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3
年
第
34
卷
8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药事管理
美国340B药品定价计划下院外药房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贾月明,姜来,吕兰婷
2023, 34(8): 897-90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01
摘要:目的借鉴美国340B药品定价计划(简称340B计划)经验,为优化我国药品“双通道”政策下定点零售药店的运行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梳理美国实施340B计划下院外药房的实施现状,总结该计划下院外药房管理的经验,提出我国药品“双通道”政策下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思路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结果与结论340B计划下的院外药房相对于医疗机构而言缺乏充分的患者基本信息和医保状态信息,易出现重复折扣和药品转移的问题;同时由于院外药房脱离了医疗机构内药品使用的管理和限制,加上销售药品带来的经济激励,使得美国340B计划面临高额医疗卫生费用支出与院外药房逆向选择风险。建议我国在进行药品“双通道”政策定点零售药店建设时,应该明确定点零售药店遴选标准,增强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财务透明度,建立科学的处方流转机制,加强参保患者与处方的审核以及认证管理,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将定点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情况合理纳入医疗机构用药管理中,从而实现药品可及的同时不滥用,科学控费。
关键词:340B药品定价计划;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重复折扣;药品转移
60
|
18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51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邵靖,路云,常峰
2023, 34(8): 902-9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02
摘要:目的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集采”)的常态化开展和地方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符合我国国情的应急管理全过程均衡理论,参考“6+1”阶段模型,构建药品集采应急管理机制,并据此对2019-2022年我国21个省级药品采购项目进行评价。结果成功构建包括准备、预防、减缓、响应、恢复、学习和监测7个阶段共14项措施在内的药品集采应急管理机制。21个省级药品采购项目的总得分为3~11分,各项目近4年的平均得分在6~7分内小幅波动;在获评的5个阶段中,预防和响应阶段的得分较高,减缓和准备阶段次之,恢复阶段最低;在11项获评的应急管理措施中,有超过半数的平均分大于0.5分,但“确定备选企业选择方式”的平均得分仅为0.19分。结论集采的部分应急管理措施欠缺,应急管理机制仍待完善,不利于应急管理工作开展。采购组织者应着力构建包括所有阶段的完整应急管理机制,明确各阶段的具体措施,从而保证采购的有效、良好运行。
关键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应急管理机制;“6+1”阶段模型
65
|
2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64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基于患者调查的丙型肝炎DAA药物医保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郭一娇,郭昭廷,胡明,冯海欢
2023, 34(8): 907-91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03
摘要:目的为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防治工作的开展以及直接抗病毒(DAA)药物医保支付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对2019-2020年在四川省内某三甲医院进行丙肝治疗并享受成都市丙肝医保政策的患者进行调研,比较DAA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前后患者的丙肝治疗情况及对DAA药物医保政策的满意度。结果对644名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有效应答人数共计203例。在治疗方案方面,虽然2019年和2020年就诊的患者在用药方案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疗程内获得治愈(200例,98.52%),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193例,95.07%);在经济负担方面,2020年接受DAA药物治疗的患者其自付费用和经济负担明显低于2019年就诊的患者(P<0.05);在患者服务方面,78.82%的患者接受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专家咨询服务,但仍有9.85%的患者未接受医院提供的任何患者服务。在门诊报销政策的满意度方面,2020年就诊的患者在对于DAA药物医保政策的整体满意度(95.37%)明显高于2019年就诊的患者(81.05%)(P<0.05)。结论受访患者使用DAA药物治疗丙肝的效果较好,且对丙肝DAA药物医保政策表示满意,但定点医疗机构在患者服务规范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
关键词: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医疗保障;患者满意度;效果
29
|
1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9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我国药品检查员职业化专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索
胡迪,戴悦敏,丁若音,朱馨,葛渊源,陈桂良,陈玉文
2023, 34(8): 911-91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04
摘要:目的为构建我国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国内外药品检查实践情况,通过文献调研、小组讨论、行为事件访谈等,对照我国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要求,提取、筛选对药品检查员的评价要素;再运用德尔菲法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函询,确定药品检查员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与结论最终有62位专家完成了两轮匿名网络问卷的填写,其中第1轮函询专家29位,第2轮函询专家33位,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67%和94.2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1和0.79,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经过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个人特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道德)及其对应的27个二级指标的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平均得分为4.224~4.879,满分比为81.8%~100%,变异系数为0.067~0.177,Kendall’s W为0.643(P<0.001),表明本体系较为可靠,有望成为推进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及保障药品检查质量的管理工具。
