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简介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编委会章程
期刊订阅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佳文荐读
电子期刊
投稿助手
投稿流程
投稿须知
作者下载
联系我们
专家中心
审稿指南
审稿策略
声明与制度
出版伦理及文献不端
研究伦理政策
文献查重策略
更正与撤回等
编校制度与职责
开放获取声明
网站责任声明
最新刊期
2024
年
第
35
卷
第
23
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指南与共识
医疗机构药学巡诊服务专家共识
重庆药学会,《医疗机构药学巡诊服务专家共识》编写组,杜倩,刘松青
2024, 35(23): 2837-284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01
摘要:目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学巡诊的执行、管理标准,为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由重庆药学会指导、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联合多个医疗机构的药学与医务管理专家成立专家组,就药学巡诊的基本要求、服务过程、质量控制与评价改进等重点内容进行研讨,最终由执笔编写组对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反馈、修订,最终形成共识。结果与结论本共识对药学巡诊的基本要求、服务过程、质量控制与评价改进等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我国医疗机构开展药学巡诊提供了规范与标准,对提高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药学巡诊;药学服务;临床药学;专家共识
372
|
238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85153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药事管理
患者体验数据应用于药物真实世界研究的价值、方法与挑战
张乐乐,朱可盈,王端宁,何玉莹,丁佐奇
2024, 35(23): 2844-285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02
摘要:“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品监管理念下,在真实世界证据中纳入患者维度的评价愈显重要。患者体验数据可以补充和解释已有数据、生成直接来自患者的证据,实现药物研发中的患者参与。数据类型包括患者报告结局、自由文本类数据等,可通过自主收集或数据库获取。应用场景涉及新药注册、安全性评价、新增适应证等。在我国,将患者体验数据应用于真实世界研究主要面临以下挑战:缺乏收集高质量数据的条件、标准、动力,数据类型单一,数据安全与数据自由难以平衡等。建议我国出台专项指南、建立测量工具认证程序、拓展数据收集途径、探索数据源整合方法、优化知情同意机制、建立证据协同机制,以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在药物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患者体验数据;真实世界研究;监管决策;患者报告结局
0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57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的临床综合评价
黄琳琅,黄笑芳,刘艳艳,秦译炜,陈新,季波
2024, 35(23): 2851-285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03
摘要:目的对我国已上市的3种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进行临床综合评价,为医疗机构遴选新药、优化用药目录以及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替戈拉生片、盐酸凯普拉生片相关的临床应用指南、专家共识、药品说明书、药品注册资料(包括Ⅲ期临床试验)以及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的Meta分析/系统综述等相关文献资料,依据《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中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其他属性5个维度对三者进行量化综合评价。结果3种P-CAB的5个维度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富马酸伏诺拉生片(81.8分)、替戈拉生片(75.7分)、盐酸凯普拉生片(75.6分)。在药学特性、有效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4个维度中,富马酸伏诺拉生片得分均最高;而安全性得分稍低。结论3种P-CAB均为强推荐,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用;其中,富马酸伏诺拉生片在药学特性、有效性、经济性方面更有优势。
关键词: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富马酸伏诺拉生片;盐酸凯普拉生片;替戈拉生片;临床综合评价
2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72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湖北省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24年版)》药事管理条款研究
赵琳琳,卢圆圆,刘茂昌,金帆,庞良芳,付伟
2024, 35(23): 2858-286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04
摘要:目的对《湖北省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24年版)》(简称《2024版湖北妇幼标准》)中的药事管理条款进行研究。方法阐述《2024版湖北妇幼标准》中药事管理条款和管理细则的制定过程,同时比较其药事管理条款与《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中药事管理条款的异同,分析其药事管理特有条款的制定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结果与结论与《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比较,《2024版湖北妇幼标准》中涉及药事管理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应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人员要求,药品采购、储备、贮存及召回全流程管理,药品调剂与制剂管理等方面;《2024版湖北妇幼标准》特有条款主要体现在:成立儿童用药工作组,建立儿童专用药品目录,制定结余药品管理制度和超说明书用药管理等方面。药事管理特有条款的制定既符合近年来国家新发布的政策要求,又结合了妇幼保健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但《2024版湖北妇幼标准》应在加强细节管理、强化中药合理应用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妇幼保健院;医院评审标准;药事管理;特殊人群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994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药学研究
利奈唑胺影响MEG-01巨核细胞增殖及血小板前体生成的代谢组学研究
王宁,杨雅,熊丽蓉,孙凤军,田衍平,夏培元
2024, 35(23): 2863-286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05
