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34 7

      药事管理

    • 周德雨,蒯丽萍,徐冬艳,田丽娟
      2023, 34(7): 769-77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01
      摘要:目的分析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药品在医疗机构的短缺情况及原因,为优化集采规则和完善药品短缺供应保障体系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提取全国医药信息网短缺数据库2019年1月-2021年12月前5批集采药品的短缺信息,对短缺频次、短缺品种及短缺原因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前5批国家集采落地后中选品规药品及中选企业药品短缺报告频次均明显增加,且以中选企业药品短缺报告为主。中选企业药品部分品种在集采落地短期内短缺情况明显,多为临床常用药品。集采药品短缺的发生受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影响,短缺原因复杂多样,原料药短缺或垄断为主要因素。为保障国家集采药品的供应,建议科学评估企业断供风险,进一步优化集采规则,完善药品短缺报告制度,并关注集采重点药品供应情况;此外,医疗机构应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多种措施,灵活应对药品短缺的问题,以免贻误患者治疗。  
      关键词:药品短缺;国家集中带量采购;集采药品;供应保障   
      628
      |
      3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57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邰杨芳,郭樱,王紫琼,王君慧,华国旻,杨慧丽,王晓洁,贺培风
      2023, 34(7): 774-77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02
      摘要:目的挖掘网络大众关于罕见病的关注焦点和情感态度,为相关部门对罕见病医药保障相关政策、制度及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利用潜在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和情感分析方法分析Bilibili网站上与“天价药”诺西那生钠纳入医保事件相关的高播放量短视频的评论文本,挖掘文本的主题和情感倾向,并提出相应策略建议。结果共获得8个播放量上万的视频,获得 7 109条文本数据。根据LDA分析提取出网络公众关注罕见病相关的9个主题(罕见病药的价格、罕见病药入医保、罕见病药的研发现状、医保范围与医疗保障体系、罕见病患者群体的困境、罕见病的预防与筛查、罕见病药入医保的价值、罕见病的中西医疗法、罕见病药的供需现状),按关注对象概括为4大类(罕见病药物类、罕见病医疗保险类、罕见病医疗卫生服务类和罕见病患者群体类)。公众对各主题的情感总体呈现出低积极性和高消极性的倾向。结论公众对罕见病药的价格、研发和供需问题关注度最高,并对我国当前罕见病的医疗现状深感担忧。建议加强和完善对罕见病患者的医药保障,如积极开展罕见病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罕见病诊疗合作与罕见病药的研究;我国医药卫生相关部门可从医疗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医疗保障和其他社会保障等方面协同努力。  
      关键词:罕见病;潜在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情感分析;诺西那生钠;医药保障   
      17
      |
      1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50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尹畅,宋洪杰,于锋,王卓
      2023, 34(7): 780-78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03
      摘要:我国每年会产生约1.5万吨过期药品,对过期药品的规范销毁需耗费大量二次成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处理不当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及国民健康甚至公共安全。本文分析了过期药品的危害、来源和处置方式、研究现状,介绍了美国的有效期延长计划,提出了过期药品回收整合再利用的可行性措施,并建议结合我国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过期药品回收和处置体系,探索药品有效期延长策略,从而大幅度减少药品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过期药品;有效期;延长策略;处置;资源   
      44
      |
      1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74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药学研究

    • 陈玉萍,束安梅,许惠琴,蒋鸣,朱逸晖
      2023, 34(7): 784-78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04
      摘要:目的基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其受体(RAGE)介导的糖酵解过程,研究梓醇对KK-Ay自发性糖尿病小鼠睾丸病变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的KK-Ay自发性糖尿病小鼠作为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梓醇组(100 mg/kg)、氨基胍组(AGEs抑制剂,100 mg/kg)和FPS-ZM1组(RAGE抑制剂,1 mg/kg),并将同期饲养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6只。梓醇组和氨基胍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FPS-ZM1组小鼠以1 mL/g腹腔注射相应药物,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和24 h摄食量、饮水量、尿量以及睾丸脏器系数、精子活力;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检测小鼠睾丸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和糖代谢产物水平,并进行通路的富集分析;检测小鼠血清和睾丸组织中AGEs水平,睾丸组织中RAGE、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以及糖酵解关键限速酶[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LDH]相应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梓醇干预后,KK-Ay自发性糖尿病小鼠的一般体征、睾丸脏器系数及精子活力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生精小管中各层生精细胞的形态以及超微结构均有所改善;睾丸组织中GSH、SOD、LDH水平,糖代谢产物果糖-1,6-二磷酸、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乳酸、丙酮酸水平,以及HK、PFK、PK、LDH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和睾丸组织中AGEs水平、睾丸组织中RAGE蛋白表达水平和Bax/Bcl-2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经氨基胍和FPS-ZM1干预后,小鼠上述大部分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梓醇对KK-Ay自发性糖尿病小鼠睾丸病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AGEs/RAGE信号通路介导的糖酵解有关。  
      关键词:梓醇;糖酵解;糖尿病;睾丸病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24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90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张玉昆,冯月男,卞敬琦,刘欣欣,肖洪彬,牛雯颖