关键词:药品检查员;职业化;专业化;评价指标;德尔菲法
27
|
6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9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药学研究
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阿托伐他汀及其活性和毒性代谢产物的方法建立与应用
宋玉晨,杨琳,孙明谦,任常英,刘建勋,张颖
2023, 34(8): 917-92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05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阿托伐他汀(ATV)及其活性代谢产物2-羟基阿托伐他汀酸(2-HAT)、4-羟基阿托伐他汀酸(4-HAT)和毒性代谢产物阿托伐他汀内酯(ATL)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进行分析。采用一步沉淀法对血浆样品进行处理(血浆样品经酸化调节pH值防止构型转化),采用梯度洗脱分析样品,分析时间为5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检测,ATV及其代谢产物2-HAT、4-HAT、ATL及内标匹伐他汀的定量离子对的质荷比(m/z)分别为559.3→440.2、575.2→440.3、575.0→440.2、540.9→448.2和422.2→290.0。对分析方法进行全面的方法学考察后测定ATV及其代谢产物2-HAT、4-HAT、ATL的浓度,并采用WinNonlin 6.1的非房室模型计算ATV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空白血浆的内源性物质不干扰待测成分的测定,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ATV、2-HAT、4-HAT和ATL的定量下限分别为0.5、0.5、0.25、0.063 nmol/L。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考察均符合生物分析要求。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大鼠灌胃给药后,ATV迅速代谢,主要以ATV和2-HAT的形式暴露于血液循环,内酯型代谢物浓度最低。结论建立了针对ATV及其活性和毒性代谢产物的准确、快速、灵敏的血药浓度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可全面解析阿托伐他汀钙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羟基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内酯;药代动力学
33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51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焦虑抑郁药效评价
唐林,赵洪庆,杨蕙,刘检,何怡然,李莉,张水寒
2023, 34(8): 923-92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06
摘要:目的优化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工艺并初步评价其抗焦虑抑郁药效。方法在Plackett-Burman实验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与多糖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提取时间、加水量、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工艺并验证。将40只ICR小鼠分为对照组、文法拉辛组[阳性对照,13.5 mg/(kg·d)]和百合地黄汤多糖高、低剂量组[5.28、2.64 g/(kg·d),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雌雄各半)。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对照组小鼠灌胃水1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评价最优工艺所制提取物对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改善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对小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结果百合地黄汤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加25倍量水,提取1.5 h,醇沉浓度70%。3次验证实验的多糖得率、多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10%、0.62 mg/mg,与预测值(36.14%、0.65 mg/mg)的相对偏差分别为8.40%、4.62%(RSD<2%,n=3)。所得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比例及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自主活动总距离及中心区域活动距离,并显著缩短其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不动时间(P<0.05或P<0.01);可显著升高小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百合地黄汤多糖低剂量组除外)、γ氨基丁酸水平,并显著降低谷氨酸(百合地黄汤多糖低剂量组除外)水平(P<0.05或P<0.01)。结论优化的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多糖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体内抗焦虑抑郁作用。
关键词: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工艺;Plackett-Burman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法;抗抑郁;抗焦虑;小鼠
45
|
4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70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肝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范兴,何艳,杨成梓,林雅婷,黄德福
2023, 34(8): 929-93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07
