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 35 1

      指南与共识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广东省药学会用药评价与临床科研专家委员会
      2024, 35(1): 1-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01
      摘要:目的探讨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促进碘对比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药学会用药评价与临床科研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成立《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共识》工作组,针对碘对比剂的发展历程、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药学服务等进行文献检索、循证分析和研讨,梳理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内容与流程,最终形成共识。结果制定的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共识包括检查前对患者、肾功能、合并用药和水化方案的评估,检查中有无发生对比剂外渗或发生(可疑)急性不良反应,检查后的观察时间点和随访等内容,以药学服务流程图展示各阶段的具体工作,并形成用药监护记录表用以记录工作情况。结论本共识构建了碘对比剂全程化药学服务体系,为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合理使用该类特殊药品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药师进行相关药学服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碘对比剂;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药学服务;全流程;共识   
      109
      |
      2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49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药事管理

    • 漆亮,王琪,刘雅慧,夏雪琴,郭文琼
      2024, 35(1): 10-1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02
      摘要:药品现场监管是一种以风险为本的监管体系,要求针对药品企业质量风险和隐患科学地制定监管计划,并结合其风险水平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实施分类监管措施。本研究通过分析药品现场监管工作的难点,建立了药品企业质量风险专题库、药品企业质量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以此构建药品企业质量风险监测业务支撑体系,并依托该支撑体系建立了质量风险分类方法、差异化抽查策略和业务辅助可视化系统,运用该支撑体系获知药品企业风险等级,从而创新了药品现场监管方法,优化了监管策略。以江西省为例,验证了该支撑体系可引导对样本药品企业的风险评估,可在药品现场监管的技术审评、方案编制、现场执行及综合评估过程中提升检查的靶向性,有效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药品企业;药品监管;质量风险;大数据;现场监管;策略优化   
      29
      |
      1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30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药学研究

    • 葛玉,陈雪,王福荣,包宇杰,丁鹏,周玲玲
      2024, 35(1): 15-2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03
      摘要:目的研究梓醇通过干预丙酮酸激酶M2(PKM2)、乳酸脱氢酶A(LDHA)表达进而影响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的机制。方法从C57BL/6小鼠脾脏中分选出naive CD4+ T细胞,通过加入定向分化刺激剂诱导72 h使naive CD4+ 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在诱导分化的同时,分别用0(定向对照)、20、40、80 μg/mL梓醇对细胞进行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Th17细胞分化比例,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酮酸、乳酸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细胞中视黄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PKM2、LDHA 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KM2、LDH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定向对照组比较,经20、40、80 μg/mL梓醇作用72 h后,细胞中Th17细胞分化比例分别降低了6.74%、8.41%、9.24%;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酮酸、乳酸水平,细胞中PKM2、LDHA、RORγt mRNA表达水平以及细胞中PKM2、LDHA蛋白表达水平和STAT3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梓醇可通过下调PKM2、LDHA表达来降低糖酵解水平,进而抑制Th17细胞分化。  
      关键词:梓醇;糖酵解;辅助性T细胞17;丙酮酸激酶M2;乳酸脱氢酶A   
      14
      |
      1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49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黎雪,聂雨杉,马雪,陆苑,杨畅,李勇军,王永林
      2024, 35(1): 21-2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04
      摘要:目的建立水冬瓜根及茎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观察水冬瓜根及茎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对水冬瓜根及茎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1批水冬瓜根及茎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共有峰的指认及相似度评价;采用HPLC法测定水冬瓜根及茎中松柏苷、紫丁香苷、绿原酸、(+)-syringa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丁香脂素的含量。结果水冬瓜根及茎药材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明显。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54%、2.18%、0.15%、7.81%。11批水冬瓜根及茎药材的指纹图谱有16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856~0.960,共指认出松柏苷、紫丁香苷、绿原酸、(+)-syringa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丁香脂素5个共有成分。上述5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047 2~0.401 6、0.836 8~8.697 9、1.245 3~10.950 0、0.139 0~0.437 8、0.016 4~0.635 3 mg/g。结论所建方法稳定、准确性好,可用于水冬瓜根及茎药材的质量控制。初步拟定水冬瓜根及茎药材中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4.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5.0%,松柏苷、紫丁香苷、绿原酸、(+)-syringa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丁香脂素含量分别不得少于0.04、0.83、1.24、0.13、0.01 mg/g。  
      关键词:水冬瓜根;水冬瓜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指纹图谱;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13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110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程炳铎,罗丽琴,李元增,姜婕,陈怡莹,赵济,薛蕊,马云淑