摘要:目的研究利奈唑胺(LZD)对MEG-01巨核细胞代谢及细胞增殖和血小板前体生成的影响,为阐明LZD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将MEG-01细胞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分为空白对照组(无处理)、溶剂对照组(4‰二甲基亚砜)和100、200、400、800 μg/mL LZD组,培养4 d后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增殖状态,进行细胞计数并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将细胞接种于分化培养基中,分为空白对照组(无处理)、溶剂对照组(4‰二甲基亚砜)和400 μg/mL LZD组,培养14 d后光镜下观察细胞的伪足生成情况,统计生成伪足的细胞比例及测量伪足相对长度,测定细胞中CD41、CD42b mRNA的表达水平。提取分化培养基中培养14 d的溶剂对照组和400 μg/mL LZD组细胞,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能量代谢组学检测;在此基础上测量和观察添加丙酮酸(10 mmol/L)、LZD(400 μg/mL)+丙酮酸(10 mmol/L)培养14 d后细胞中丙酮酸相对含量及其对细胞增殖和伪足生成的影响。结果400 μg/mL LZD可显著抑制MEG-01细胞增殖和伪足的生成(P<0.01)。400 μg/mL LZD处理后,MEG-01细胞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mTOR信号通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癌症的中心碳代谢等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途径发生了显著变化;进一步的靶向能量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400 μg/mL LZD处理后MEG-01细胞中三磷酸腺苷、鸟苷三磷酸、丙酮酸相对含量较溶剂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乳酸相对含量较溶剂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与LZD组相比,LZD+丙酮酸组细胞中丙酮酸相对含量、细胞计数、生成伪足的细胞比例和伪足相对长度均显著升高/增加(P<0.01)。结论LZD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能量代谢导致丙酮酸生成减少,进而抑制巨核细胞增殖和血小板前体生成,最终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前体;能量代谢;丙酮酸
3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97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干姜拌捣五味子临方炮制前后差异质量标志物筛选及其含量测定
钟佩,薛江林,赵权,刘产明,颜晓静,苏丹,宋永贵,陆兔林,黄玮
2024, 35(23): 2870-287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06
摘要:目的筛选干姜拌捣五味子临方炮制前后差异质量标志物(Q-Marker)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炮制前(干姜-五味子配伍药对)和炮制后(干姜拌捣五味子)样品(各10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及Q-Marker“五原则”筛选炮制前后样品的差异Q-Marker,并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干姜-五味子配伍药对样品指纹图谱中共标定出14个共有峰,干姜拌捣五味子样品指纹图谱中共标定出22个共有峰,共指认了8个共有峰。通过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结果和Q-Marker“五原则”筛选出差异Q-Marker为6-姜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8-姜酚、10-姜酚、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干姜拌捣五味子样品中8个差异Q-Marke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9.46、244.48、39.96、44.12、61.17、47.82、100.11、9.70 μg/g,干姜-五味子配伍药对样品中检出的4种差异Q-Marker(6-姜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8-姜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2.58、19.01、26.74、5.98 μg/g。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干姜拌捣五味子炮制前后样品的8个差异Q-Marker,其中6-姜酚、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8-姜酚的含量相比炮制前升高,10-姜酚、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为炮制后新检出成分。
关键词:干姜;五味子;干姜拌捣五味子;差异质量标志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72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基于谱效关系的地菍石油醚提取物抗炎活性物质基础研究
罗仕西,麻秀萍,刘静,熊武青,孙庆文,丁宁
2024, 35(23): 2877-288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07
摘要:目的建立地菍石油醚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结合细胞药效学实验探究其抗炎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生成20批地菍石油醚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建立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以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抑制率为指标,考察地菍石油醚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进行谱效关系研究;采用分子对接验证抗炎活性成分与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质受体的结合活性。结果20批地菍石油醚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中有19个共有峰,20批样品的相似度为0.603~0.990;指认了牡荆素(5号峰)、异牡荆素(6号峰)、鞣花酸(7号峰)、槲皮素(9号峰)、木犀草素(10号峰)5个成分。地菍石油醚提取物19个共有峰与NO、TNF-α抑制率的关联度均大于0.7,峰19、13、9(槲皮素)、12、5(牡荆素)、6(异牡荆素)、8、7(鞣花酸)、18、1与NO抑制率呈正相关;峰8、10(木犀草素)、13、15、3、19、17、7(鞣花酸)、18、1与TNF-α抑制率呈正相关。牡荆素、异牡荆素、槲皮素与iNOS蛋白质受体的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结论牡荆素、异牡荆素、槲皮素可能是地菍石油醚提取物发挥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关键词:地菍;石油醚提取物;指纹图谱;抗炎;谱效关系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82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基于物理指纹图谱优选加味六君子汤浸膏粉助干剂
朱亚苹,刘玉鑫,邵孟其,吴磊
2024, 35(23): 2883-288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08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助干剂对加味六君子汤(MLJZD)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助干剂。方法将MLJZD干浸膏与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乳糖、阿拉伯胶、麦芽糊精、玉米淀粉、甘露醇、糊精、可溶性淀粉、预胶化淀粉10种助干剂分别以药辅质量比1∶0.3、1∶0.5的比例混合均匀,真空干燥后制备成浸膏粉;以含水率、松密度、振实密度、间隙率、卡尔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和吸湿率8个物理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绘制矩阵热点图分析各物理指标对MLJZD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测定MLJZD浸膏粉在室温放置2、4、8、10 h和1、2、3、7 d时的吸湿率,绘制吸湿率-时间曲线图,并筛选出助干效果最好的辅料。结果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制备的MLJZD浸膏粉粉体性质稳定,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矩阵热点图分析结果显示,MLJZD浸膏粉的吸湿率与松密度、振实密度等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吸湿率-时间曲线图分析结果显示,以药辅质量比1∶0.5制得的MLJZD浸膏粉比以1∶0.3制得的吸湿率小;2种比例下均以乳糖的助干效果最佳,而后是可溶性淀粉、甘露醇。结论乳糖作为助干剂(药辅质量比为1∶0.5)可以明显改善MLJZD浸膏粉的吸湿效果,可为后续MLJZD固体制剂的辅料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加味六君子汤;浸膏粉;助干剂;吸湿性;物理指纹图谱