摘要:目的研究肝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机制。方法将26只SD大鼠随机选择8只作为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剩余18只喂食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2只用于成模检查),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肝宝组,每组8只。肝宝组大鼠灌胃肝宝胶囊溶液(1 440 mg/kg),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5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甘油三酯(T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和回肠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测定回肠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技术测定大鼠肠道菌群。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肝宝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G、脂多糖、TNF-α、IL-6与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肝脏和回肠组织病变程度均明显改善,回肠组织中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肠道菌群分析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肝宝胶囊能提高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门水平上,肝宝胶囊能显著升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以及二者相对丰度比值(P<0.01);在属水平上,肝宝胶囊能显著升高乳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拟杆菌属和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普雷沃氏菌属、苏黎世杆菌属、魏斯氏菌属、SMB53和脱硫弧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或P<0.01)。各组大鼠肠道菌群间均有差异物种。结论肝宝胶囊可能通过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调节肠道益生菌/有害菌结构来改善NAFLD。
关键词:肝宝胶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16S核糖体RNA
29
|
4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51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白屈菜-元胡药对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邹翔,舒淇,吴双,于佳慧,张雪瑞,孙雨恒,曲中原
2023, 34(8): 935-94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08
摘要:目的分析白屈菜-元胡药对(CHCR)的主要成分,预测其抗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的药效物质、潜在作用靶点及通路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CHCR乙醇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对所得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CHCR“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对富集通路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58个化学成分,含生物碱57个、有机酸1个。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活性成分38个,“成分-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中有核心靶点38个;得基因本体条目258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137条,主要包括雌激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验证实验结果显示,CHCR作用于MCF-7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693 μg/mL;150、300、600 μg/mL的CHCR可显著降低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ERα蛋白和ESR1 mRNA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CHCR抗ER阳性乳腺癌的作用可能与调控ER、PI3K/Akt通路有关,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
关键词:白屈菜;元胡;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网络药理学;实验验证
23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67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基于多成分定量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青黛的质量
孙全,王立娟,唐菱,冷静,傅超美
2023, 34(8): 941-94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09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青黛的质量,为青黛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青黛中6个吲哚生物碱(靛蓝、靛玉红、靛红、色胺酮、吲哚、吲哚-3-甲醛)的含量,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不同产地的青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不同产地青黛中靛蓝、靛玉红、靛红、色胺酮、吲哚、吲哚-3-甲醛含量的范围分别为20 320.83~26 585.01、1 327.69~3 102.25、141.69~894.50、2.17~5.27、2.14~5.93、1.69~4.34 μg/g。聚类分析将不同产地的青黛聚为2类,S1、S2、S4、S6、S7、S9、S10号样品聚为Ⅰ类,S3、S5、S8、S11、S12号样品聚为Ⅱ类。用3个主成分对不同产地青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Ⅰ类样品得分较高,质量较优,Ⅱ类样品得分较低,质量较差。PLS-DA结果显示,靛蓝、靛玉红、色胺酮、靛红是体现青黛质量差异的主要物质。结论不同产地的青黛质量差异较大,且同一产地不同批次的青黛质量不稳定。本文所建立的青黛质量评价方法稳定可靠,可为青黛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青黛;吲哚生物碱;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含量测定;化学计量学;质量评价
18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83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丁苯酞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性损伤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赵二义,赵仲艳,王带媚,黄培坚,黄仕雄,胡诗俊,谢凌,陈正萍
2023, 34(8): 946-94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10
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炎性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BMSCs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苯酞低、中、高浓度组(10、20、50 μmol/L)。体外培养BMSCs并采用脂多糖(终浓度为10 mg/L)建立炎性损伤模型,经丁苯酞干预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和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以及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 mRNA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IL-6含量,NF-κB p65 mRNA以及caspase-3、Bax、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苯酞各浓度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逆转(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丁苯酞对脂多糖诱导的BMSCs炎性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丁苯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多糖;炎性损伤;大鼠