      2024, 35(1): 27-3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05
      摘要:目的优化香芩解热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以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连翘酯苷A、黄芩苷、连翘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并利用G1-熵权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得正交实验优化的水提工艺。以9组正交实验结果为测试和训练数据,以加水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输入节点,以综合评分为输出节点,利用BP神经网络建模进行网络模型优化和水提工艺寻优。验证并比较两种方法所得水提工艺参数,确定香芩解热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香芩解热颗粒经正交实验优化后的水提工艺为加水倍数8倍、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 h,综合评分为96.84分(RSD为0.90%)。BP神经网络建模优化后的水提工艺为加水倍数12倍、提取次数4次、提取时间0.5 h,综合评分为92.72分(RSD为0.77%),略低于正交实验所得工艺。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香芩解热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具体为加水倍数8倍、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 h。  
      关键词:香芩解热颗粒;水提工艺;G1-熵权法;正交实验;BP神经网络   
      3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302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尹涛,姜丽真,张盟盟,王睿健,张文超
      2024, 35(1): 33-3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06
      摘要:目的研究麻黄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小胶质细胞HMC3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质量浓度麻黄碱(75、150、300、600 μg/mL)对HMC3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然后将HMC3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受药物干预)、LPS组(1 μg/mL)、麻黄碱组(1 μg/mL LPS+300 μg/mL麻黄碱)、BAY11-7082组[1 μg/mL LPS+5 μmol/L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11-7082]、抑制剂组(1 μg/mL LPS+300 μg/mL麻黄碱+5 μmol/L BAY11-7082)和激活剂组(1 μg/mL LPS+300 μg/mL麻黄碱+1 μmol/L 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Prostratin),加入相应药物作用24 h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细胞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s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00 μg/mL的麻黄碱可使HMC3细胞活力显著升高、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增多,细胞中sIL-6、MDA水平和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IL-10、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麻黄碱组和BAY11-7082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与麻黄碱组相比,抑制剂组迁移细胞数显著减少,细胞中sIL-6、MDA水平和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IL-10、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激活剂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结论麻黄碱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HMC3细胞凋亡、迁移、炎症和氧化应激,修复细胞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麻黄碱;脂多糖;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细胞功能损伤   
      3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11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李艳佳,杨蕊,王昇,孙利东,白东浩,靳尚武
      2024, 35(1): 38-4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07
      摘要:目的研究蒙药苏格木勒-4对失眠大鼠的代谢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溶液复合造模法建立慢性应激失眠大鼠模型。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西泮组(阳性对照,0.92 mg/kg)和苏格木勒-4组(5.2 g/kg),每组6只。从夹尾刺激第7天开始,苏格木勒-4组、地西泮组大鼠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14 d。利用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利用无创睡眠活动监测系统对大鼠24 h睡眠时间进行监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进行代谢组学研究。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组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差异代谢物进行分析,筛选各组间的差异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平均24 h睡眠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地西泮组和苏格木勒-4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共鉴定出5-羟基吲哚乙酸、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5-羟色胺、硫酸苯酚、1-羧基乙基酪氨酸、3-(4-羟基苯基)乳酸、N-乙酰基酪氨酸、酪氨酸共9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色氨酸和酪氨酸2条代谢通路。结论苏格木勒-4可以改善失眠大鼠睡眠时间和行为学表现,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色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代谢途径有关。  
      关键词:蒙药;苏格木勒-4;失眠;代谢组学;氨基酸代谢   
      9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29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姬健钧,邱文奎
      2024, 35(1): 44-5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08
