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34 5

      药事管理

    • 睢淑莹,周一康,杨男,胡明
      2023, 34(5): 513-51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01
      摘要:目的比较15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成药的临床综合价值,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采用系统文献综述、Meta分析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方法,对15种中成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可及性、创新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安全性方面,大部分乙型肝炎中成药上市前的不良反应为尚未观察到或尚不明确;上市后安全性以核苷类似物为中间桥梁进行Meta分析,结果除扶正化瘀胶囊、复方益肝灵胶囊联用方案对比九味肝泰胶囊联用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中成药联用化药方案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效性方面,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成药如扶正化瘀胶囊联用方案等在有效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肝脏弹性硬度值方面,当飞利肝宁片(胶囊)联用方案优于其余各联用方案(P<0.05)。在经济性方面,成本最高的为舒肝宁注射液,最低的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在适宜性方面,大部分药品为胶囊剂、片剂和颗粒剂,仅需要密封保存,口服或开水冲服,相较于注射剂及一些需要严格控制储藏温度的同类型产品而言适宜性更优。在可及性方面,从药品价格及可负担性来看,舒肝宁注射液日均费用最高,需要日均工资负担天数最多,复方益肝灵片日均费用最低,需要日均工资负担天数最少;从可获得性来看,复方鳖甲软肝片、当飞利肝宁胶囊、五酯颗粒较易获得。在创新性方面,纳入研究的15种中成药均为国产药品,具有较为长期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人用药经验,产业创新性良好。其中,扶正化瘀片(胶囊)和安络化纤丸为中药保护品种;专利数较多的为扶正化瘀片(胶囊),有6项有效专利,且均为发明专利。结论五酯胶囊、垂盆草颗粒、复方益肝灵片、大黄䗪虫丸、当飞利肝宁胶囊具有较高的临床综合价值。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合理用药   
      21
      |
      1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1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赵德华,龙小庆,王继生,范红英,刘阳
      2023, 34(5): 520-52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02
      摘要:目的对抗肿瘤药品的医保限制支付范围与说明书适用范围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执行医保药品的支付政策。方法对比分析《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中抗肿瘤药品的限制支付范围与说明书适用范围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差异内容的循证依据,同时对限制支付范围进行解读。结果118个药品具有限制支付范围,限制支付范围类别主要包括限基因检测结果证据、限适应证、限二线及以上治疗、限支付疗程、限专科医师处方、限医疗机构等级等。有43个药品的限制支付范围与说明书存在差异,其中31个药品的说明书范围大于支付范围,7个药品的说明书超出了支付范围的适用范围但有指南推荐;其余75个药品的限制支付范围与说明书保持一致。二线及多线治疗为使用一线药品无效或不能耐受;局部晚期、晚期或转移性肿瘤与肿瘤分期存在一定关系,但不同肿瘤有不同的判定标准;全身系统治疗的定义为患者采用药物进行全身治疗;限基因检测结果则要求检测结果呈阳性或阴性;此外,6个中药注射剂限医疗机构等级,2个药品支付不超过12个月,来那度胺和枸橼酸伊沙佐米联用时医保基金只支付其中1种药品。结论部分抗肿瘤药品的限制支付范围与说明书不一致。医保部门应依据临床用药实际和诊疗指南推荐,扩大相关药品的支付范围;同时准确和详细地制定限制支付范围,以便临床和医保人员准确理解药品的限制支付范围,从而充分保障患者的参保利益。  
      关键词:抗肿瘤药品;医保;药品目录;限制支付范围;药品说明书   
      26
      |
      1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6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药学研究

    • 王瑞英,苏丹,李惠珍,刘亚丽,朱根华,杨明,艾志福,罗涛,薛冰,宋永贵
      2023, 34(5): 525-53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03
      摘要:目的探讨生、酒五味子对失眠小鼠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西泮组、生五味子组、酒五味子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小鼠腹腔注射甲状腺素溶液建立失眠小鼠模型,每天造模结束后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地西泮和生、酒五味子。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小鼠的一般状态;记录小鼠总活动距离及直立次数;记录小鼠的脑电和肌电信号,分析睡眠觉醒期(wake)、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所占时间比;检测小鼠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T)]含量,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荧光强度;检测时钟基因Bmal1、生物钟基因Clock、周期基因Per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神状态相对萎靡,饮食量和饮水量增加,体质量降低,毛发粗糙无光泽,昼夜节律出现不规律现象;总活动距离、直立次数显著降低;wake所占时间比显著上升,REM、NREM所占时间比显著下降;脑SCN组织中5-HT含量显著降低,NE、DA、CORT含量均显著升高;IL-1β、TNF-α的荧光强度显著升高;Bmal1、Clock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er2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生五味子组、酒五味子组小鼠一般状态明显好转,以上指标水平大部分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结论生、酒五味子对失眠小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失眠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生物学指标有关。  
      关键词:生五味子;酒五味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眠   
      11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1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常志惠,补阳,刘茜,马倩,宋捷,孙娥,韦英杰,罗毅,谭晓斌
      2023, 34(5): 531-53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04