20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51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盐酸氨基葡萄糖片中5-HMF的含量测定及形成动力学研究
倪东宇,王琼芬,张梦奇,李彬,石婧,徐虹,张帅
2023, 34(8): 950-95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11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盐酸氨基葡萄糖片中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的方法,分析其含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HMF进行定量测定,以Shim-pack GIST C
18
-AQ为色谱柱,0.1%磷酸溶液-甲醇(90∶10,V/V)为流动相,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84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 μL。通过不同温度反应动力学实验分析5-HMF含量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相关性,建立其形成动力学模型。结果5-HMF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57~5.698 μg/mL(r=0.999 9);检测限为5.70 ng/mL,定量限为17.09 ng/mL;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1.0%(n=6);加样回收率为99.38%~99.73%(RSD=0.53%,n=9)。8批样品含量为4.10~35.13 μg/g。反应动力学实验数据拟合结果显示,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样品中5-HMF含量越高。50、60、70、80 ℃下,5-HMF含量与反应时间均呈线性关系,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6.789、7.715、8.815、11.430。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中5-HMF形成的重要因素,其含量变化规律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5-羟甲基糠醛;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形成动力学
6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8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熊果酸对IL-6介导的乳腺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抑制作用
刘荣荣,张涛,相芬芬,陈自喜,张孟哲,康向东,吴蓉
2023, 34(8): 955-96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12
摘要:目的探讨熊果酸对白细胞介素6(IL-6)介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简称“231细胞”)的侵袭与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20、40、80、160、320 µmol/L熊果酸对231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波形蛋白(Vim)、CD44分子(CD44)、醛脱氢酶1家族成员A1(ALDH1A1)mRNA与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中JAK2、STAT3的磷酸化水平[以磷酸化JAK2(p-JAK2)/JAK2比值、磷酸化STAT3(p-STAT3)/STAT3比值计]。结果实验选取熊果酸低浓度20 µmol/L(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作为后续给药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MMP9、MMP2、Vim、ALDH1A1、CD44 mRNA与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E-cad mRNA与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JAK2/JAK2比值、p-STAT3/STAT3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细胞中上述指标的表达均有一定程度逆转。结论熊果酸通过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炎症因子IL-6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最终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
关键词:熊果酸;白细胞介素6;乳腺癌;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侵袭;迁移
15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50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专利视角下我国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技术创新态势研究
曹倩,曹梦超
2023, 34(8): 961-96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13
摘要:目的为我国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技术研究提供信息服务支撑,为相关药物研发机构的技术开发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专利分析法,以HimmPat专利数据库为检索平台,对截至2022年2月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且已公开的PROTAC技术相关专利申请进行检索,对其专利申请趋势、技术生命周期、主要申请人、技术来源国、技术主题及改进路线等专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本研究共纳入专利133件。PROTAC技术在我国开始进行专利申请的时间较晚,申请人数量从2015年的2家发展到2020年的30家,申请量从2015年的2件增长到2020年的38件,年度专利申请量和申请人数量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但单个申请人年均申请量仍不足2件,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技术的发展期早期;Arvinas、海思科、海创药业等申请人的申请数量位居前列。国内申请量虽领先于国外来华申请量,但国内专利申请的平均简单同族申请量及平均简单同族国家量仅为1.5,远低于国外来华申请量,反映出国内申请在“质”的层面仍有提升空间。PROTAC技术最初的改进主要集中在E3连接酶配体和靶点、配体的选择,之后陆续出现新型PROTAC开发、连接子设计、配套方法等新的改进方向,表明专利申请主体在PROTAC技术发展初期便已开始多赛道布局。建议我国PROTAC药物研发可重点从提高PROTAC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生物安全性,克服潜在耐药性,探索理性设计及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