2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646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大麻二酚-胆甾醇琥珀酸单酯-g-羧甲基壳聚糖纳米胶束体内药动学及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李睿,路丽艳,许楚,郝瑞,田湘涵,阮文辉,王颖莉
2024, 35(23): 2889-289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09
摘要:目的研究大麻二酚(CBD)-胆甾醇琥珀酸单酯-g-羧甲基壳聚糖(CCMC)纳米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性,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透析法制备CBD-CCMC纳米胶束,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将SD大鼠分为CBD组和CBD-CCMC纳米胶束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100 mg/kg CBD和CBD-CCMC纳米胶束(以负载的CBD计);于给药后0.5、1、1.33、1.5、1.75、2、4、8、24、48 h眼眶采血,计算药动学参数。另取大鼠同法分组、给药,每组24只;分别于给药后0.25、1.5、10、24 h,每组取6只大鼠分离其心、肝、脾、肺、肾、肌肉组织,分析药物的组织分布情况。采用脂多糖诱导来建立Caco-2细胞炎症模型,分别以终质量浓度为5、10、15 μg/mL的CBD和CBD-CCMC纳米胶束(以负载的CBD计)作用24 h后,检测细胞活力、跨膜电阻(TEER)和炎症刺激下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所制CBD-CCMC纳米胶束的平均粒径为(230.6±1.8)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70±0.053,Zeta电位为(-13.5±1.2) mV,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6.35±0.56)%、(9.18±0.32)%;溶解度为68.240 μg/mL。药动学结果显示,与CBD组比较,CBD-CCMC纳米胶束组大鼠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0-48 h
、AUC
0-∞
、半衰期、峰浓度均显著增加/延长(P<0.05或P<0.01)。组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点,CBD-CCMC纳米胶束组大鼠组织中药物的分布浓度均高于CBD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与同质量浓度的CBD相比,CBD-CCMC纳米胶束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5或P<0.01),升高TEER,降低细胞中IL-8、IL-1β、TNF-α水平(P<0.01)。结论CBD-CCMC纳米胶束能够增加CBD血药浓度和组织分布浓度,提高CBD的抗炎活性。
关键词:大麻二酚;纳米胶束;胆甾醇琥珀酸单酯;羧甲基壳聚糖;药动学
2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99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药物经济学
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成本-效用分析
陈秋平,孙权,沈政男,唐聪颖,刘悸斌,李白雪
2024, 35(23): 2896-290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10
摘要:目的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估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以下简称“联合方案”)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高表达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经济性。方法根据GEMSTONE-304研究的数据构建分期生存模型,模型周期为3周,研究时限为10年,贴现率为5%。模型的主要输出参数包括总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增量成本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采用成本-效用分析法评价联合方案相对于单用化疗方案的经济性,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概率敏感性分析和情境分析来评估基础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果联合方案相比于单用化疗方案的ICER为288 430.35元/QALY,远高于以1.94倍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的意愿支付(WTP)阈值(173 354.52元/QALY)。舒格利单抗的成本是影响ICER的主要因素。当WTP阈值为1.94倍2023年中国人均GDP(173 354.52元/QALY)时,联合方案相比于单用化疗方案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0;当该药价格下降至6 107.41元/盒(600 mg)后,联合方案相比于单用化疗方案才会体现出经济性。结论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联合方案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ESCC患者不具有经济性;当其价格降低50.65%,才具有经济性。
关键词:舒格利单抗;食管鳞状细胞癌;PD-L1高表达;成本-效用分析;分区生存模型;药物经济学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96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药物与临床
艾司洛尔用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后患者的临床观察
杨树涵,周姝,任彦锋,郭晶晶,王增夏,王志方
2024, 35(23): 2903-290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11
摘要:目的探究艾司洛尔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患者心功能、炎症因子和血清中微小RNA(miR)-29a、miR-129-5p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行PCI治疗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高峰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白细胞介素6、脑利尿钠肽、同型半胱氨酸)、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β
2
