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3
年
第
34
卷
4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药事管理
国外药品生产远程检查模式介绍及启示
史扬帆,付佳男,颜建周,邵蓉
2023, 34(4): 385-39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01
摘要:目的为我国构建药品生产远程检查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梳理国外发布的远程检查指导文件和相关试点情况,总结其构建药品生产远程检查模式的经验。结果与结论国外典型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远程检查试点,明确规定了药品生产远程检查的适用情形、实施流程、检查技术以及相关注意点。在适用情形方面,欧盟指出了包含旅行限制在内的4种具体适用情形,而美国则规定了远程检查适用于预批准检查等情形。在实施流程方面,美国开发了一种远程检查四步法,而欧盟则更加细致地规定了远程检查的具体实施流程,相比较下日本则更加注重对生产文件的远程检查流程。在检查技术方面,欧盟利用了360°摄像机、Matterport 3D技术和文件审查软件实现了对生产现场和生产文件的远程检查。在远程检查注意点方面,美国要求在进行信息共享时应当对信息设置访问权限以避免信息泄露,欧盟和美国均要求在展开远程检查前对检查员进行培训并对设备进行检验。建议我国出台统一的药品生产远程检查指南,明确远程检查适用情形,同时参考药品生产企业意见制定药品生产远程检查实施流程,另外还可以结合药品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使用智能化的远程检查技术,并且制定专门的药品生产远程检查培训方案,培养专业的远程检查团队。
关键词:药品生产远程检查;适用情形;实施流程;检查技术;启示
14
|
3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683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临床综合评价
倪晓凤,刁莎,何思颐,焦雪峰,程晓,陈哲,刘峥,曾力楠,康德英,吴斌,万朝敏,应斌武,张慧,赵荣生,缪丽燕,王卓,李晓宇,刘茂柏,蔡本志,邱峰,孙峰,初乃惠,林明贵,沙巍,张伶俐
2023, 34(4): 391-39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02
摘要:目的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为遴选结核杆菌感染诊断和结核病辅助诊断的皮肤检测药品提供证据。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法分析EC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评价EC与TB-PPD的短期经济性,采用成本-效用分析评价两者的长期经济性;采用系统评价法、改良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评价的指标,通过各指标的权重计算EC和TB-PPD的各维度的综合评分。结果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评分均高于TB-PPD;两药的可负担性评分一致,EC的可获得性评分低于TB-PPD。考虑维度和指标权重后,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评分及其综合评分均高于TB-PPD。结论相较于TB-PPD,EC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均表现更优;但在可及性维度下,EC的可获得性应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结核病;诊断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5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2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医疗机构处方流转服务实施情况的患者知信行调查
郭一娇,刘德阳,胡明,张鹏
2023, 34(4): 397-40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03
摘要:目的为完善我国处方流转服务和相关平台建设、提高线上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并咨询专家意见后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2019年11月22日-2022年5月期间在四川省某“三甲”医院处方流转平台中接受过处方流转服务的患者,通过电话联系和短信发送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有关处方流转服务的知信行调查。结果调研患者总计285例,有效应答患者共计200例。大部分受访患者过去1年内参与处方流转服务的频次为1~5次(129例,64.50%);77.0%的患者对于处方流转服务表示“一般了解”或“不了解”,接受的处方流转服务以在线问诊服务(169例,84.50%)和药品配送服务(106例,53.00%)为主,平均等待时间和期望等待时间均以1~5 min为主;需求人数最多(145例,72.50%)和需求度最大(3.585分)的服务内容均为药品配送服务;大多数受访患者的支付费用意愿态度为“一般愿意”(83例,41.50%),大部分受访患者的意愿支付价格为≤5元/次(92例,46.00%);有73.0%的受访患者对处方流转服务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患者处方流转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服务知晓程度、服务等待时间、患者需求满足程度和患者支付意愿程度。结论受访患者总体对处方流转服务表示满意,满意度较高的服务内容为药品配送服务,且患者对处方流转服务的意愿支付价格较低。建议有关部门可加大对处方流转服务的宣传力度,完善处方流转服务内容并降低处方流转服务的支付价格,在方便患者的同时提高我国医疗体系运行效率。
关键词:处方流转;四川;知信行调查;问卷;满意度;效果
10
|
16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24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药学研究
7-羟乙基白杨素对低压缺氧致PC1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张冬梅,高迎春,张洁,景临林,马慧萍
2023, 34(4): 402-4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04
摘要:目的探讨7-羟乙基白杨素(7-HEC)对低压缺氧致PC1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为对象,以低压缺氧(5%CO
2
、94%N
2
、1%O
2
、54 004 Pa)条件培养,考察不同浓度7-HEC(100、10、1、0.1、0.01 μmol/L)对低压缺氧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检测7-HEC(1 μmol/L)对低压缺氧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凋亡率,周期,以及细胞中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压缺氧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10、1、0.1 μmol/L的7-HEC可逆转低压缺氧导致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低压缺氧组细胞上清液中LDH含量、细胞中MDA含量、凋亡率、G
1
期细胞比例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细胞中SOD活性,S期、G
2
期细胞比例和细胞中Bcl-2/Bax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低压缺氧组比较,7-HEC组细胞中LDH、MDA含量,凋亡率,G
1
期细胞比例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SOD活性、G