      2023, 34(7): 790-79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05
      摘要:目的基于血小板膜糖蛋白4(CD36)/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探讨丹参饮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小板生理特性和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饮食复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0.004 g/kg)和丹参饮高、低剂量组(3.6、0.9 g/kg),另设空白组(喂养基础饲料),每组10只。各给药组大鼠每天灌胃相应药物,其余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血脂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生理特性和功能相关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连接蛋白(Fn)、磷脂酶A2(PLA2)、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PGI2)、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水平,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聚集率、60 s聚集率、180 s聚集率)和纤溶系统相关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血小板中CD36/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CD36、黏着斑激酶(FAK)、磷脂酰肌醇4-磷酸5-激酶(PIP5K)、PI3K、磷酸化Akt(p-Akt)、p-Akt1/2/3]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TC、TG、LDL-C含量,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浆中FIB含量,血浆中PLT、MPV、vWF、Fn、PLA2、TXB2、TXA2、cGMP、β-TG水平,血小板最大聚集率、60 s聚集率,血浆中PAI-1水平,CD36、FAK、PIP5K、PI3K、p-Akt、p-Akt1/2/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DL-C含量和6-keto-PGF1α、PGI2、t-P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经丹参饮干预后,上述大部分指标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丹参饮可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小板生理特性和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D36/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有关。  
      关键词:高脂血症;丹参饮;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4/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21
      |
      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79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王龙,刘文钦,侯楚祺,陈靖瑶,王春霞,侯连兵
      2023, 34(7): 796-80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06
      摘要:目的明确常通口服液(CTOL)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二次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Orbitrap HRMS)技术进行分析。将CTOL检测样品上样Hypersil Gold色谱柱,以0.1%甲酸(含5 mmol/L甲酸铵)-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数据使用Xcalibur qual browser 4.3和Compound Discoverer 3.3软件进行处理。收集各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数据,根据仪器自带的质谱库以及网络数据库mzCloud、mzVault等对未知化合物进行鉴定,并通过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进行匹配,从而对各化学成分进行药材归属。结果从CTOL中共鉴定分析出53个化学成分,包括24个黄酮类化合物、8个醌类化合物、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4个糖和苷类化合物、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3个氨基酸类化合物、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酚类化合物和2个其他类化合物。53个化合物中有12个来源于丹参,9个来源于枳实,7个来源于大黄,4个来源于当归,1个来源于厚朴,16个来源于甘草,4个来源于多味药材。结论CTOL中主要含黄酮类、醌类、苯丙素类、糖和苷类化合物,且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甘草、丹参和枳实。  
      关键词:常通口服液;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化学成分;鉴定   
      20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53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曾令琴,何康,郭江涛,刘杰,张永萍,孙宜春,李慧馨
      2023, 34(7): 802-8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07
      摘要:目的建立多指标成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综合质量评价方法,综合评价黑骨藤药材的质量。方法以贵州不同产地的11批黑骨藤药材为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原花青素A2、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并采用聚类热图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综合评价其质量。结果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相关规定,各待测成分在各自进样量范围内线性关系和准确度均良好。11批样品中绿原酸、隐绿原酸、新绿原酸、原花青素A2、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分别为3.650~7.302、0.888~2.575、1.371~2.386、0.947~1.469、0.084~0.169、0.725~1.067 mg/g;各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以绿原酸含量最高,异绿原酸A最低。综合聚类热图、GRA和TOPSIS分析结果显示,样品S5和S10的综合质量相对较好。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便,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用于黑骨藤药材的质量评价。在11批不同产地样品中,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和蔡官镇所产样品的质量相对较好。  
      关键词:黑骨藤;含量测定;多指标成分;多元统计分析;质量评价   
      10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62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汤胜尧,胡珉华,周若愚,孙伟鹏,唐鑫陶,林海雄,姜自伟