      摘要:目的探讨告达庭改善大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告达庭低、高剂量组(25、50 mg/kg),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每周3次,连续8周)二乙基亚硝胺(DEN)复制大鼠肝损伤模型。造模第5周,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或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4周。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和总胆红素(TBI)]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水平,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检测肝脏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78 kDa葡糖调节蛋白(Grp78)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转录激活因子6(ATF6)、肌醇需求激酶1α(IRE1α)的表达水平和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BI、IL-6、TNF-α、IL-1β水平和肝脏组织中NF-κB、Grp78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以及Grp78、CHOP、ATF6 、IRE1α蛋白表达水平和PERK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TP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肿胀,细胞间分界不明显,且伴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告达庭各剂量组大鼠上述大部分指标显著逆转(P<0.05);肝小叶结构较完整清晰,细胞排列趋整齐,炎症细胞浸润也有所减少。结论告达庭对DEN所致大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告达庭;炎症;肝损伤;二乙基亚硝胺   
      8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99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包代琴,刘奕言,张紫森,佘汉,谭磊,李涛,毛庆祥,刘良明
      2023, 34(5): 537-54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05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地榆皂苷Ⅰ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方法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地榆皂苷Ⅰ治疗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的潜在靶点。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进行实验验证。将19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ep组)、常规治疗组(CT组)和地榆皂苷Ⅰ治疗组(ZgⅠ组)。Sham组、Sep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CT组和ZgⅠ组大鼠给予相应剂量的林格氏液和地榆皂苷Ⅰ。观察各组大鼠动脉血气、血清炎症因子、肺湿/干质量比、肺组织病理变化、肺血管通透性、肺静脉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蛋白表达、72 h存活情况。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地榆皂苷Ⅰ治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有47个,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其机制可能与活性氧族代谢正向调控 (positive reg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etabolic process)、损伤修复(would healing)、内皮细胞增殖调控(regulation to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细胞激活(cell activation)、血管发生(blood vessel development)、氧化应激反应(response to oxidative stress)等生物学过程和细胞凋亡(apoptosis)、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HIF-1α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有关。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Sep组大鼠动脉氢离子浓度指数、动脉血氧分压水平显著降低(P<0.05),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P<0.05);肺湿/干质量比显著升高(P<0.05);肺静脉ZO-1、V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72 h存活率明显降低,存活时间显著缩短(P<0.05);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大鼠肺泡出现大范围破裂,肺泡壁增厚并伴有水肿,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肺血管通透性观察结果显示,大鼠肺表面颜色暗淡,有大量伊文思蓝渗出,左下肺呈明显深蓝色。与Sep组比较,CT组和ZgⅠ组以上指标水平大部分显著逆转(P<0.05),肺组织病理和肺血管通透性均明显改善,其中ZgⅠ组恢复程度大于CT组,接近Sham组结果。结论地榆皂苷Ⅰ可显著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及急性肺损伤,其机制与血管功能和紧密连接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地榆皂苷Ⅰ;脓毒症;急性肺损伤;网络药理学;紧密连接;黏附连接   
      6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1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黎运芬,陈思,尼珍,向佳美,慕泽泾,朱玉野,龚淑芳,任刚
      2023, 34(5): 544-54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06
      摘要:目的研究藏药长梗金腰中chrysosplenoside A(CA)和chrysosplenoside I(CI)的提取富集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A、CI的含量。采用正交实验,以CA和CI的总转移率为评价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及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优化长梗金腰中CA、CI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以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CA和CI的总含量为评价指标,杂质和目标成分的洗脱剂体积分数及用量为考察因素,优化CA和CI的富集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长梗金腰中CA、CI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将长梗金腰药材粉末以8倍量的50%乙醇在室温下一次性超声提取45 min。验证结果显示,长梗金腰中CA和CI的平均总转移率为95.43%,RSD为1.02%(n=3)。最优富集工艺为:将上柱溶液加入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静置1 h;用4 BV(柱床体积)20%乙醇洗脱杂质,再用4 BV 50%乙醇洗脱CA和CI。验证结果显示,长梗金腰中CA和CI的平均总含量为322.7 mg/g,RSD为1.05%(n=3),平均富集倍数为11.61倍。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长梗金腰中CA和CI的提取富集工艺,可为CA和CI的药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梗金腰;提取;富集;工艺优化;chrysosplenoside A;chrysosplenoside I   