2
期细胞比例、Bcl-2/Bax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7-HEC可明显提高低压缺氧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上清液中LDH含量,改善细胞周期阻滞,降低细胞凋亡率;其对低压缺氧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caspase-3/Bax/Bcl-2通路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7-羟乙基白杨素;PC12细胞;低压缺氧;细胞凋亡;caspase-3/Bax/Bcl-2通路
6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693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欧前胡素对恶病质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雅娴,杨全军,郭澄
2023, 34(4): 407-41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05
摘要:目的探讨欧前胡素对恶病质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欧前胡素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下小鼠均于背部皮下接种小鼠肺癌LLC细胞混悬液,于接种的第7天开始每日灌胃给药,欧前胡素组按60 mg/kg灌胃欧前胡素混悬液(溶剂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给药13 d。给药期间,每日定时记录小鼠的摄食量和体质量,每两日测量一次肿瘤的长径和短径,计算肿瘤体积,取材当日称量各组小鼠骨骼肌质量和肿瘤质量,并计算去瘤体质量;观察小鼠骨骼肌病理学变化,计算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检测小鼠骨骼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3(STAT3)磷酸化水平(以p-STAT3/STAT3比值计),肌肉萎缩盒F蛋白(MAFbx)、肌细胞生成素(Myog)、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骨骼肌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摄食量有所下降;骨骼肌排列疏松,细胞间隙较大,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缩小;p-STAT3/STAT3比值和MAFbx、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以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Myog、Bcl-2蛋白表达量以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欧前胡素组小鼠体质量、去瘤体质量、骨骼肌质量均显著升高(P<0.05),摄食量有所提高,同时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上述蛋白以及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欧前胡素能改善小鼠肿瘤恶病质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抗细胞凋亡相关。
关键词:欧前胡素;肿瘤恶病质;肌肉萎缩;小鼠
6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0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蓝刺头提取物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代谢机制
董馨,王佳琪,张秀艳,张仲尧,陆景坤,高建萍,薛培凤
2023, 34(4): 413-41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06
摘要:目的研究蒙药蓝刺头提取物对D-半乳糖诱导的骨质疏松症的干预作用及代谢机制。方法选取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36只,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骨疏康组,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日按120 mg/kg腹腔注射D-半乳糖,持续注射8周后,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878、439、219.5 mg/kg灌胃给药,骨疏康组按105.1 mg/kg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骨代谢指标[羟脯氨酸(HYP)、碱性磷酸酶(ALP)]及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分析各组大鼠右侧胫骨微结构变化;同时借助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蓝刺头对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代谢的调节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HYP、ALP、MDA、骨表面积/骨体积比值(BS/BV)、骨小梁间距(Tb·Sp)均显著升高(P<0.05),TAOC、SOD、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F)、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蓝刺头提取物干预后,大鼠血清中花生四烯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尿酸等18种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共涉及花生四烯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15条代谢通路,其中花生四烯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为主要影响通路。结论蓝刺头提取物能够有效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及骨微结构恶化,并通过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等途径起效。
关键词:蓝刺头;D-半乳糖;代谢组学;骨质疏松;代谢调控
6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2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不同产地独一味总黄酮的质量评价
陈瑞鑫,蒋运斌,陈文莉,康点点,李蕊,蒋桂华
2023, 34(4): 419-42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07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产地独一味总黄酮的质量。方法采用渗漉法提取、聚酰胺柱纯化S1~S15批次不同产地的独一味总黄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独一味总黄酮含量,并计算纯度。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建立15批独一味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和对照指纹图谱,并分析相似度。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评价15批独一味总黄酮的质量,并分析影响质量的主要成分。结果15批独一味总黄酮纯度为55.82%~94.12%,平均值为77.72%;其指纹图谱中共确定了5个共有峰,3号峰为木犀草苷,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25~1.000之间;聚类分析将S1、S3~S9聚为第1类,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样品;S14、S15聚为第2类,均为云南省样品;S10~S13聚为第3类,均为四川省样品;S2聚为第4类;主成分分析得到第1类和第4类质量较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2、3、5号峰为引起质量差异的主要成分。结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独一味总黄酮质量较好。