关键词: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专利分析;技术创新;药物研究
10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50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药物经济学
瑞戈非尼治疗经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的肝细胞癌的经济性
洪望龙,郑淼淼,马国强,朱文涛,沈爱宗
2023, 34(8): 968-97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14
摘要:目的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估瑞戈非尼治疗经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的肝细胞癌的经济性。方法基于一项Ⅲ期临床试验(RESORCE研究),分别构建分区生存模型(PSM)和Markov模型,循环周期设为4周,研究时限为患者终身,年贴现率为5%,药品成本数据来自药智网,其他成本数据来源于安徽省医保局数据和相关文献,效用数据来源于文献。以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评价指标,意愿支付值为3倍的我国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瑞戈非尼组对比安慰剂组在PSM和Markov模型中的增量成本分别为112 116.95元、96 617.19元;增量效果分别为0.31、0.32 QALYs;ICER分别为360 751.01、301 114.45元/QALY,ICER均大于意愿支付值,瑞戈非尼不具有经济性。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进展生存期状态和疾病进展状态的效用值以及瑞戈非尼单价对结果的影响较大,但在各参数浮动范围内,ICER始终大于意愿支付值;在3倍的我国2022年人均GDP的意愿支付值下,瑞戈非尼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0.8%(PSM)、11.4%(Markov模型)。结论在3倍的我国人均GDP下,瑞戈非尼对比安慰剂治疗经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的肝细胞癌不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瑞戈非尼;肝细胞癌;分区生存模型;Markov模型;药物经济学
36
|
5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92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药物与临床
罗哌卡因联合阿芬太尼对膝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何亚鹏,叶宗,李磊,覃辉,吴昊,陈佳,朱贤林
2023, 34(8): 974-97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15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联合阿芬太尼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3-9月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膝关节镜手术结束后,对照组患者于膝关节腔内注射0.25%罗哌卡因50 mg,试验组患者于膝关节腔内注射0.25%罗哌卡因50 mg+阿芬太尼0.15 μg/k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补救镇痛药物总量,术后不同监测时间点的静息时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R)评分、运动时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M)评分、心率、平均动脉血压、脉搏氧饱和度,以及术后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显著延长,术后补救镇痛药物总量显著减少(P<0.001);试验组患者在各个监测时间点的NRS-R、NRS-M评分都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组间
<0.001),且时间与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
组间×时间
<0.001);试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变化相对较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组间
>0.05),且时间与分组之间无交互效应(P
组间×时间
>0.05)。两组患者术后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术后注射罗哌卡因联合阿芬太尼,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可明显延长镇痛时效。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阿芬太尼;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安全性
25
|
6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50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依达拉奉右莰醇与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
李龙,王彬,曲政,黄俊荣
2023, 34(8): 978-98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16
摘要: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右莰醇与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4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依达拉奉右莰醇组268例,复方脑肽节苷脂组220例。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两组基线水平后,依据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评定疗效;从医院不良反应上报系统中收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分析两种方案的经济性,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依达拉奉右莰醇组和复方脑肽节苷脂组各纳入患者125例,有效率分别为81.6%和74.4%,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成本平均值分别为13 560.30元和14 958.68元,依达拉奉右莰醇组的成本更低。两组均未检索到不良反应上报信息。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复方脑肽节苷脂组的其他药品费为较为敏感的参数。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与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依达拉奉右莰醇方案的成本更低,是更为经济的方案。
关键词:依达拉奉右莰醇;复方脑肽节苷脂;神经保护剂;缺血性脑卒中;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最小成本分析
35
|
5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97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循证药学
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评价