      6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85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梁洁,梁晶春,刘星晨,陈晓思,曹玉嫔,陈俊,柳贤福,李耀华,朱华
      2023, 34(5): 548-55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07
      摘要:目的研究壮药三七姜醇提物及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三七姜醇提物(75.35 g/kg)或纯净水灌胃大鼠以制备含药血清或空白血清。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1 μg/mL),三七姜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50、25、12.5 μg/mL),4%或15%空白血清组,4%或15%空白血清+LPS组,4%或15%含药血清组,4%或15%含药血清+LPS组,按相应条件培养24 h后,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细胞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含量,以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mRNA表达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中NO、TNF-α、IL-1β、IL-6含量,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和NOS、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4%或15%空白血清组比较,4%或15%空白血清+LPS组细胞中上述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三七姜醇提物各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4%或15%空白血清+LPS组比较,4%或15%含药血清+LPS组细胞中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七姜醇提物及含药血清均可明显减轻LPS诱导的细胞炎症反应,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活性,下调COX-2、NOS蛋白表达,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关键词:三七姜;TLR4/NF-κB信号通路;炎症因子;巨噬细胞   
      7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0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邱莎,杨丽,谭睿陟,刘建
      2023, 34(5): 554-55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08
      摘要:目的研究黄柏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并基于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阳性对照,20 mg/kg)和黄柏酮低、高剂量组(10、40 mg/kg),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通过结扎单侧输尿管建立UUO模型。术后,给药组小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假手术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检测小鼠血清中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肾脏组织中Fe2+浓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形态和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纤连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GPx4、Nrf2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Fn、α-SMA、Nrf2、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Cr、BUN水平,MDA含量,肾脏组织中Fe2+浓度以及Fn、α-SMA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T-SOD活力,肾脏组织中Nrf2、GPx4、SLC7A1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肾小管扩张,胶原沉积明显,纤维条索较粗且着色较深,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经黄柏酮干预后,小鼠血清或肾脏组织中上述指标(黄柏酮低剂量组SLC7A11 mRNA除外)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胶原沉积均有所减轻。结论黄柏酮可改善UUO模型小鼠的肾间质纤维化,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GPx4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有关。  
      关键词:黄柏酮;肾间质纤维化;单侧输尿管梗阻;Nrf2/GPx4信号通路;铁死亡   
      6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9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张静,孟灵旭,张洪涛,朱正华,孟相俊,张啸环
      2023, 34(5): 560-56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09
      摘要:目的建立一叶萩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方法对一叶萩药材进行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TLC)鉴别,并测定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药材中一叶萩碱的含量。结果一叶萩药材的粉末呈灰绿色,气孔、花粉粒、草酸钙簇晶、导管等显微特征明显。TLC鉴别结果显示,16批药材样品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一叶萩碱、芦丁、槲皮素对照品及一叶萩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6批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9.26%、6.96%、1.17%、28.89%。一叶萩碱进样量在0.052 4~0.524 0 µg范围内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3%(n为6或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7%,RSD为1.63%(n=6)。16批药材样品中的一叶萩碱含量为1.003~6.872 mg/g。结论建立了一叶萩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初步拟定该药材中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过12.0%、9.0%、2.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0%,一叶萩碱含量不得低于1.00 mg/g。  
      关键词:一叶萩;质量控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一叶萩碱   
      8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2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蒋近近,吴磊,朱育凤,孙思,邱明鸣,陆超