关键词:独一味;总黄酮;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计量学;质量评价
8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687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甘遂醋炙减毒机制的主要途径及靶点预测
杨晓旭,贺志敏,李文兰
2023, 34(4): 423-42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08
摘要:目的研究甘遂醋炙减毒机制的主要途径及靶点。方法取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甘遂组(850 mg/kg)、醋甘遂组(850 mg/kg),每组8只。空白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生甘遂组、醋甘遂组给予相应的供试品药液,连续给药20 d,第20天收集大鼠12 h尿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技术分析尿液样本。经Compound Discoverer 3.0软件进行数据前处理,经BioCyc、HMDB等数据库进行代谢物结构鉴定,应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种方法观察不同组别是否呈现各自聚类现象;基于MetaboAnalyst进行通路分析,对甘遂醋炙减毒机制潜在靶点进行预测。结果鉴定出20个有显著性差异的内源性代谢物,其中有N-乙酰基-L-天冬氨酸、3-磷酸羟基丙酮酸等10个目标生物标志物为醋甘遂减毒机制作用靶点,参与的主要代谢通路包括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及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对通路中所有相关代谢物的生物学意义进行分析推测,甘遂醋炙后可能通过降低N-乙酰基-L-天冬氨酸水平缓解神经毒性,通过升高L-高精氨酸水平对心脑血管系统存在保护作用等。结论甘遂经醋炙后,可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及能量代谢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有明显改善,其发挥减毒机制的最集中相关的代谢通路为精氨酸生物合成。
关键词:甘遂;炮制减毒;代谢组学;目标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
4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3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天麻不同提取部位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比较
许春萍,杨茜,孟庆婷,颜明丽,宁珑,孙航,何芳雁
2023, 34(4): 429-43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09
摘要:目的比较天麻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缺血性脑卒中(IS)作用,为筛选天麻抗IS的有效部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法对天麻进行提取分离。以花生四烯酸颈内动脉注射诱导大鼠弥漫性脑血栓模型,以缺血侧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含量为指标考察天麻生粉、天麻醇提取物、天麻醇提取残渣、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天麻乙酸乙酯提取残渣、天麻素以及阿司匹林(阳性对照药)的抗IS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司匹林、天麻醇提取物、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EB含量(P<0.05);天麻生粉有降低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EB含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天麻醇提取残渣、天麻乙酸乙酯提取残渣、天麻素对模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EB含量均几乎无影响。结论天麻醇提取物和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抗IS作用,且作用强于天麻生粉。
关键词:天麻;缺血性脑卒中;提取部位;药效学;有效部位
6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3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栀子酒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及保肝作用比较
唐怡,周立分,严志宏,邵坚
2023, 34(4): 433-43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10
摘要:目的比较栀子酒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及保肝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生栀子和酒栀子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挥发油中的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混悬液35 mg/kg),生栀子低、高剂量组[1、2 g/kg(以生药量计)],酒栀子低、高剂量组[1、2 g/kg(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各组大鼠连续灌胃相应药液7 d后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建立肝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大鼠状态、血清生化指标、肝组织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鉴定出了生栀子挥发油成分23个,酒栀子挥发油成分25个,共有挥发油成分18个,其中17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因酒炙而降低,1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因酒炙而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萎靡症状和肝细胞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中腺苷脱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前白蛋白、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总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中丙二醛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生栀子炮制至酒栀子的过程中,有17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降低,有1个共有挥发油成分含量升高。酒栀子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关键词:栀子;挥发油;成分;含量;保肝作用