梁笑笑,吕淑贤,陈世贤,李晓,李羚,黄欣
2023, 34(8): 983-98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17
摘要:目的对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2年6月15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PRISMA声明评价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采用AMSTAR2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其中1篇为系统评价,5篇为Meta分析,共56个结局指标。PRISMA评分为15.0~20.5分,报告质量均为中等。AMSTAR2量表评价结果显示,5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等级为极低质量,1篇文献为低质量。GRADE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中级指标6个,低级指标13个,极低级指标35个,无法评价指标2个,造成降级的主要因素为局限性、不一致性、不精确性及发表偏倚。在有效性方面,托伐普坦可有效升高患者的血清钠浓度、增加尿量、降低体质量、缩小腹围、缓解水肿、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在安全性方面,托伐普坦引起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争议,可能会增加患者口干、口渴、尿频、血清钠过度校正的发生风险。结论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有效性较好,安全性方面应避免血清钠过度校正的发生,但目前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较低,可能会降低结果的可靠性,应谨慎解读。
关键词:托伐普坦;低钠血症;有效性;安全性;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评价
31
|
1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73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4种膜性肾病治疗药物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张圣雨,舒赖心玥,朱鹏里,宁丽娟,陈泳伍,吴菲,吴颖其,沈爱宗
2023, 34(8): 988-99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18
摘要:目的比较他克莫司(TAC)、环孢素A(CsA)、环磷酰胺(CTX)、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膜性肾病(MN)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和国内外卫生技术评估(HTA)机构官方网站,收集TAC、CsA、CTX、R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MN的HTA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药物经济学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2年3月。在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对纳入研究的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5篇文献,其中13篇为系统评价/Meta分析,2篇为药物经济学研究。有效性方面,TAC、CsA在增加缓解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改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安全性方面,TAC、CsA、RTX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较轻。经济学方面,CTX的成本较低但不良反应严重,TAC单剂量成本较高但缓解率较高,安全性较好。结论TAC联合糖皮质激素可能是用于MN的推荐方案。
关键词:快速卫生技术评估;膜性肾病;环孢素A;他克莫司;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
22
|
1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784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贝美前列素对比拉坦前列素治疗青光眼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董欣宜,魏会宇,刘俊
2023, 34(8): 993-99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19
摘要:目的比较贝美前列素与拉坦前列素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2年3月。收集贝美前列素(试验组)对比拉坦前列素(对照组)治疗青光眼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RCT,共计2 1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终点眼压下降值(IOPR)[MD=0.89,95%CI(0.53,1.25),P<0.000 0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膜充血发生率[RR=1.89,95%CI(1.59,2.24),P<0.000 01]、睫毛增长发生率[RR=3.17,95%CI(1.97,5.08),P<0.000 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眼睛刺激/异物感、瘙痒、眼干、眼部炎症、眼痛、视觉障碍、虹膜/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用药时间节点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用药1、3、6个月时的IOP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稳健。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与拉坦前列素比较,贝美前列素在改善眼内压方面效果更优,但结膜充血和睫毛增长的发生风险较高。
关键词:贝美前列素;拉坦前列素;青光眼;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20
|
1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6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药师与药学服务
儿童罕见病多学科诊疗的药学服务模式探索
黄亮,王其琼,陈力,俞丹,吴瑾,林芸竹,曾力楠,贾知军,成果,张伶俐
2023, 34(8): 1000-100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20
摘要:目的探索儿童罕见病多学科诊疗(MDT)的药学服务模式。方法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临床药师参与儿童罕见病MDT过程,通过基于循证实践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药物可及性,药学监护,药物治疗管理,全程参与患儿诊疗过程,构建儿童罕见病MDT的药学服务模式。结果2021年1月-2022年4月,我院临床药师共累计参与39例罕见病患儿的MDT,包括罕见病住院患儿21例,罕见病门诊患儿18例,共涉及23种罕见病;完成罕见病住院患儿药学查房45例次、药学会诊26例次,罕见病门诊患儿MDT讨论25例次、药学门诊5例次,院内外罕见病患儿用药教育38例次,院外患儿随访25例次。有24例(61.54%)患儿涉及超说明书用药,涉及13种罕见病和16种治疗药品,其中11种药品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超说明书用药备案;3种药品完成临时采购药品审核评估;完成医保药品和高值药品处方审核268例次。结论我院初步建立了儿童罕见病MDT“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的闭环药学服务模式,该模式提高了我院儿童罕见病治疗药物的院内可及性、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及儿童罕见病的诊疗水平。