      2023, 34(5): 565-56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1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煎煮时间桑白皮汤煮散与汤剂(后文简称为“煮散”和“汤剂”)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与多指标成分含量变化,为桑白皮汤的制剂开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不同煎煮时间的煮散与汤剂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建立2种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HPLC法测定煮散与汤剂样品中桑皮苷A、栀子苷、小檗碱、黄芩苷、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含量,以各指标成分含量及总含量变化为评价指标比较二者煎煮过程的差异。结果不同煎煮时间煮散和汤剂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43~1.000、0.975~0.998。煮散中6种指标成分的溶出速率较快且含量较高;煎煮20 min时,煮散中各指标成分含量分别为汤剂煎煮50 min时的1.1~1.5倍,煮散中各指标成分的总含量为汤剂的1.2倍。结论与汤剂相比,桑白皮汤煮散具有缩短煎煮时间、节约中药资源的优势。本研究结果为“遵古”开发本方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桑白皮汤;物质基准;煮散;汤剂;特征图谱;含量测定   
      6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78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岳霞,宋辉,徐媛,刘迪施,孙向明,李文兰
      2023, 34(5): 569-57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11
      摘要:目的筛选菟丝子总黄酮中拟雌激素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以小鼠子宫系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为评价指标,评估10批菟丝子总黄酮的拟雌激素作用,并建立其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共有峰和上述两种指标的谱效关系进行分析,筛选拟雌激素作用的活性成分,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活性成分进行表征。结果10批菟丝子总黄酮的拟雌激素作用均较好。菟丝子总黄酮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得到28、33个共有峰,其中正离子模式下的7、10、12~16、26号峰及负离子模式下2、5、8、9、12、16、19、22~26号峰所代表的成分与菟丝子总黄酮拟雌激素作用高度相关。进一步鉴定发现,菟丝子总黄酮拟雌激素作用的活性成分分别为5,7,3′,4′-四甲氧基黄酮、6-O-(反式)对香豆酰基-呋喃果糖-(2→1)-吡喃葡萄糖苷、芦丁、山柰酚-3,7-双葡萄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金丝桃苷、紫云英苷、槲皮苷、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异鼠李素、杜鹃黄素、异槲皮苷、山柰酚-3-呋喃阿拉伯糖苷、2,6-十八碳二炔酸。结论本研究从菟丝子总黄酮中筛选出16种拟雌激素作用的化学成分,可为植物雌激素类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菟丝子总黄酮;活性成分;拟雌激素作用;谱效关系   
      5
      |
      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90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药物经济学

    • 王琳,陈在余
      2023, 34(5): 575-58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12
      摘要:目的对基于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人群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模型法)进行系统评价,为完善AIS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提供建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2022年2月,搜集关于AIS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相关文献,统计并分析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模型的基本信息以及结果指标。使用CHEERS 2022清单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找出现有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中文5篇、英文7篇。所有研究均报告了研究角度,主要为卫生体系角度;目标人群的年龄主要分布在60岁左右;纳入研究中的主要干预措施为药物治疗,包括单一用药方案和联合用药方案;9篇文献采用决策树联合Markov模型,3篇文献单独使用Markov模型,但健康状态的划分方式不一致;所有文献均报告了研究时限和循环周期,大多数研究选择的研究时限为30年,循环周期为1年;所有研究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作为临床效果指标,该数据主要来源于临床试验;大多数文献中的效用值来源于已发表的研究,成本主要为直接医疗成本;所有研究均进行了成本-效用分析,以质量调整生命年和(或)增量成本-效果比作为结局指标,并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但未针对可能存在的不同模型结构进行情境分析。结论纳入研究的总体报告内容较为完整,但方法学较为单一,在研究角度、研究时限、参数来源、情境分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今后的AIS药物经济学评价应按照CHEERS清单条目进一步完善报告内容,从全社会角度出发,对多种健康状态划分方式进行情境分析,同时采用真实世界来源的数据,并规范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过程,以增加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药物经济学;模型;系统评价   
      8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19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文恩辉,高川,董娟妮,龙丽辉,戎彪学
      2023, 34(5): 581-58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13
      摘要:目的评价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经济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基于RATIONALE-302研究数据构建三状态分区生存模型,模拟时限为10年,循环周期为1个月。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作为效用指标并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比较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方案相对于化疗方案二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ESCC的经济性。采用敏感性分析和情境分析来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化疗组,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的人均增量成本为35 025.32元,人均增量效果为0.23 QALYs,ICER为154 707.71元/QALY,远低于以3倍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即242 928元作为的意愿支付(WTP)阈值。