8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35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硫化氢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露露,秦燕,孟国梁,顾锦华,张琳,包小燕
2023, 34(4): 438-44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11
摘要:目的研究硫化氢(H
2
S)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取新生SD雄性大鼠心脏,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心肌成纤维细胞。以硫氢化钠作为H
2
S的供体,检测H
2
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羟脯氨酸含量以及去乙酰化酶3(SIRT3)蛋白表达的影响。用干扰RNA技术下调SIRT3表达后,观察H
2
S对Ang 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羟脯氨酸的含量以及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表达的影响。结果H
2
S可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羟脯氨酸含量,增强SIRT3蛋白表达(P<0.05)。用干扰RNA技术下调SIRT3表达后,H
2
S对Ang 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羟脯氨酸含量降低作用均被抑制,且H
2
S降低Col Ⅰ、Col Ⅲ表达的作用和增强OPA1表达的作用也明显减弱。结论H
2
S依赖增加SIRT3表达来抑制Ang 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
关键词:硫化氢;心肌成纤维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去乙酰化酶3
4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3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白芍总苷对雷公藤多苷治疗湿疹的增效减毒作用及机制
张明昊,王珍,高一盈,薛鹏坤,马伟洋,董文霞,马丽亚,张大伟
2023, 34(4): 444-44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12
摘要: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雷公藤多苷(TWP)治疗湿疹的增效减毒作用及机制。方法取50只雄性SD大鼠,以2,4-二硝基氟苯-丙酮橄榄油溶液(体积比4∶1)腹部致敏+背部、耳部激发的方式构建湿疹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雷他定组(0.9 mg/kg)、TWP组(9.45 mg/kg)、TGP组(162 mg/kg)、配伍组(TWP 9.45 mg/kg+TGP 162 m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各药物组大鼠于首次致敏3 d后灌胃相应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21 d。末次给药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并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检测大鼠的耳肿胀度并进行皮肤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评分,检测大鼠皮肤组织中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及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检测大鼠炎症(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氧化应激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背部皮肤的EASI评分,耳肿胀度,病理评分,p38 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和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炎症指标水平,BUN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EASI评分,耳肿胀度,病理评分,p38 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和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炎症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TWP组大鼠GPT、GOT、SCr、BUN水平均显著升高,TGP组大鼠血清中GOT、SCr水平和氯雷他定组大鼠血清中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WP组和配伍组大鼠肝、肾组织T-SOD水平均显著降低,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配伍组在大鼠耳肿胀度、病理评分、p38 MAPK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炎症指标水平方面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并可逆转TWP造成的肝肾指标异常(P<0.05)。结论TGP配伍TWP对湿疹模型大鼠具有抗炎增效与肝肾减毒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促炎因子的表达和抑制p38 MAPK通路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白芍总苷;雷公藤多苷;湿疹;增效减毒;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通路;大鼠
6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68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药物经济学
癌症患者健康效用测量方法介绍
刘博,徐娟,Georg Kemmler,李浩飞,常恩雪,郑万基,谷文,周澜,刘瑞,黄卫东,罗南
2023, 34(4): 450-45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13
摘要:癌症作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其负担之重亟待缓解,而卫生技术评估可为癌症的诊治防护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循证依据。成本-效用分析是卫生技术评估中经济学评价的金标准,而健康效用能否准确测量是决定其结果准确程度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重点对癌症领域健康效用测量中的直接测量法、多属性健康效用测量量表法和映射法进行系统介绍并对其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评述。其中,直接测量方法在癌症患者测量中存在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以及对受试者的认知要求较高等不足;多属性健康效用测量量表法是当前癌症患者健康效用测量的首选方法;而映射法随着多属性健康效用测量量表中疾病特异性效用量表的不断发展完善,在未来应用中可能会逐渐减少。本文可为癌症领域卫生技术评估健康效用测量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为优化癌症领域资源配置以及政策制定提供循证依据。
关键词:癌症;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卫生技术评估;成本-效用分析
8
|
1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12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药物与临床