      摘要:目的基于环氧合酶2(COX-2)/PTEN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2(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促凋亡机制。方法取MG63细胞经2.0、4.0、8.0 mg/mL的氧化苦参碱和6 μmol/L的5-氟尿嘧啶(5-FU)作用后,检测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线粒体自噬水平以及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INK1小干扰RNA(PINK1 siRNA)干扰PINK1的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INK1 siRNA组、氧化苦参碱组、PINK1 siRNA+氧化苦参碱组,检测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以及细胞凋亡率。采用慢病毒感染使COX-2过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COX-2组、COX-2+氧化苦参碱组,检测细胞中COX-2、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结果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细胞凋亡率,Bax、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自噬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氧化苦参碱组比较,PINK1 siRNA+氧化苦参碱组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与氧化苦参碱组比较,COX-2+氧化苦参碱组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抑制COX-2表达,介导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PINK1/Parkin的过度活化,从而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骨肉瘤;细胞凋亡;线粒体自噬;环氧合酶2;PTEN诱导激酶1;帕金森病蛋白2   
      8
      |
      3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638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张霞,贾慧宇,康金旺,赵汉清
      2024, 35(1): 51-5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09
      摘要:目的探究柠檬苦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道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UC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7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柠檬苦素低、中、高剂量组(12.5、25、50 mg/kg)以及柳氮磺胺吡啶组(阳性对照组,500 mg/kg),每组14只;另取14只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或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末次给药结束24 h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称重,取结肠组织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蛋白的表达水平;基于16S rRNA检测大鼠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不佳、皮毛较暗、情绪烦躁易发怒,结肠组织腺体排列杂乱,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水肿现象;CMDI评分和结肠组织中IL-1β、IL-6、TNF-α水平,HMGB1、RAGE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肠道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P<0.05);体重和结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肠道厚壁菌门菌群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柠檬苦素各剂量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均改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柳氮磺胺吡啶组与柠檬苦素高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柠檬苦素可改善UC模型大鼠肠道损伤及肠道菌群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RAGE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关键词:柠檬苦素;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损伤;肠道菌群;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信号通路   
      8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19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唐虹,李林霞,华宇,蒋晓梅,章仕雯,付金荣
      2024, 35(1): 57-6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10
      摘要:目的研究茯苓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6只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PCOS组、茯苓酸低剂量组(8.33 mg/kg)、茯苓酸高剂量组(33.32 mg/kg)、炔雌醇环丙孕酮组(阳性对照组,0.34 mg/kg)、重组大鼠高迁移率族蛋白B1蛋白(rHMGB1)组(8 μg/kg)和茯苓酸高剂量+rHMGB1组(33.32 mg/kg茯苓酸+8 μg/kg rHMGB1),每组1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灌胃来曲唑混悬液的方式构建PCOS模型。建模成功后,每天给药1次,持续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大鼠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及卵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计算大鼠卵巢系数,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COS组大鼠卵巢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卵巢系数升高,血清中LH和T水平升高、FSH水平降低,卵巢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及HMGB1、RAGE、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OS组比较,茯苓酸低、高剂量组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组大鼠卵巢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卵巢系数降低,血清中LH和T水平降低、FSH水平升高,卵巢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及HMGB1、RAGE、p-NF-κB p65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MGB1组大鼠对应指标的变化趋势与上述给药组相反(P<0.05)。与茯苓酸高剂量组比较,茯苓酸高剂量+rHMGB1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变化均被显著逆转(P<0.05)。结论茯苓酸可能通过抑制HMGB1/RAGE信号通路改善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并抑制其炎症反应。  
      关键词:茯苓酸;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通路;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   
      6
      |
      2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405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药物经济学

    • 陈琮玲,吴韩,周洁,张若彬,张晋萍,鲍雪,杨贤
      2024, 35(1): 63-6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11