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阿帕替尼成本、疾病进展状态效用值和化疗组不良反应处理成本等参数对ICER值的影响较大,但这些参数均不能导致基础分析结果翻转。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WTP阈值为242 928元/QALY时,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81%。情境分析结果显示,当模型模拟时限分别为5年和20年时,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方案的ICER值分别为99 973.60元/QALY和155 773.22元/QALY,均未超过以3倍2021年我国人均GDP作为的WTP阈值。结论当以3倍2021年我国人均GDP作为WTP阈值时,相较于化疗方案,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方案二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ESCC更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替雷利珠单抗;食管鳞状细胞癌;化疗;分区生存模型;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用分析   
      13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3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药物与临床

    • 叶嘉俊,黎泽钰,吴汉彪,王佳,葛燕辉,仇志坤
      2023, 34(5): 587-59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14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淋巴瘤时,影响HD-MTX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所有进行了HD-MTX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历号、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化疗方案、给药剂量,以及给药前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清除率(CrCl)、白蛋白(ALB)等检验指标,记录不同时间HD-MTX的血药浓度(c6 h、c24 h、c48 h)检测值,提取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类药物信息,并评估用药后48 h内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χ2检验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3例患者,HD-MTX治疗淋巴瘤时血药浓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rCl对c6 h有影响(P<0.05),年龄、CrCl、ALB对c24 h有影响(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BMI)、CrCl、合并使用PPIs、ALB对c48 h有影响(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rCl对c6 h无影响(P>0.05),年龄是c24 h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CrCl、合并使用PPIs是c48 h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方差膨胀系数均在1~3.5之间,表明分析结果均可接受。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13%,其中血液和淋巴系统反应最常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BMI、肝功能、CrCl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影响(P<0.05)。结论在HD-MTX治疗淋巴瘤的过程中,需考虑患者年龄、CrCl及合并使用PPIs情况,做好患者血药浓度监测;同时,患者年龄、BMI、肝功能和CrCl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影响。  
      关键词:大剂量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淋巴瘤;影响因素;不良反应   
      8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21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郑丽,刘明,孙雪林
      2023, 34(5): 591-59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15
      摘要:目的对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探究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中药治疗肾性贫血的相关文献。采用Excel整理并统计所有方药的信息,包括单味中药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功效;利用R语言对各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68篇,涉及中药169味,总使用频次3 919次,其中使用频次≥100次的药物有黄芪、当归、白术、大黄、茯苓、熟地黄、党参、丹参、川芎,药物性味以温药、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肝、肾为主,功效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攻下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核心组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类结果划分为1、2、3层,其中黄芪和当归簇集分类始终相同。结论肾性贫血治疗用核心组方为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其中黄芪和当归在核心组方中处于中心位置,不可或缺;用药规律主要以补气、养血、健脾和化湿等为主,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特点辨证论治,在核心组方的基础上加减其他中药。  
      关键词:肾性贫血;数据挖掘;R语言;中药;用药规律   
      13
      |
      1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8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陈永邦,万宁,王冰,彭丽君,杨宁,萧伟斌,谢菲,张建萍,季波
      2023, 34(5): 595-59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16
      摘要:目的以奥希替尼为例,探讨患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类药物并出现间质性肺炎(IP)后,再次使用EGFR-TKI类药物的方法。方法对1例使用奥希替尼后出现IP的患者的IP治疗和再使用EGFR-TKI的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告的病例特点及本病例特征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因奥希替尼治疗而出现的IP在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在使用阿美替尼联合激素作为再使用EGFR-TKI的方案后,患者IP的症状亦无加重,但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停用了阿美替尼。IP发生后需及时处理,应立即停用EGFR-TKI并给予对症治疗。结论可采取更换EGFR-TKI、调整EGFR-TKI剂量和联合使用激素等的方式再使用EGFR-TKI靶向治疗。EGFR-TKI致IP的不良反应较少发生,但仍需密切观察。如在改用其他EGFR-TKI后亦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与疗效,以便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奥希替尼;间质性肺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良反应   