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对比预混肠外营养配方对急性肾损伤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张瑞,郑军,杨浩,金小越
2023, 34(4): 457-46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14
摘要:目的比较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对比预混肠外营养配方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AK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商业预混多腔袋(MCB)组(48例)和个体化全合-营养液(COM)组(49例)。两组患者及时给予纠正可逆性病因的常规治疗,待液体复苏成功或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血流动力学稳定后48 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治疗。MCB组患者给予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1袋,静脉输注,每日1次。COM组患者给予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Ve)0.5~0.8 g/kg+复方氨基酸18AA-Ⅶ 1.0~1.2 g/kg+葡萄糖注射液1.5~2.5 g/kg+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支+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10 mL+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10 mL+个体化补充氯化钠、氯化钾,糖脂比5∶5、热氮比100∶1。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异常占比、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MCB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占比、ALT、AS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MCB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占比、AL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COM组(P<0.05);COM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异常占比、ALT、AST、TBIL、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减少AKI患者肝损伤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肝损伤;个体化肠外营养;肝功能
10
|
6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1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多黏菌素B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CRKP-BSI的临床观察
李纳,刘楠,张爱玲,李丽,万鼎铭,张晓坚
2023, 34(4): 461-46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15
摘要:目的分析多黏菌素B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BS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至少3 d多黏菌素B治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CRKP-BSI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初始均采用以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药物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血培养检出11株CRKP,其中10株CRKP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1株CRKP同时产KPC和金属β-内酰胺酶;9株对黏菌素敏感,7株对替加环素敏感,5株对阿米卡星敏感,2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所有患者均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平均持续时间为(14.1±6.4)d;均表现为发热、寒颤、乏力。经治疗后,有6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治疗无效死亡;所有患者未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多黏菌素B可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CRKP-BSI患者的治疗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多黏菌素B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关键词:多黏菌素B;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血流感染;疗效;安全性
6
|
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69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成人患者体内伏立康唑代谢的影响因素分析
程林,梁再明,喻明洁,孙凤军,戴青
2023, 34(4): 466-47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16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成人患者体内伏立康唑代谢的因素,为伏立康唑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3月我院使用伏立康唑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103例成人患者资料,同时测定血浆伏立康唑谷浓度(c
0
)、伏立康唑氮氧化物浓度(c
N
),并计算c
0
/c
N
值;采用Pearson’s相关性分析影响伏立康唑c
0
、c
0
/c
N
值的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伏立康唑c
0
、c
0
/c
N
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基础疾病以肺炎、肾脏疾病和白血病为主;感染真菌中以曲霉菌、念珠菌和酵母样真菌为主;给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以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最多。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与伏立康唑c
0
均呈正相关,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与伏立康唑c
0
均呈负相关;CRP、TBIL、DBIL水平与c
0
/c
N
值均呈正相关,白蛋白水平与c
0
/c
N
值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伏立康唑c
0
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RP、IBIL、伏立康唑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伏立康唑c
0
/c
N
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RP、DBIL和年龄。结论CRP、IBIL、伏立康唑给药方式和给药剂量是影响伏立康唑c
0
的独立因素,CRP、DBIL和年龄是影响c
0
/c
N