      2023, 34(7): 807-81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08
      摘要: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骨缺损成骨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木犀草素治疗骨缺损的作用靶点及潜在通路,利用Hub基因筛选排名前2位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以结合能作为评判标准。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及脐静脉内皮细胞(RUVEC)进行体外实验,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S染色、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进行表型验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验证木犀草素对BMSC成骨分化及RUVEC体外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对骨缺损的血管形成和骨修复作用主要与Akt1、SRC蛋白、雌激素受体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环加氧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靶点有关,且与PI3K/Akt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犀草素与Akt1、SRC蛋白结合稳定。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木犀草素能显著增高BMSC内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和活性,增加钙盐沉积和钙化结节的数量,促进BMSC的钙化;与木犀草素0 μmol/L组比较,木犀草素1、10 μmol/L组的RUVEC血管形成能力显著增强、血管长度显著增加,PI3K、Akt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PI3K、Akt1蛋白的表达来发挥增强骨折端的血管形成及骨修复的功能。  
      关键词:木犀草素;骨缺损;成骨修复;血管形成;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13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94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赵湘培,杜娜娜,李凤珍,舒建龙,龙朝阳,邹晓素,孙宗喜
      2023, 34(7): 814-81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09
      摘要:目的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壮药痛风立安胶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27 mg/kg别嘌醇+0.27 mg/kg秋水仙碱)和痛风立安胶囊低、中、高剂量组(2.2、4.5、9.0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诱导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纯水,连续14 d。检测大鼠踝关节肿胀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滑膜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另以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以痛风立安胶囊(62.5、125、250 μg/mL)干预后,检测细胞中一氧化氮(NO)、活性氧(ROS)、IL-1β水平,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率、血清中IL-1β水平、滑膜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表现出滑膜增生、水肿、血管充血、毛细血管增生、炎症细胞增多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痛风立安胶囊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中、低剂量组大鼠上述大部分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大鼠踝关节滑膜增生改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痛风立安胶囊可显著降低细胞中NO、ROS、IL-1β水平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P<0.01),并抑制NF-κB入核。结论痛风立安胶囊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关键词:壮药;痛风立安胶囊;痛风性关节炎;抗炎作用;NF-κB信号通路   
      10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87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陈杉杉,彭胜男,洪婷
      2023, 34(7): 819-82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10
      摘要:目的基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研究大黄酸改善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100 mg/kg),每组10只。IgAN模型组和大黄酸治疗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脂多糖+四氯化碳联合法复制IgAN模型。造模第7周开始,大黄酸治疗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尿蛋白(24 h-UTP)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小肠黏液中分泌型IgA(sIgA)的水平;观察大鼠肾皮质和小肠黏膜Peyer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及肾皮质中IgA沉积情况;检测大鼠小肠黏膜Peyer结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检测Peyer结中STAT3和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Peyer结中磷酸化STAT3(p-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AN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UTP以及血清中IgA、小肠黏液中sIg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肾皮质中肾小体增大,肾小囊扩张,球内系膜增生、纤维化明显;小肠黏膜Peyer结体积和生发中心增大;肾皮质中IgA沉积明显;小肠黏膜Peyer结中IL-17、IL-6、TGF-β、STAT3 mRNA、RORγt mRNA以及p-STAT3、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IgAN模型组比较,大黄酸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肾皮质病理损伤有所改善,小肠黏膜Peyer结体积和生发中心减小,肾皮质中IgA沉积减弱。结论大黄酸对IgAN模型大鼠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活性、调控小肠黏膜Peyer结内的免疫功能有关。  
      关键词:大黄酸;免疫球蛋白A肾病;肠黏膜;Peyer结;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8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68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马立威,陈哲,王文豹,张金玲,张洪涛,葛鹏玲,刘吉成
      2023, 34(7): 825-83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11