      摘要:目的从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价伊伐布雷定在“新四联”背景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经济性。方法基于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数据,根据CHF疾病自然发展进程构建Markov模型,循环周期设为3个月,研究时限为20年,贴现率为5%;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产出指标,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评价伊伐布雷定联合“新四联”方案相较于“新四联”方案治疗CHF的经济性,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伊伐布雷定联合“新四联”方案相较于“新四联”方案的ICER为165 065.54元/QALY,低于以3倍我国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的意愿支付(WTP)阈值(257 094元/QALY)。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贴现率对模型的稳健性影响最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本研究的WTP阈值下,伊伐布雷定联合“新四联”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59.50%。结论当采用3倍我国2022年人均GDP(257 094元/QALY)作为WTP阈值时,伊伐布雷定联合“新四联”方案治疗CHF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伊伐布雷定;新四联;Markov模型;药物经济学   
      41
      |
      1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27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药物与临床

    • 陈娟,管宴萍,孙良忠,李亦蕾,魏海霞,周守宁,陈艳,郑萍
      2024, 35(1): 69-7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12
      摘要:目的建立霉酚酸酯的活性代谢产物霉酚酸(MPA)在原发性IgA肾病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探究影响MPA药动学参数的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使用霉酚酸酯的47名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636个药物浓度监测数据及相应临床资料,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PPK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协变量筛选,通过拟合优度图、重抽样自举法和可视化预测检验法评价模型。结果原发性IgA肾病患儿MPA体内药动学符合一级吸收和消除二房室模型(目标函数值为3 276.31)。协变量分析提示体重和白蛋白(ALB)水平为表观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最终模型估计可得MPA最终模型PPK参数群体典型值:中央室分布容积为5.79 L,清除率为4.06 L/h,外周室分布容积为430.93 L,隔室间清除率为15.40 L/h,口服吸收速率常数为1.29 h-1。经验证,预测校正观测浓度点大部分位于预测校正模拟浓度的90%置信区间内,说明MPA最终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建立了原发性IgA肾病患儿口服霉酚酸酯后MPA的PPK模型,明确了体重及ALB水平是MPA代谢的显著影响因素。  
      关键词:IgA肾病;霉酚酸;儿童;群体药动学   
      10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58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于小杰,杨文明,宋萍萍,魏颖,王娜
      2024, 35(1): 75-7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13
      摘要:目的构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致血流感染(BSI)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253例肺炎克雷伯菌致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223例)作为模型组,2022年1-6月收治的患者(30例)作为验证组。根据是否检出CRKP将模型组患者分为CRKP亚组(56例)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亚组(167例),对两亚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筛选CRKP致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验证组患者为对象,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中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革兰氏阳性球菌药物是CRKP致BS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749、3.074、2.909、9.419,95%置信区间分别为1.639~8.572、1.292~7.312、1.180~7.717、2.877~30.840,P<0.05);所建风险预测模型的P值为0.365,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置信区间为0.779~0.916,P<0.001),分值临界值为6.5。用于验证组患者时,模型预测的总体准确率为86.67%,其生存曲线的AUC为0.926(95%置信区间为0.809~1.000,P<0.001)。结论患者入住ICU、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中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革兰氏阳性球菌药物是CRKP致BS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所建的CRKP致BSI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良好。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   
      27
      |
      7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10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初亚男,张婕妤,封利颖,张晏洁,刘雪姣
      2024, 35(1): 80-8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14
      摘要:目的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对骨肉瘤患者首次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东部战区总医院53例首次入院进行HD-MTX治疗的骨肉瘤患者,根据其人口学因素及MTHFR基因中rs180113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确定HD-MTX给药剂量并进行全程化药学监护,收集第1个化疗周期后该药的肝、肾、血液毒性和胃肠道反应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MTX给药剂量、24 h血药浓度、rs1801133位点基因型与上述4种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CC野生型患者的MTX给药剂量显著高于TT突变型患者(7.97 g/m2 vs. 6.98 g/m2,P=0.030),但这种差异不影响MTX的0 h和24 h血药浓度。上述4种不良反应与MTX的给药剂量无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携带一个T等位基因,患者发生血液学毒性的风险会升高4.13倍(95%置信区间为1.35~12.62,P=0.013)。当MTX 24 h血药浓度阈值设定为2.65 μmol/L时,肝功能损害预测的灵敏度为53.33%,特异性为86.96%;当该阈值设定为7.28 μmol/L时,肾功能损害预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1.63%。结论MTHFR基因中rs180113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MTX的血液学毒性相关;首次应用HD-MTX并且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其血液学毒性风险较高。MTX 24 h血药浓度与该药的肝、肾毒性相关,监测患者的MTX 24 h血药浓度可以预测肝、肾毒性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关键词:甲氨蝶呤;大剂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rs1801133位点;不良反应;基因多态性   
      13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10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循证药学

    • 宋海驰,唐宗伟,陈万一
      2024, 35(1): 84-8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15