值的独立因素;临床使用伏立康唑时,应考虑上述指标对伏立康唑代谢的影响,合理调整伏立康唑的给药方式和剂量。
关键词:伏立康唑;伏立康唑氮氧化物;治疗药物监测;谷浓度;影响因素;相关性
8
|
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68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效果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刘翌,杨志勇,王齐尔,谢运飞
2023, 34(4): 471-47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17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资料。单独给予MTX注射液的为对照组,给予MTX注射液联合米非司酮片的为暴露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均衡两组基线变量,比较匹配后队列的结局指标。结果纳入1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8例,暴露组57例。经PSM后,各组有46例匹配成功。暴露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3.91%和63.04%、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分别为21.74%和13.04%,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血清β-HCG值对比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HCG值及其恢复正常的时间、再次妊娠、再次异位妊娠、再次宫内妊娠的间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暴露组的B超妊娠包块平均直径治疗前后差值、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期间的药品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并未显著增加(P>0.05)。MTX单剂方案组和多剂方案组的治疗有效率、ADR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单剂方案组的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总费用均显著少于多剂方案组(P<0.05)。结论MTX注射液联合或不联合米非司酮片都能有效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联合治疗可以促进包块缩小,且对住院费用和再次妊娠情况无明显影响。MTX单剂方案和多剂方案治疗效果相当,但多剂方案增加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倾向性评分匹配;异位妊娠;再次妊娠;疗效;经济性
10
|
3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32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循证药学
帕瑞昔布对比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围手术期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林茂,胡志强,陈娅,肖洪涛,蒋倩
2023, 34(4): 476-48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18
摘要:目的比较帕瑞昔布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百度、谷歌网站,收集帕瑞昔布(试验组)对比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2年6月17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1 1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给药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MD=-0.16,95%CI(-0.41,0.09),P=0.20]、疼痛数字评分(NRS)[MD=0.01,95%CI(-0.36,0.38),P=0.97]、术后出血量[MD=0.15,95%CI(-0.63,0.93),P=0.71]、术后阿片类镇痛药消耗量[MD=0.12,95%CI(-0.77,1.01),P=0.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给药时,试验组患者的VAS、术后48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按不同评估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给药时,试验组患者术后0 h时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给药时,试验组患者术后12、48 h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95%CI(0.78,1.11),P=0.43]。按不同不良反应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得结果稳健。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结论帕瑞昔布与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前用于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相当;术后给药时,帕瑞昔布的镇痛效果更好、术后出血量更少;无论何时给药,帕瑞昔布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帕瑞昔布;酮咯酸氨丁三醇;围手术期;镇痛;有效性;安全性
12
|
8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0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陈威,陈嘉怡,李铃,余俊先
2023, 34(4): 482-48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1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收集ICIs(试验组)对比传统化疗或最佳支持治疗(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6月1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RCT,合计8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HR=0.77,95%CI(0.64,0.94),P=0.01]、无进展生存期(PFS)[HR=0.67,95%CI(0.57,0.79),P<0.000 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2,95%CI(0.77,1.94),P=0.39]。按突变模式的不同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中错配修复熟练且低水平微卫星不稳定(pMMR-MSS)mCRC患者的PF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得结果稳健。结论与传统化疗或最佳支持治疗比较,ICIs可延长mCRC患者的OS和PFS,且在pMMR-MSS mCRC患者中可能更具优势;ICIs与传统化疗或最佳支持治疗的安全性相当。
关键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分析;疗效;安全性
9
|
7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69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药师与药学服务
我国临床药师与医师协作概念的探讨
王晨玉,黄元楷,席晓宇
2023, 34(4): 487-49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20