-微球蛋白、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和血清中miR-29a、miR-129-5p表达量,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血清中miR-129-5p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炎症因子水平、心肌酶指标水平和血清中miR-29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除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性低血压、症状性心动过缓、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洛尔能改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肌损伤,调节血清中miR-29a、miR-129-5p表达,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艾司洛尔;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安全性;炎症因子;miR-29a
3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608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循证药学
利拉鲁肽对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调节作用的Meta分析
王岩,靳方馨,李敏讷,李如江,张雪莉
2024, 35(23): 2908-291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12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利拉鲁肽对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调节作用,为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时防控低血糖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检索并按纳排标准筛选利拉鲁肽作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分组及亚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6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2 mg利拉鲁肽治疗1型糖尿病时可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频率[OR=0.81,95%CI(0.74,0.88),P<0.01],但1.8 mg利拉鲁肽治疗时则可提高患者低血糖发生频率[OR=1.33,95%CI(1.23,1.44),P<0.01]。利拉鲁肽对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作用与低血糖持续时间无关[MD=-0.29,95%CI (-1.21,0.63),P=0.53],且不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严重低血糖发生率[OR=0.87,95%CI(0.57,1.33),P=0.53]。利拉鲁肽可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MD= -1.39,95%CI(-2.65,-0.13),P=0.03]、体重[MD=-4.28,95%CI(-5.01,-3.55),P<0.01]和体重指数[MD=-1.20,95%CI (-1.80,-0.60),P<0.01]。结论利拉鲁肽对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作用与利拉鲁肽的剂量相关,即适量利拉鲁肽(1.2 mg)可抑制T1DM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增量利拉鲁肽(1.8 mg)则可促进1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
关键词:利拉鲁肽;1型糖尿病;低血糖;双向调节
2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581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复方丹参制剂联合化学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詹亚坤,曾瑾,胡紫微,陈举亮
2024, 35(23): 2915-2922.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13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复方丹参制剂联合化学药常规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PU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相关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起至2023年9月30日。对纳入的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纳入26篇文献,合计患者2 451例,其中试验组(复方丹参制剂+化学药常规治疗)1 243例、对照组(化学药常规治疗)1 208例。有效性方面,试验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OR=4.66,95%CI(3.53,6.15),P<0.000 01]、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OR=1.90,95%CI(1.12,3.22),P=0.02]、疼痛缓解率[OR=3.91,95%CI(2.31,6.61),P<0.000 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溃疡复发率[OR=0.22,95%CI(0.15,0.32),P<0.000 01]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SMD=-1.92,95%CI(-2.25,-1.58),P<0.000 01]、PGⅡ水平[SMD=-3.88,95%CI(-4.35,-3.41),P<0.000 01]、G-17水平[SMD=-3.44,95%CI(-3.87,-3.00),P<0.000 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腹部不适、头痛头晕、口干、面色潮红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8,95%CI(0.75,1.54),P=0.69]。按照不同剂型对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2个指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的HP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善,其余结果与上述相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得结果较稳健。发表偏倚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与单纯使用化学药常规治疗相比,联用复方丹参制剂能有效改善PU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安全性相当。
关键词:复方丹参制剂;消化性溃疡;有效性;安全性
0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580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罗红梅,邹佳凤,赵久凤,孙成新,杨建文
2024, 35(23): 2923-292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14