      摘要:目的确定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BIOSIS preview、the Cochrane Library和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收集关于mHSPC药物治疗,且疗效结局为总生存期(OS)和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安全性结局为严重不良事件(SAEs)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研究,共计9 437例患者,比较了7种治疗方案[醋酸阿比特龙、阿帕他胺、达罗他胺+多西他赛、多西他赛、恩杂鲁胺、标准非甾体抗雄激素(SNA)分别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ADT)和单用AD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疗效指标中,能使患者OS获益最多的方案(除ADT+SNA外)是ADT+达罗他胺+多西他赛(HR=0.54,95%CI为0.44~0.66),随后为ADT+醋酸阿比特龙(HR=0.64,95%CI为0.57~0.71)、阿帕他胺(HR=0.65,95%CI为0.53~0.79)或恩杂鲁胺(HR=0.66,95%CI为0.53~0.82),最后是ADT+多西他赛(HR=0.79,95%CI为0.71~0.88)。能使患者rPFS获益最多的方案(除ADT+SNA外)为ADT+恩杂鲁胺(HR=0.39,95%CI为0.30~0.50),随后是ADT+阿帕他胺(HR=0.48,95%CI为0.39~0.60)、醋酸阿比特龙(HR=0.57,95%CI为0.51~0.64)或多西他赛(HR=0.62,95%CI为0.56~0.69);肿瘤负荷亚组分析的结果相同。在安全性方面,ADT+达罗他胺+多西他赛(OR=25.86,95%CI为14.08~51.33)和ADT+多西他赛(OR=23.35,95%CI为13.26~44.81)与SAEs发生率显著升高相关,ADT+醋酸阿比特龙(OR=1.42,95%CI为1.10~1.82)的SAEs发生率稍有增高,其他治疗方案的SAE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仅行ADT相比,ADT+达罗他胺+多西他赛三联疗法的OS获益最多,但其SAEs发生率大幅增高;与ADT+多西他赛相比,ADT+醋酸阿比特龙、阿帕他胺或恩杂鲁胺具有更多的OS获益。ADT+恩杂鲁胺在不提高患者SAEs发生率的前提下,提供了较多的rPFS获益。  
      关键词: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疗法;药物治疗方案;网状Meta分析   
      20
      |
      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473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药师与药学服务

    • 刘爽,陈鸿圣,郭琦,程吟楚,赵荣生,侯小飞
      2024, 35(1): 90-9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16
      摘要:目的调查实体器官移植受者接受霉酚酸类(MPA)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DM)的意愿,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指南推荐意见形成及临床决策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法,设计MPA TDM患者意愿调查问卷,选取2022年4月14日至2022年6月27日在北京市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接受MPA类药物治疗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进行调研。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患者接受MPA TDM的意愿进行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接受MPA TDM的意愿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采用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对影响患者意愿决策的因素进行排序及一致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77.35%。140例患者接受MPA TDM的平均意愿得分为(4.01±0.65)分,表明总体意愿值较高;有116例(82.86%)患者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MPA TDM;既往接受过TDM与未接受过TDM患者的意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0±0.53)分 vs. (3.80±0.65)分,P<0.001]。患者对MPA TDM的了解程度、重视程度与接受意愿呈显著正相关(P<0.001)。患者决策影响因素排序具有统计学上的一致性(P<0.001),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为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舒适程度、经济性及时间成本。结论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对MPA TDM的接受意愿较高,MPA TDM既往就诊经历和对MPA TDM的了解、重视程度为影响患者意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霉酚酸类药物;治疗药物监测;患者意愿;实体器官移植;问卷调查   
      15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221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邓晓琴,赵池,李召红,阎鸿焰,沈东芳,谭何浪,姜明仲,邓南骏
      2024, 35(1): 95-10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17
      摘要:目的为提升乡镇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县域前置审方中心以抗感染临床药师为主体的团队查找乡镇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问题反馈、针对问题组织相关培训、完善前置审方软件的自定义规则、实施自动拦截及药师在线审方等措施,构建以抗感染临床药师为主体的县域医共体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模式。收集该县域医共体15家乡镇医疗机构2022年1-6月(该模式实施前)和2023年1-6月(该模式实施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与该模式实施前相比,各乡镇医疗机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实施前的24.97%下降至19.39%,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由66.10%下降至46.8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静脉滴注使用率由52.33%下降至40.3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由12.70%下降至8.19%,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合理率由55.28%提升至73.93%。实施后,各诊断抗菌药物处方占比与实施前基本一致;按药品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法分类,少数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及占比较实施前有所改变,其中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的DDDs下降明显;按照AWaRe分级目录分类,各分类抗菌药物DDDs占比与实施前基本一致。结论基于县域医共体前置审方中心构建以抗感染临床药师为主体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乡镇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关键词:县域医共体;抗菌药物;乡镇医疗机构;临床药师;合理用药   
      29
      |
      10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3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王敏,林叶,赵洁,符香香,吴华,吴琼诗,谢甜
      2024, 35(1): 101-1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18
