1.02,1.11),P=0.003]。按不同疗程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1、3个月时,两组患儿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试验组患儿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50,95%CI(0.41,0.61),P<0.000 01];在具体不良反应中,试验组患儿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儿的皮疹、嗜睡、情绪异常、食欲不振、头晕头痛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所得结果稳定可靠。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左乙拉西坦和丙戊酸治疗儿童癫痫的短期疗效(1、3个月)相当,左乙拉西坦的长期疗效(6个月)更好;且左乙拉西坦在消化系统中的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儿童癫痫;左乙拉西坦;丙戊酸;Meta分析;有效性;安全性   
      16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79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药师与药学服务

    • 龚辉,李晨,单青,刘伟,陈孟莉
      2023, 34(2): 212-21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16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社区老年患者药物相关问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药物相关问题会导致社区老年患者跌倒、衰弱等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率增加。药物审查是应对药物相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欧美国家应对药物相关问题的药物审查模式已发展数十年,其中,英国的药物审查模式更注重社区养老机构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而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药物审查模式的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包含所有社区老年患者),药物审查频率也更为明确和规范。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的药物审查模式建设起步较晚。我国可借鉴英、美、澳等国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构建适宜我国国情的药物审查模式,以提高社区老年患者健康水平、节约社会公共医疗资源。  
      关键词:药物审查;老年人;药物相关问题   
      13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35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耿洲,王洋,屈昱晨,陈浩,刘文秀,费雯,潘杰
      2023, 34(2): 217-22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17
      摘要:目的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提供减少环境残留的方法,保障医护人员的职业健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检测我院PIVAS环境中吉西他滨等15种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的残留量,并以残留量为指标优化清洁流程;采用氮吹法进行酒精挥发试验;采用CCK-8法检测含氯消毒液对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毒性的影响。结果吉西他滨等15种药物的线性范围为0.5~1 000 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不高于20.00%。我院PIVAS环境中检测到吉西他滨、异环磷酰胺、环磷酰胺等6种药物,以环磷酰胺的残留量较高。最优清洁程序为清水清洁1次+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清洁1次+75%酒精清洁1次后,用干纱布擦拭。酒精挥发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与75%酒精组各药物的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15种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组细胞生存率显著下降(P<0.01),15种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含氯消毒液组细胞生存率显著高于15种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组(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同时测定PIVAS环境中吉西他滨等15种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残留的方法;最优清洁程序能降低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的残留量,含氯消毒液能降低其毒性,且残留药物不会随酒精挥发而造成操作区域的二次污染。  
      关键词: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环境残留检测;环境残留清洁   
      8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3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黄永佳,丁玲,曾芳,刘洁,李金豆,刘易慧
      2023, 34(2): 223-22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18
      摘要:目的为血小板减少的房颤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抗栓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血小板减少的房颤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分析血小板减少原因,同时参考相关指南评估患者的血栓-出血风险,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抗栓治疗方案及药学监护计划;检索中国知网收集血小板减少相关抗栓治疗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血小板减少考虑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性大,其出血风险主要是年龄≥65岁、存在出血倾向以及合并使用抗栓药物。临床药师评估患者的血栓-出血风险后,建议临床医师予以全剂量贝米肝素钠注射液+盐酸决奈达隆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医师予以复方皂矾丸、咖啡酸片和升血小板胶囊,但用药后患者出现腹泻,临床药师建议停用升血小板胶囊,临床医师采纳建议。患者出院时,临床药师建议出院抗栓治疗方案为单用抗凝或择期抗凝,临床医师考虑该患者目前血小板减低、尿潜血(+)和大便隐血弱阳性,故选择择期抗凝治疗,并嘱出院带药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血栓栓塞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好转。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血小板减少的房颤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抗栓治疗管理,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病情,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减少;抗栓治疗;药学监护   
      11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0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刘秀梅,华之卉,魏炳飞,刘相端,葛春丽,陈楠
      2023, 34(2): 228-23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19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强化干预对中高危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就诊且经改良弗明汉卒中量表评估的缺血性脑卒中中高危高血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不接受药学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由临床药师提供的为期12个月的药学强化干预(依从性分级管理+定期随访,包括用药教育及指导,血糖、血压、血脂管理和健康生活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入组12个月后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压达标率、服药依从性、未来10年卒中发病风险和脑卒中发病率。结果入组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同组入组时,且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服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或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有12、15例患者转为低危,且干预组高危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中危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的脑卒中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 vs. 4.5%,P<0.05)。结论由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强化干预可降低高血压门诊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提高其血压达标率和服药依从性,并有助于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强化干预;高血压;脑卒中风险;门诊患者   