      12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78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循证药学

    • 邵千航,刘雪梅,黄琳,封宇飞
      2023, 34(5): 600-6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17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4种临床常用蛇毒血凝酶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治疗中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的差异,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白眉蛇毒血凝酶、尖吻蝮蛇血凝酶、蛇毒血凝酶、矛头蝮蛇血凝酶联合PPI治疗NVUGIB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年12月;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运用ADDIS 1.16.8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3项研究,共计3 602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止血有效率方面,与PPI单药治疗比较,4种蛇毒血凝酶类止血药物联合PPI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止血有效率(P<0.05);但不同蛇毒血凝酶类止血药物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状Meta分析的最佳概率排序为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PPI>矛头蝮蛇血凝酶联合PPI>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PPI>蛇毒血凝酶联合PPI>PPI单药治疗。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与PPI单药治疗比较,4种不同蛇毒血凝酶类止血药物联合PPI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蛇毒血凝酶类止血药物两两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状Meta分析的最佳概率排序为蛇毒血凝酶联合PPI>矛头蝮蛇血凝酶联合PPI>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PPI>尖吻蝮蛇血凝酶联合PPI>PPI单药治疗。结论与PPI单药治疗相比,4种不同来源的蛇毒血凝酶类止血药物联合PPI用于NVUGIB的疗效更佳,且安全性相当;不同蛇毒血凝酶类止血药物的止血效果、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蛇毒血凝酶类止血药物;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安全性;网状Meta分析   
      5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0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关茗元,王婷,段冉冉,李莹
      2023, 34(5): 607-61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18
      摘要:目的间接比较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依库珠单抗、伊奈利珠单抗及萨特利珠单抗预防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复发的有效性并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Medline、PubMed、中国知网和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UMIN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收集5种单克隆抗体(试验组)对比安慰剂或其他治疗方案(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2年4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OpenBUGS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安全性方面,对报告中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793例患者。各指标的累积排序概率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显示,在降低复发风险方面,依库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伊奈利珠单抗>萨特利珠单抗;在降低年复发率方面,依库珠单抗>萨特利珠单抗;在改善残疾进展方面,依库珠单抗>萨特利珠单抗>伊奈利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安全性评方面的χ2检验结果显示,各项研究总体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利妥昔单抗组患者输液反应、恶心呕吐及依库珠单抗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依库珠单抗在上述3种结局指标上的效果均为最优;在改善残疾进展方面,依库珠单抗、萨特利珠单抗及伊奈利珠单抗效果优于其他2种药物;安全性方面,部分不同分级及单项不良事件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未发现其与已有的文献及药品说明书的报告结果不一致。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依库珠单抗;伊奈利珠单抗;萨特利珠单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预防复发;网状Meta分析   
      6
      |
      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7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张梦然,庞铭歌,翟惠虹
      2023, 34(5): 613-61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19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伏诺拉生(VPZ)用于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H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7月。收集VPZ根除治疗(试验组)且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作为对照(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合计2 134例患者。在意向治疗(ITT)分析和符合方案(PP)分析中,试验组患者的Hp总体根除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87.5% vs. 76.2%[RR=1.14,95%CI(1.06,1.21),P<0.001]和92.4% vs. 80.5%[RR=1.11,95%CI(1.03,1.21),P<0.01]。在初始治疗亚组的ITT和PP分析中,试验组患者的Hp总体根除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88.4% vs. 76.5%[RR=1.15,95%CI(1.09,1.22),P<0.000 01]和92.8% vs. 80.9%[RR=1.12,95%CI(1.03,1.23),P<0.05];在补救治疗亚组的ITT和PP分析中,两组患者的Hp总体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联疗法亚组ITT和PP分析中,试验组患者的Hp总体根除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88.3% vs. 75.6%[RR=1.16,95%CI(1.08,1.25),P<0.000 1]和92.6% vs. 77.6%[RR=1.15,95%CI(1.04,1.28),P<0.01];在四联疗法亚组ITT和PP分析中,两组患者的Hp总体根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34.2% vs. 40.9%[RR=0.84,95%CI(0.70,0.99),P<0.05];两组患者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PI疗法比较,含VPZ的三联治疗方案效果更优,尤其对于初治患者而言;但在补救治疗及含铋剂四联方案中,VPZ无显著优势。含VPZ抗Hp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甚至优于PPI。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伏诺拉生;质子泵抑制剂;根除治疗;Meta分析   