      摘要:目的探究狼毒大戟中二萜类化合物12-去氧佛波醇-13-棕榈酸酯(DP)能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白血病的作用,为将其开发成抗白血病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LY294002(PI3K特异性抑制剂)为工具药,采用MTT、Annexin Ⅴ-FITC/PI、AO-EB染色法观察并测定DP作用24 h后对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法测定DP作用24 h后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及细胞中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P作用24 h后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叉头框O3a(FoxO3a)、B细胞淋巴瘤2细胞死亡的相互作用介质(Bim)的mRNA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磷酸化FoxO3a(p-FoxO3a)、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免疫染色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FoxO3a蛋白核转位情况。结果10 μmol/L DP和10 μmol/L DP+LY294002对HL60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P<0.01);5、10、20 μmol/L DP作用后的细胞均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细胞培养液中LDH释放量和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趋势;10 μmol/L DP和10 μmol/L DP+LY294002作用后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和Bim 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FoxO3a mRNA转录水平和p-FoxO3a、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10 μmol/L DP+LY294002组细胞可见FoxO3a蛋白的核转位变化,且该变化较LY294002组明显。结论DP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关键词:狼毒大戟;12-去氧佛波醇-13-棕榈酸酯;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7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607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黄唤,易徐航,邱毅,熊永昌,王惠鹃,蔡志男,达娃卓玛,袁金斌
      2023, 34(7): 832-83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12
      摘要:目的建立并应用同时测定不同基原藏黄堇中荷包牡丹碱、原阿片碱、黄连碱含量的方法,为该类药材的基原确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UPLC-MS/MS)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C18(100 mm×2.1 mm,2.7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5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多反应监测扫描。结果荷包牡丹碱、原阿片碱、黄连碱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在5.88~117.60、53.70~1 074.00、4.85~97.00 ng/mL之间与各自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8 2、0.991 9、0.999 6);定量限分别为2.35、1.07、1.46 ng/mL,检测限分别为1.17、0.54、0.49 ng/mL;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未超过2.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41%、98.89%、105.44%(RSD均小于5.0%,n=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选择性好、准确度高,适用紫堇属植物中荷包牡丹碱、原阿片碱和黄连碱的快速分析。3种生物碱总量在不同基原药材中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金球黄堇、尖突黄堇、矮黄堇、尼泊尔黄堇和斑花黄堇,其中金球黄堇和尖突黄堇中的生物碱含量比较接近,但斑花黄堇和尼泊尔黄堇中未检测到荷包牡丹碱。  
      关键词:藏黄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荷包牡丹碱;原阿片碱;黄连碱;含量测定   
      14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88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药物经济学

    • 郎驿天,朱春黎,陶文绮,廖雅慧,张弛,刘晓琰,吴斌
      2023, 34(7): 837-84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13
      摘要:目的评价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药方案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经济性,为临床用药和相关决策提供经济学证据和参考。方法基于CAPRIE试验构建Markov模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健康效用值以及风险事件管理成本等。模型循环周期为6个月,模拟时限为10年,年贴现率为5%。以总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作为主要计算结果,应用TreeAge Pro软件对上述2种方案进行成本-效用分析,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和情境分析来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氯吡格雷方案与CAPRIE试验中325 mg/d剂量阿司匹林方案相比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在模拟10、20、30年时的ICER值分别为4 284.06、4 201.20、3 986.78元/QALY,均小于以1倍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的意愿支付(WTP)阈值。而氯吡格雷方案与我国临床常用剂量(100 mg/d)的阿司匹林方案相比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在模拟10、20、30年时的ICER值分别为58 238.27、42 164.72、36 164.77元/QALY,也均小于WTP阈值。当对比325 mg/d剂量的阿司匹林方案时,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周期成本、阿司匹林周期成本、2组治疗方案的脑卒中首次复发概率等为模型敏感因素;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当WTP为1倍2021年我国人均GDP时,氯吡格雷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约为66.5%。情境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10、20、30年3种模拟时限,还是选用不同剂量(50、100、150、200、250 mg/d)阿司匹林方案,均不会使基础分析结果翻转。结论相较于阿司匹林单药方案,氯吡格雷单药方案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更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经济学评价;成本-效用分析   
      32
      |