摘要:目的评价在含铂双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抑制剂和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25日。收集含铂双药联合PD-1/PD-L1抑制剂及贝伐珠单抗(试验组)对比含铂双药联合或不联合PD-1/PD-L1抑制剂或贝伐珠单抗(对照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13项研究,共计3 282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有更高的部分缓解率[RR=0.75,95%CI(0.68,0.82),P<0.000 01]、完全缓解率[RR=0.47,95%CI(0.29,0.76),P=0.002]、疾病进展率[RR=1.23,95%CI(1.11,1.37),P<0.000 1]、客观缓解率[RR=0.72,95%CI(0.67,0.79),P<0.000 01]和疾病控制率[RR=0.85,95%CI (0.77,0.95),P=0.003],两组患者的疾病稳定率[RR=1.25,95%CI(0.86,1.83),P=0.25]和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RR=0.95,95%CI(0.90,1.00),P=0.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表明,所有结局指标的分析结果均稳健可靠。结论在含铂双药治疗基础上,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提高患者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等临床获益,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抑制剂;贝伐珠单抗;疗效;安全性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80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药师与药学服务
基于药品监测大数据的内蒙古自治区儿童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赵玉芳,雷雯朴,刘治恩,杨胜男,张亚男,赵科,郭浩
2024, 35(23): 2929-293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15
摘要: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公立医疗机构儿童药品使用情况,为全区儿童药品的合理应用以及儿童药品目录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各级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儿童药品的通用名、规格以及剂型等信息,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排序比(B/A)分析法挖掘全区儿童药品的用药频度、日均费用以及药物经济性,并且统计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儿童药品剂型、药物类别和用药衔接度。结果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1 751家公立医疗机构配备的儿童药品品规数共计267个,包含12个药物类别,剂型以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和糖浆剂为主,各级公立医疗机构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品主要为解热、镇痛及抗炎药(多为中成药)和呼吸系统用药。三级、二级以及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儿童药品中用药频度最高的药品日均费用均较低,且大多数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品的B/A值均在1附近;但是部分药品的B/A值较高,可能存在过度使用的现象。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与二级、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衔接度均不足50%。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儿童药品涉及的药物类别较为全面,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性良好,但是剂型较为单一且儿童专用品规和剂型较少。基层和二级公立医疗机构中成药的比例较高,用药风险不容忽视;基层医疗机构儿童药品与上级医疗机构衔接性略差。
关键词:儿童用药;内蒙古自治区;药品剂型;用药频度;日均费用;B/A值;基本药物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843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多学科协作诊疗持续药学监护系统在抗感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谭瑞,邹婷婷,孙伟,彭礼波,苟静惠
2024, 35(23): 2936-2940.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16
摘要:目的探索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持续药学监护系统在抗感染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研发一套MDT持续药学监护系统,将其应用于因感染经MDT后的抗感染治疗病例,以此实现持续用药监护模式创新。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2021年1-10月重症医学科经传统抗感染MDT的1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10月重症医学科因抗感染治疗实行MDT持续药学监护系统管理的130例患者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持续跟踪管理情况、抗感染治疗转归情况、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指标以及相关医务人员对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持续跟踪管理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持续跟踪管理发起人员、发起原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抗感染治疗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指标(总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药品总费用、抗菌药物使用量)低于对照组,医务人员综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抗菌药物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系统应用于经MDT后的抗感染治疗患者,可实现以临床药师为核心的持续多学科跟踪管理,有利于提高MDT团队随访效率,提升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质量,改善治疗结局,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诊疗;持续药学监护系统;药学服务;抗菌药物;跟踪管理;满意度
0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579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基于DRG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细则构建及多部门协作管控成效
邱昌露,毕红朋,代雪飞
2024, 35(23): 2941-2947.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17