      12
      |
      1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1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黄寅,段然,胡绍毅
      2023, 34(2): 233-23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20
      摘要:医疗机构传统的病区静脉输液配置(以下简称“静配”)工作模式,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的不足,且难以保证配制的药液不被污染;同时,由于防护缺失,医护人员可能要承担细胞毒性药物等暴露导致的危险。为解决静配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我院引入了“海豚7”静配机器人,并构建了基于数据中台业务交换体系的集群管理平台,设计建设了小型智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模块。该模式可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节省医疗建设和人力成本,也有助于推进和深化智慧医院建设。  
      关键词:数据中台;小型智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模块化   
      9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2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宋霞,鱼丽莉,赵慧
      2023, 34(2): 237-24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21
      摘要:本文报道了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纳武利尤单抗致棘皮瘤患者的诊治过程。该例患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2周后发生棘皮瘤,累及头皮、颈部、躯干、手背、脚底等部位,并伴有中度瘙痒,经临床药师按照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方法判定为“肯定”。临床药师查阅文献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棘皮瘤以男性、高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多见,好发于躯干、四肢及手部,局部手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是主要的处置手段。临床药师在考虑治疗药物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可及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尊重患者意愿,与医师讨论后决定予患者卤米松乳膏外用+维A酸胶囊口服+依巴斯汀片口服的综合治疗方案,并予患者继续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行免疫治疗,同时由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和心理疏导。最终,该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棘皮瘤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结束后逐渐消退。该例患者的诊治过程表明,临床药师的参与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治疗的连续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纳武利尤单抗;棘皮瘤;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药师;预后   
      13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2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王彦芳,陈娟娟,关克磊,史香芬,刘克锋,王靖,王松,杜书章
      2023, 34(2): 242-24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22
      摘要:目的构建医院药师科研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为医院药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相关科研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提取医院药师科研评价的相关指标,按Likert 5级评分法设计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8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最终从科研基础能力、科研成果及转化、学术影响力与人才培养3个核心维度确定了医院药师科研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11个子维度和 34个测量条目),并确定了各维度指标的权重值;信效度分析的结果证实了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医院药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创新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可为医院药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相关科研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院药师;科研能力;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信效度检验   
      9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78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综述

    • 罗文宽,卢健棋,陈文鹏,庞延,潘朝锌,温志浩
      2023, 34(2): 246-25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23
      摘要: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分离出来的含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抗疟疾活性,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随着人们对青蒿素研究的逐步深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其他系统的药理作用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显示出了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抑制血管重塑、降压、改善心室重构、抗心律失常、保护血管内皮、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及保护心肌细胞等药理作用,为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高脂血症等心内科常见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但关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血栓的研究较少,很多药理作用背后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且临床应用不多,仍然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来解答这些问题。  
      关键词:青蒿素;衍生物;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   
      14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0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 何海,赵沙沙,邢耀莹,王姿杨,杜丽东,邵晶
      2023, 34(2): 251-25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2.24
      摘要:近年来,中药引起的神经毒性时有发生,已成为制约中药开发与应用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所含活性成分及其量效关系是决定其药理活性和毒性作用的关键,其中,内源性毒性成分包括生物碱、糖苷类、二萜类、动植物毒蛋白和重金属等,外源性毒性成分则主要是指在药材种植、加工、运输、存储过程中引入的一些非本身合成的有害元素和农药残留。中药对氧化应激、炎症、离子交换、能量代谢等过程的影响可能是其致神经毒性的重要机制。神经细胞、髓鞘细胞、轴索和神经递质系统是中药致神经毒性的常见靶标。今后可考虑利用现代研究方法和大数据挖掘手段,建立以毒性物质基础成分群为核心的“中毒症状-中毒剂量-中毒原药-解毒方案”的安全性评价模式,从而为神经毒性中药的开发利用及临床干预提供支撑。  
      关键词:中药;神经毒性;物质基础;作用机制;靶点;毒性成分   
      7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355844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