      1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95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药物与临床

    • 续茜桥,时正媛,杨春静,王淑梅
      2023, 34(7): 844-84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14
      摘要:目的比较颅内恶性肿瘤患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7月至2022年4月经PICC或TIVAP给予HD-MTX的颅内恶性肿瘤患儿病例,收集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甲氨蝶呤(MTX)血药浓度、不良事件(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差异。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MTX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病例107例,其中PICC组65例、TIVAP组42例。TIVAP组给药后24 h MTX血药浓度(C24 h水平)显著高于PICC组[(126.87±61.99) μmol/L vs. (102.45±48.77) μmol/L,P<0.05],给药后42 h MTX血药浓度(C42 h水平)与PIC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TIVAP给药与MTXC24 h水平升高有关(P<0.05)。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住院天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TIVAP给药可能出现MTX C24 h水平升高,但不会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实施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下,经TIVAP给予HD-MTX是较为安全的选择。  
      关键词:甲氨蝶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颅内恶性肿瘤;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不良事件   
      12
      |
      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606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赵院霞,高冠民,卢晓静,楚尧娟,王松,史香芬,杜书章,张晓坚
      2023, 34(7): 849-85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15
      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序贯贝利尤单抗(BLM)在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SLE)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使用RTX序贯BLM治疗6个月以上的SSLE患者9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用药第0、4、12、24周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基础治疗情况。分析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糖皮质激素用量和血清学指标(补体C3、补体C4、血清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完成超过24周的RTX序贯BLM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有肾脏损伤,其中7例(77.8%)有肾脏病理学支持,3例(33.3%)合并血液系统损伤,2例(22.2%)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期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糖皮质激素用量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最终下降至正常指标水平(P<0.05);血清白蛋白、补体C3、补体C4均呈显著的升高趋势,最终升高至正常指标水平(P<0.05)。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带状疱疹,1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病毒感染,1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RTX序贯BLM治疗SSLE,早期给予RTX能快速稳定病情,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特异性血清学指标逐步趋于正常;后续给予BLM可减少基础治疗药物的种类和用量;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贝利尤单抗;利妥昔单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安全性   
      14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68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上官可可,曹曼卿,王荣环
      2023, 34(7): 854-85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16
      摘要:目的分析决奈达隆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自建库起至2022年8月31日收录的决奈达隆ADR的案例报道,对案例中患者年龄、性别、国籍,决奈达隆的用法用量,ADR发生的时间分布、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转归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案例报道26篇,合计27例患者。患者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为68.8岁,其中60~79岁年龄段发生ADR较多(20例,74.1%)。男性(14例)与女性(13例)数量相差不大。患者来源于6个国家,美国最多(16例,59.3%)。14例患者用法用量为400 mg,bid;1例为200 mg,bid;12例患者未明确用法用量。用药1个月内ADR发生率较高(16例,59.3%),其中11例发生于1周内(40.7%),无用药12个月以上的ADR报道。ADR累及系统器官以肝胆疾病(7例次,23.3%),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6例次,20.0%),呼吸道、胸膈和纵隔疾病(5例次,16.7%)为主,此外还包括心脏疾病、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血管病、医学检查、眼部疾病。27例患者中,3例发生死亡,其不良反应分别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肝功能衰竭;1例进行了肝移植。结论决奈达隆存在多器官系统的ADR,用药前需完善包括心电图、肝功能、肺功能等检查;用药1个月内应加强用药监测,尤其是肝胆、皮肤、呼吸道系统的ADR。其严重ADR的发生与用药时间长短无明显关系,需要持续进行药学监护和随访,以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决奈达隆;不良反应;文献分析;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肝功能衰竭   
      31
      |
      1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609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许桂锋,吴永麟,郭龚杰,黄俊鸿,谢志鹏,罗文威,钟诗龙,赖伟华
      2023, 34(7): 859-86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17