      11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8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药师与药学服务

    • 季文,侯锐钢,孟志强,王忠,王立新,武蓓,赵伟,段红珍,石萍,胡晓玲
      2023, 34(5): 620-62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20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剂量分析方法在分析综合三级甲等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中的异同,为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与口服吗啡等效当量(OME)两种方法统计山西省5家综合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编号H1~H5)2020年阿片类药物的处方数据,计算阿片类药物用量、年人均用量、患者费用负担排序、不同品种药物用量占比等指标,比较两种剂量分析方法呈现的指标结果,探索两种评估方法各自的优势应用场景。结果使用两种方法计算5家样本医疗机构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患者费用负担的排序相同,人均用量的排序不同。以5家医疗机构为总体,两种方法比较各品种阿片类药物用量占比前4位排序相同,从大到小依次为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羟考酮>吗啡;瑞芬太尼的占比接近50%。比较各医疗机构内药物用量占比排序时,除H1医疗机构外,其余医疗机构用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排序不同。使用DDD法所得芬太尼的用量占比明显高于OME法;而使用OME法所得瑞芬太尼的用量占比明显高于DDD法。围术期患者的用量占比均为最高,约50%。使用DDD法所得H3医疗机构急重症患者和H5医疗机构的住院癌痛患者及其他患者的用量占比高于OME法。使用两种方法计算不同类别患者的费用负担排序有差异。结论DDD法可较准确地反映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便于对用量的监测管理;而OME法可更多地反映镇痛效果以及比较患者的费用负担。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口服吗啡当量;限定日剂量;用量占比;合理用药   
      17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9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综述

    • 周家谭,卢健棋,罗文宽,杨敏
      2023, 34(5): 625-63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21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当前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持续上升,且其并发症的致残致死率居高不下。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心、脑、肾、血管等多个靶器官损害。本文就中药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归纳出RhoA/ROCK、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内皮素-1/一氧化氮、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相关6条信号通路,以期为临床诊疗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证据。  
      关键词:中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信号通路   
      6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18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乔婷婷,张志宏,周俊发,叶仕高,曾元宁,王秋红
      2023, 34(5): 631-63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22
      摘要:胆红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但由于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极大地限制了临床应用。研究人员将胆红素开发成各种纳米颗粒,借助剂型优势有效消除了胆红素溶解性低的限制,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药理活性。胆红素纳米颗粒在多种胃肠道疾病、肝肾疾病、皮肤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移植以及肿瘤的靶向治疗(既可直接抗肿瘤,又可作为药物递送系统)中均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对胆红素纳米制剂的研究将推动胆红素的临床应用和相关的新药研发。  
      关键词:胆红素;纳米颗粒;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靶向治疗   
      9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1024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 邱红玉,荣礼,谢梦圆,孔令提
      2023, 34(5): 636-64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5.23
      摘要:利奈唑胺是一种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抗菌药物,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其在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按说明书常规剂量给药较难获得最佳疗效。因此,有必要对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并利用群体药动学(PPK)和药效学原理指导和优化其抗菌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利奈唑胺在各种人群中的PPK变化及个体化给药研究进展,建议临床使用利奈唑胺时,应通过TDM将患者稳态血药浓度保持在2~8 mg/mL;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降低利奈唑胺给药剂量,而对于肥胖、烧伤、儿童患者应适当增加利奈唑胺给药剂量,并在用药过程中提供药学监护,以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利奈唑胺;群体药动学;抗菌;个体化给药   
      9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40969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