摘要:目的弥补我国临床药师与医师协作概念的研究空白,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临床药师与医师协作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文献分析法梳理现有协作概念,结合我国临床药师与医师协作的实践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概念基本要素进行解构,并阐释概念各要素的内涵。结果与结论立足上述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分析,整合得到我国现有医疗卫生政策背景下临床药师与医师协作的概念,即临床药师与医师在临床药物治疗环节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在沟通、尊重、信任、共享的基础上就药品管理与药物治疗问题共同决策,保障临床药学服务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完善疾病综合治疗体系的协调与配合过程。
关键词:临床药师;临床药师与医师协作;跨专业协作;概念界定
19
|
13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681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化疗患者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路径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高璐,李静,周晓,黄元,虞琳,宋慧珠,杨钰华
2023, 34(4): 493-49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21
摘要:目的建立化疗患者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5-HT
3
RA)路径化管理模式,提高化疗患者用药合理性。方法制定5-HT
3
RA规范化用药管控规则,并借助医疗智能及决策支持(MINDS)系统,以信息抓取结合医嘱前置审核的形式对使用5-HT
3
RA的化疗患者开展路径化管理,对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疗程等实施全程化干预。通过比较实施路径化管理前后5-HT
3
RA无指征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疗程不合理的变化情况以及5-HT
3
RA人均药费变化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 181例患者,实施路径化管理后,无指征用药率降低0.48%,单次剂量、给药频次、重复用药、疗程(化疗结束后3 d仍使用5-HT
3
RA)的不合理率分别降低10.48%、0.65%、1.33%、0.34%,5-HT
3
RA人均药费降低13.72元,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建立的化疗患者5-HT
3
RA路径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化疗患者;路径化管理;信息化
9
|
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0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药物的研究进展
孔维麟,杨清武
2023, 34(4): 497-50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22
摘要: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简称“纤溶酶原”),来快速溶解血栓,减少血小板聚集,实现血管成功再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当前国内外研究,从溶栓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分类运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发现,从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的第一代溶栓药物链激酶,到第三代溶栓药物替奈普酶,第三代溶栓药物既保留了直接活化纤溶酶原的特性,还增强了纤维蛋白特异性,延长了半衰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随着研究的发展,具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或者改造具有较强体内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活性的溶栓药物,或者从微生物、天然植物中寻找新型的具有溶栓作用的小分子物质,成为了新型溶栓药物研究的热点。新型溶栓药物可能因具有更强的溶栓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而成为当前溶栓治疗的替代药物。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药物;纤溶酶原激活物
11
|
7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691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在经皮给药系统药物渗透性筛选中的应用进展
宋三孔,白银亮,梁建娣
2023, 34(4): 502-50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23
摘要:传统的Franz扩散池法一直是评价经皮给药系统(TDDS)药物渗透性的“金标准”,但在大量药物分子的高通量筛选方面,其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离体皮肤不易获得、可靠性差、工作量大等缺点。平行人工膜渗透(PAMPA)模型的出现,为现有TDDS药物渗透性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前期预测数据。PAMPA模型现已广泛应用于镇痛药、局部麻醉药、抗氧剂、解热镇痛抗炎药、维生素类、胆碱酯酶抑制剂、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等TDDS药物及其制剂的渗透性筛选研究,具有可靠性高、重复性好、效率高、成本低、数据稳定等特点。PAMPA模型极大地提高了TDDS药物渗透性的高通量筛选效率,随着该模型的大量应用和逐步成熟,该模型将成为传统评价模型之外的一种新型有效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经皮给药系统;平行人工膜渗透;药物渗透性筛选
6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20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谷文睿,杨雅,马欢,夏培元
2023, 34(4): 508-51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4.24
摘要:脂质体制剂因具有高效、低毒和靶向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分类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在制备工艺方面,为了获得更稳定可控的脂质体,学者们在传统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优化,建立了超临界流体法、冷冻干燥法和双不对称离心法等新型制备方法。为实现增强疗效的同时降低毒性的目的,学者们对传统脂质体进行优化,开发出环境敏感型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和多功能脂质体等改良脂质体,极大地推动了脂质体在临床的应用。目前脂质体制剂已经在抗肿瘤、抗感染、疫苗等多个领域获得临床应用,但大部分新型脂质体还处于早期的开发阶段。
关键词:脂质体;药物递送系统;抗肿瘤;抗感染;疫苗
10
|
5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48870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2-24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