      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感染风险的因果关联。方法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基于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替格瑞洛及其主要活性代谢物AR-C124910XX体内暴露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选取遗传工具变量。通过逆方差加权法孟德尔随机化模型分析替格瑞洛及其主要活性代谢物AR-C124910XX与药物适应证(冠状动脉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因果关系,作为遗传工具变量的阳性控制内容。进一步使用该方法分析替格瑞洛与细菌感染、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肺炎、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脓毒症的因果关系,并用异质性检验、水平基因多效性检验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结果遗传代理的替格瑞洛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AUCss)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风险(P<0.001),而其主要活性代谢物AR-C124910XX的AUCss遗传工具变量未能通过阳性控制。进一步分析显示,遗传代理的替格瑞洛AUCss的增加可以潜在地降低细菌感染[OR(95%CI)=0.80(0.65,0.99),P=0.040]和脓毒症[OR(95%CI)=0.84(0.73,0.98),P=0.023]的发生风险。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遗传代理的替格瑞洛AUCss与细菌感染、脓毒症的因果关联不存在异质性(P>0.05)。水平基因多效性检验结果表明,遗传代理的替格瑞洛AUCss与细菌感染、脓毒症的因果关联不存在水平基因多效性的影响(P>0.05)。结论替格瑞洛具有潜在的降低脓毒症和细菌感染风险的作用。  
      关键词:替格瑞洛;感染;孟德尔随机化;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因果推断;脓毒症   
      22
      |
      1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76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张丽,董冰莹,袁小丽
      2023, 34(7): 863-86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18
      摘要:目的探讨固肾安胎丸联合达肝素钠对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CA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2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1)和联合治疗组(n=102)。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达肝素钠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固肾安胎丸治疗。收集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化酶2(COX-2)、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ACA 水平并计算抗体转阴率,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和抗体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清IL-6、TNF-α、AC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OX-2、β- HC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变化更显著(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可通过上调ACA阳性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COX-2水平、下调IL-6水平来维持β-HCG的高表达,降低ACA水平,改善免疫微环境,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固肾安胎丸;达肝素钠;抗心磷脂抗体;临床疗效   
      8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97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林静,杨文宝,吕灵通
      2023, 34(7): 868-87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19
      摘要:目的挖掘玛巴洛沙韦相关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比例报告比(PRR)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8年1月1日-2022年5月31日上报的有关玛巴洛沙韦的ADE信号进行挖掘。将报告数≥3、PRR≥2且χ2≥4的ADE定义为阳性信号,并采用PRR法对ADE信号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玛巴洛沙韦为主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1 424例,涉及ADE信号460个。女性和18岁以下患者的报告数较多;上报数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报告中药品的主要适应证为流感。通过PRR法计算及筛选排除后共获得37个ADE阳性信号,其中上报数位于前3位的ADE信号分别为腹泻、呕吐和速发型过敏反应,PRR值位于前3位的ADE信号分别为热性谵妄、缺血性结肠炎和出血性膀胱炎。与玛巴洛沙韦说明书对比,有18个ADE信号尚未被说明书收录,如肝功能异常、血尿、出血性膀胱炎等;涉及5个新的SOC,包括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各类检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和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结论临床应用玛巴洛沙韦时,除了关注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外,还应关注肝功能异常、血尿、出血性膀胱炎等,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玛巴洛沙韦;药品不良事件;药物警戒;比例报告比法;安全用药   
      42
      |
      1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602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循证药学

    • 郑超楠,李军,解紫从,查玉玲,姜春云,张乐松
      2023, 34(7): 872-87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2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联合化学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8月。收集参附注射液联合化学药(试验组)对比化学药(对照组)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分别使用Cochrane手册、GRADE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和评级。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Egger’s检验,运用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纳入17项研究,共计1 355例患者。GRADE证据质量等级均为低级。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RR=1.23,95%CI(1.16,1.30),P<0.000 01]、脑钠肽降低水平[MD=-96.06,95%CI(-116.47,-75.64),P<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水平[MD=5.32,95%CI(4.03,6.60),P<0.000 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2,95%CI(0.22,1.22),P=0.13]。序贯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的纳入样本量已达Meta分析所需要求;Egger’s检验结果提示结果稳健,发表偏倚无显著影响。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化学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暂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Meta分析;试验序贯分析   