      摘要:目的为类鼻疽脓毒症(MS)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不良反应的识别和个体化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利用血药浓度和基因检测全程参与1例MS患者强化期和根除期治疗过程。通过测定β-内酰胺类和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PK/PD)参数,结合文献对MS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同时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处理。结果临床药师利用血药浓度和基因检测手段,提出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IMP)给药剂量调整建议,分析了多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通过测定β-内酰胺类药物和TMP/SMZ血药浓度计算PK/PD靶标,通过查询指南和文献为临床医生解释类鼻疽患者脓毒症期和非脓毒症期状态下的达标情况;利用血药浓度和基因检测分析MS患者神经毒性与IMP cmin的相关性,并发现肾毒性与TMP/SMZ的cmax无关,而与患者饮水量相关。经全程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不良反应得到有效处理。结论临床药师基于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和基因检测结果解读情况协助临床医生制定MS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全程用药监护,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类鼻疽脓毒症;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血药浓度;基因检测;药学监护   
      28
      |
      8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41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张怡,姜玉琴
      2024, 35(1): 107-111.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19
      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校企社”联动社区药学服务模式,提档升级社区药学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升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方法围绕社区居民药学服务需求,整合学校、企业及社区药学资源,打造“药享健康”微信小程序,构建“线上+线下”社区药学服务模式。采用分类随机抽样,随机选取小程序用户为观察组,以线下药学服务结对帮扶社区居民为对照组,围绕用药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用药依从率、用药行为正确率3个方面进行干预效果比较。结果“药享健康”小程序由“药健康”“药温暖”“药安全”“个人信息”4个模块构成。基于“药享健康”小程序的“校企社”联动社区药学服务模式于2022年7月开始实践应用,小程序现有用户6 185人,完成回收过期药品2 732次,完成药学服务941次,完成咨询订单3 354次。干预后,观察组居民的用药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用药完全依从率、用药行为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的33.53%、20.23%、49.71%提升至76.87%、46.26%、89.80%,且干预后的提升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了社区药学服务质量,提高了社区居民用药健康意识,促进了居民用药规范化、合理化、安全化。  
      关键词:社区药学服务模式;微信小程序;学校;企业;社区   
      20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41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综述

    • 李蕙质,周小玲,杨玉杰,章新友
      2024, 35(1): 112-11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20
      摘要:近年来,数据挖掘算法在中药领域的科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数据挖掘算法可处理和分析中药方剂中的多层次数据,并对其作用机制提供合理解释。这一方法现已较好地应用于中医药的配伍规律和高频药组的挖掘中,提高了临床诊断、靶点筛选和新药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对147篇中药方剂研究中运用数据挖掘算法的文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数据挖掘算法在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研究、中药方剂量效研究、挖掘核心药对/药组、挖掘“方-药-证”间的关系、发现新方剂和挖掘配伍规律这6个子领域中发挥了独特优势,尤以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算法最具有代表性。  
      关键词:数据挖掘算法;中药方剂;文献计量法;应用   
      26
      |
      5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196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陈娜,郭景仙,褚燕琦,贡磊磊,姜新海,胡晓,张兰
      2024, 35(1): 119-12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21
      摘要:异功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收录于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儿科部分)》。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古籍文献和现代文献,对异功散的方剂历史源流、组成、剂量、炮制、煎服法和主治功效等进行考证分析。结果可得,异功散由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甘草5味药组成,其中茯苓需去皮,白术采用土炒法,甘草采用蜜炙法,人参和陈皮用生品;根据古今剂量折算,异功散煎服时须将各药材研为细末,各称取1.6 g,加水300 mL、生姜5片、枣2个,共同煎煮至210 mL,饭前温服。异功散在古籍中记载的主治病证为呕吐泄泻、脾胃虚冷、胸脘痞闷、不思饮食等,在现代广泛应用于免疫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涉及小儿厌食症、哮喘、贫血、肿瘤等多种疾病。  
      关键词:经典名方;异功散;文献考证;功效   
      16
      |
      6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104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贾素霞,徐晓敏,杨慧聪,刘树民
      2024, 35(1): 124-12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22
      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时的严重并发症。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在MIRI病理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发现,中药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基于Nrf2/HO-1信号通路总结中药复方和单体干预MIRI的作用机制,发现中药复方(益心方、温阳通脉方、定心方Ⅰ号方)以及中药单体萜类(银杏内酯、黄芪甲苷、人参皂苷等)、酚类(巴西苏木素、苏木酮A、白藜芦醇等)、醌类(芦荟素、大黄素)等均可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从而减轻MIRI。  
      关键词:中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   
      16
      |
      4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599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 2024, 35(1): 129-13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1.23
        
      82
      |
      11
      |
      0
      <HTML>
      <网络PDF><WORD><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7502637 false
      发布时间:2024-01-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