摘要:目的以呼吸系统感染/炎症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为抓手,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创建呼吸系统感染/炎症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细则(包括药物选择、集采品种、用法用量等12项评价指标),并运用属性层次模型赋予各指标评分权重。采用加权优劣解距离(TOPSIS)法对2021年1-9月(多部门协作管控前,对照组)的102例及2022年1-9月(多部门协作管控后,干预组)的103例用药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各评价指标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度,并比较多部门协作管控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抗菌药物相关评估指标、卫生经济评估指标及诊疗结局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总体使用不合理率、平均累计限定日剂量(DDD)及联合用药使用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卫生经济评估指标中,干预组患者的次均抗菌药物费用及次均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诊疗结局相关指标中,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间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在平均累计DDD上,对于ES31、ES33及ES35病组,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在联合用药使用率上,对于ES31、ES35病组,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在次均抗菌药物费用上,对于ES35病组,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中ES35、ES33病组患者的次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显著低于ES31病组(P<0.05)。结论基于DRG构建的呼吸系统感染/炎症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细则,可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多部门协作管控可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关键词: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多部门协作管控;加权TOPSIS法;呼吸系统感染/炎症;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
3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6048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抗凝药学服务模式构建与应用
梁侠兵,凡保华,文志萍,王晓义
2024, 35(23): 2948-295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18
摘要:目的建立药师主导的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抗凝药学服务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并征求药学部、呼吸科、血管外科等科室共8名多学科专家意见,最终形成药师主导的基于ITHBC的抗凝药学服务模式。选择2023年12月-2024年6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VTE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采取药师主导的基于ITHBC的抗凝药学服务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凝药学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启动抗凝治疗3个月时的抗凝达标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依从性评分、抗凝药物处方依从率,并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在启动抗凝治疗3个月时,干预组患者抗凝达标率、用药依从性评分、抗凝药物处方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增加1%的抗凝达标率,医院需多投入的药师服务费用为4.35元。与202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89 358元)相比,增加50%抗凝达标率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值远低于1倍人均GDP。结论药师主导的基于ITHBC的抗凝药学服务模式可有效改善VTE患者抗凝治疗结局,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抗凝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药学服务;用药依从性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80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综述
治疗肺部疾病的中药活性成分可吸入纳米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程方瑞,孙爽,张欢,李永吉,吕邵娃
2024, 35(23): 2954-2958.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19
摘要:肺部给药能直接将药物运送至肺部,是肺部疾病的优选给药方式。中药活性成分如槲皮素、紫杉醇等对肺部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存在水溶性差和肺清除率高等问题。将中药活性成分负载在纳米给药系统中,可提高药物的水溶性、稳定性及其在肺部的渗透性和滞留性。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治疗肺部疾病的中药活性成分可吸入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发现有基于壳聚糖、脂质(包括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靶向配体(包括靶向叶酸受体、靶向转铁蛋白受体、外泌体)的中药活性成分可吸入纳米给药系统,这些纳米给药系统综合考虑了粒径、表面电荷和疏水性等关键因素,可避免药物被黏液、纤毛和巨噬细胞清除,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可吸入纳米给药系统;中药活性成分;肺部疾病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745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的核酸类药物生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孙淑萌,林琳,张岱州,李欣,关永霞,陈凯
2024, 35(23): 2959-2964.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23.20
摘要:核酸类药物的生物分析方法主要有基于配体结合分析、基于聚合酶链反应和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技术3大类,前两者灵敏度虽高,但选择性较差,很难区分寡核苷酸本身及其较短的代谢产物。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生物分析方法的灵敏度虽略有逊色,但由于其具有高选择性,能够区分寡核苷酸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故在核酸类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该类方法中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L)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微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microflow LC-MS/MS)法、杂交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特点及其在核酸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发现除HPLC-UV法的检测灵敏度较低以外,其余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尚存在一些不足,如HPLC-FL法需要设计合适的探针、LC-MS/MS法需要标准物质、microflow LC-MS/MS法成本较高等。另外,一些相关策略及技术(如非特异性吸附解决策略、样品前处理技术等)的发展,在提高方法灵敏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加速了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的核酸类药物生物分析方法的发展。
关键词:核酸类药物;寡核苷酸;生物分析;液相色谱;分离技术
4
|
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8145872 false
发布时间:2024-12-09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