      16
      |
      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61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药师与药学服务

    • 时银萍,刘雪,王向前,段赛,李妍,黄欣,杨蕊
      2023, 34(7): 878-88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21
      摘要:目的评价“云药事服务系统”电子化管理平台在慢性气道疾病药物治疗管理(MTM)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介绍“云药事服务系统”MTM模块设置情况;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气道疾病患者371例,应用该系统对其进行MTM,分别采用自制的吸入装置评估量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吸入装置的使用规范性和用药依从性,并调查干预后患者对药师的满意度。结果“云药事服务系统”主要分为药物治疗评估、药师干预、个人用药记录和药物治疗相关的行动计划制定、其他功能4个模块。371例患者中,门诊患者有237例(包括支气管哮喘1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5例),住院患者有134例(包括支气管哮喘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5例)。患者吸入装置评估量表得分由干预前的(74.76±24.71)分提高至干预后的(99.45±2.12)分(P<0.05);MMAS-8评分由干预前的(7.14±1.15)分提高至干预后的(7.88±0.44)分(P<0.05);干预后患者对药师的满意度达到了100%。结论“云药事服务系统”可提供全程化、线上、可视、及时的MTM,有助于提升对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药学服务效果。  
      关键词:云药事服务系统;慢性气道疾病;药物治疗管理;药学服务   
      13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49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胡小刚,刘宇,赖翔宇,曾金,李拓颖,陈万一
      2023, 34(7): 883-88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22
      摘要:目的构建区域临床药师职业能力量化评价体系,为区域临床药师职业能力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重庆市18家医院共计21名专家进行咨询,构建临床药师职业能力指标体系框架。采用TOPSIS模型计算并求解得到专家权威指数,以加权平均方法构造判断矩阵,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所有指标的权重。根据各条目的权重建立区域临床药师执业能力量化评价体系。结果TOPSIS分析结果表明,专家权威指数分布范围为0.010~0.100,专家的权威性得到了有效度量。层次分析结果表明,建立量化评价体系的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一致性检验指标CR<0.1)。最终建立了包括6个子目标条目(个人基础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宣传能力、科研教学能力、持续提升能力)和25个指标层条目(如学历、职称、临床药学工作年限、日常理论技能考核、信息能力水平、用药教育等)的区域临床药师职业能力量化评价体系。结论构建了区域临床药师职业能力量化评价体系,为区域临床药师人才量化评价和优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临床药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区域   
      14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5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综述

    • 梁梦秋,李磊,孟艳秋,汪海峰,张志鹏,高国铸
      2023, 34(7): 887-89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23
      摘要:水飞蓟宾是从菊科植物水飞蓟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一种类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本文对水飞蓟宾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发现其能通过上调雌激素受体α表达、激活十二指肠-脑-肝轴通路、稳定蛋白质结构来防治糖尿病;通过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来防治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通过下调促炎症、促氧化因子和组蛋白脱乙酰基酶6的表达和活性来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和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来防治糖尿病肾病;通过抑制肝脏脂质摄取转运体CD36表达和抑制核因子κB通路及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来防治糖尿病性肥胖,等等。  
      关键词:水飞蓟宾;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药理靶点;作用机制   
      29
      |
      1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605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 段志豪,周游,李世刚,金璨,邓颖,柳金浪,马帅
      2023, 34(7): 892-89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7.24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关节软骨破坏和骨基质破坏是其主要特征,因此,改善关节软骨破坏对RA的治疗具有重要影响。中药因具有多成分、多靶点、高活性、少副作用等特点,在改善RA软骨破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改善RA软骨破坏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炎症因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Wnt/β-catenin、核因子κB、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JAK2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信号通路,微小RNA以及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来改善RA软骨破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软骨破坏;中药;活性成分;改善作用   
      13
      |
      9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0457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2-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