关键词:儿童;罕见病;多学科诊疗;临床药师;药学服务
22
|
6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890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我院儿童合理用药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蒋志平,彭骞,王方杰,周志红,胡外光
2023, 34(8): 1005-100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21
摘要:目的构建我院儿童合理用药数据库,为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搭建知识库基本架构、制定儿童用药证据质量等级参考标准,提炼儿童用药循证证据,完成儿童合理用药知识库的构建与填充。从患者信息初步判定规则、药品基本信息规则、处方适宜性审核规则、结果标记及后处理规则四方面设计和构建儿童合理用药规则库。将数据库嵌入我院处方审核系统并上线应用,检验其效果。结果构建了1套包含672个儿科常用药品、15 000多条儿童合理用药规则的数据库。数据库应用后(2021年12月-2022年5月)的住院儿童不合理医嘱拦截率平均值为2.03%,高于数据库应用前(2021年6月-2021年11月)的0.80%(χ
2
=5 784.389,P<0.001);经事后抽样和处方点评,数据库应用后的儿童出院病历用药医嘱平均合格率为99.10%,高于数据库应用前的94.58%(χ
2
=301.237,P<0.001)。结论基于循证证据自主构建的儿童合理用药数据库,贴近医疗机构儿科临床实际需求,能有效减少儿科临床不合理用药行为,提高处方合格率,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关键词:儿童;合理用药;数据库;处方前置审核
37
|
17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520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替加环素致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药学监护
李洁,祝德秋
2023, 34(8): 1010-101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22
摘要:目的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药学监护和替加环素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案例,对替加环素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进行判断,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可能机制;建议医师停用替加环素,并给予人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纠正。结果与结论替加环素与患者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关。医师采纳临床药师意见,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大剂量、长疗程用药,以及患者自身合并肾功能不全。临床药师及时给予医师停药建议,并建议在必要时输注人纤维蛋白原和血液制品进行纠正,避免了严重且危及生命的凝血障碍的发生,保障了替加环素使用的安全性。
关键词:替加环素;多重耐药感染;药学监护;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42
|
13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77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综述
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刘格歌,陈旺
2023, 34(8): 1014-101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23
摘要: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组织形成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适当的Hh信号强度及作用时间对机体各组织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而其异常活化会导致乳腺癌、肝癌、胰腺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这使得Hh途径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理想靶点。目前,Hh信号通路抑制剂主要作用靶点包括Hh配体、受体Smoothened(Smo)及转录因子Gli。其中,依赖于Hh配体途径的化合物因无法作用于非经典Hh信号通路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层面;Smo蛋白的特殊结构使之能与药物高效、选择性地结合,是一个强大而有效的药物作用靶点,因而Smo选择性抑制剂一直是相关研究的活跃领域,且已有多个Smo抑制剂进入临床使用或试验阶段;Gli能调控多个致癌基因,促进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肿瘤的发生,还可对Hh信号通路进行反馈抑制,因此研发能够抑制Gli活性的药物具有广阔前景。在今后的研发中,可考虑设计作用于多种通路抑制剂,以避免耐药性和其他副作用的出现。
关键词: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抗肿瘤;进展
41
|
1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45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瑞马唑仑的药理特点、安全性及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贾涛,刘辉,滕金亮
2023, 34(8): 1020-102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08.24
摘要:瑞马唑仑(甲苯磺酸盐)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水溶性苯二氮
类镇静药,可用于常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镇静以及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于2019年12月26日在我国上市,其上市打破了国内30年无镇静创新药上市的局面。本文对瑞马唑仑的药理特点、安全性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综述。瑞马唑仑具有清除率高、作用时间短、恢复快、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作用小等优点,不依赖于肝肾代谢,可被氟马西尼快速拮抗,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瑞马唑仑在与丙泊酚、艾司氯胺酮等静脉麻醉药和舒芬太尼、瑞芬太尼、阿芬太尼等阿片类镇痛药联合用药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呼吸循环稳定性,还有苏醒快、恢复快等优点,但其安全性仍需在临床使用中进一步监测和探究。
关键词:瑞马唑仑;药理特点;安全性;联合用药;临床麻醉
40
|
13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64250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4-25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